社会网络分析法在新媒体若干研究议题中的应用 ——互联网结构化研究视角

摘要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源于西方社会学对社会结构的实证分析的探索,随着研究理念及测量方法的成熟,逐渐扩散运用于管理、信息、传播等多个学科。新媒体传播的“关系网络”特质日益凸显,传统的新媒体量化研究方法面临着诸多困境,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提供了工具参考。本文按照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媒体研究中谣言传播、微博粉丝传播、论坛舆论生成等主要测量指标进行了传播学解读。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新媒体传播 虚拟关系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关系传播”特质日益凸显,特别是随着以近年来SNS 网站蓬勃发展,新媒体的传播路径越来越依赖人际关系网络。在“互联网支持的社会网络”[1]中,网络成员以兴趣、观点、利益等为连接点形成新的关系,信息传播沿顺线上关系网络而扩散开来,线上关系结构直接作用着传播模式及其影响。这与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量化研究存在着诸多困难,首先是互联网海量数据远远超出了人力之所及,数据的边界、概念界定及其操作化都难以把握;再者就是虚拟文本的呈现与实际效果、含义之间关系的难以把握,网民的个性化表达及文本生产突破了传统解读框架;最后就是对于对新媒体传播机制的一般化规律、模式难以提炼,从而陷入了追逐研究单个热点事件的困境。因此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入新媒体相关议题的量化研究有着现实的必要性。本文就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方法内涵及其在新媒体量化研究中可能涉足的议题展开论述。

一、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内涵

及国外研究现状

“社会网络”最早见于1954 年英国人类学者约翰·巴恩斯(John Barnes)对挪威渔村中村民间交流网络的描述。海外学术界较早从网络结构考察信息传播的是勒温小组参与的“西门研究”。该研究考察了1946 年居住在麻省理工西门公寓所有已婚学生中的传播网络联系,受勒温思想的影响,以巴弗拉斯为代表的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传播网络”的实验并发现了“星星结构”、“链条结构”、“轮子结构”三种结构中不同的传播、信息扩散模式。[2]随着数学、计算机、图论等方法的逐渐应用,传播学与社会网络研究方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计算机数学模拟方法也逐渐进入传播学研究视野。关于互联网研究的社会网络分析,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 年林顿·弗里曼和巴瑞·威尔曼等人开展的一项“信息交换系统”(EIES)实验。随着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日益成熟和SNS 网站的蓬勃发展,海外学术界更多依赖其进行学术研究,利用大规模网路数据挖掘获取虚拟关系结构数据,借此分析其背后的内容互动、传播。

社会网络分析学认为:个人所处的关系网络结构、个人在该网络中的地位会影响其行为。这种分析是一种结构化的视角:其关注的是研究对象的关系网络结构。J·斯考特(J·Scott ,1992 ) 认为, 社会科学数据可以分为“ 属性数据”( attribute data ) 、“ 关系数据”( relational data ) 和观念数据(ideational data) 三类。与关注行动者自身特点及相关属性不同,关系数据是关于行动者之间的联系的数据。“常规统计学处理的是属性数据,社会网络分析处理的则是关系数据,分析单位是‘关系’”。[3]它把行动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关系类型作为主要研究点,侧重的是关系结构,从结构当中寻求关系互动的意义、结果及模式。社会网络分析最常见的表达形式是图论和矩阵两种方法。图论通过点、线揭示关系结构,当成员较少时,图论是简单明了的;但是随着所测量成员数量的增多,图论往往解决不了容纳量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矩阵——用行、列形式表现出来的关系模式,矩阵可以对各种指标进行具体测量。

二、新媒体研究与社会网络分析

结合的议题

当前学术界、业界对新媒体研究比较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微博信息传播、社交网站的虚拟关系、虚拟社会舆论的生成及扩散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以下几种议题可重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一)微博谣言传播、名声传播、粉丝信息沟通的研究

微博的出现,使得谣言、名声、粉丝互动等信息呈现出高度扩散、难以把握的状态。人际关系结构决定了谣言传播、名声传播的渠道和内在机制,通过对其传播的信道结构分析,可以理解甚至预测谣言类信息传播的影响。新媒体强烈的人际关系特征要求我们对内在渠道有深入了解。研究者单从内容分析角度难以深入了解新媒体的其内在传播机制。这几类信息传播的独特性在于依赖明显的人际关系网络,信息在人际关系网络中传播,因此,对新媒体及其关系结构的测量,有助于发现谣言传播的机制问题。这类研究的困难在于数据难以获取,事后追踪难免出现遗漏的现象。国外已经较早将整体网络分析技术运用到谣言传播的研究当中。

(二)虚拟社区舆论生成及扩散的研究

新媒体舆论形成的特点之一就是在互动讨论中形成,观点倾向、议程设置等问题在新媒体领域的展现有赖于网民的参与互动,在不断互动过程当中,形成自身关系网络。这些关系网络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也可以是人与事件、议题和议题之间的关系网。在同一个虚拟社区中,群体分化产生不同小团体、派系,这些分化对于舆论生成和倾向有很重要的意义。网络群体间互动及关系结构对于论坛的舆论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形塑所讨论议题范围及其传播方式。例如有研究发现:“网络舆论中的意见领袖地位的巩固,不仅在于其与追随者(或是舆论的寻求者)之间进行的高效的互动,同时也在于这一群体的行为能够对具体的在线小区的风格发挥长期的决定和型塑作用,这对于网络意见领袖的议程设置行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4]

(三)社交网站的信息传播及其人际关系结构研究

社交网站中,成员嵌入关系网络的行为更加明显。无论是熟人社区的强关系还是陌生人之间的弱关系,关系模式无疑直接决定了信息流动的特点。例如社交网站的共享信息机制增强了信息流动的方向性;个人日志表达不仅融合了个人博客特点,更凸显了人际网络传播的重要性。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契合了社交网站结构化特点,关系特征与其所测量的关系数据比较吻合,能够抓住其最关键的“关系数据”;再者就是针对网民之间转发、评论、共享、互惠等互动行为,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可提供结构化研究视角,而非单纯的内容分析;最后就是能够跳出表象化的描述性研究局限,对关系结构特征做出规律性总结梳理,这些都对了解社交网站的信息传播及虚拟人际关系结构特征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三、常用测量指标及其传播学含义①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测量指标有很多种类,不同研究问题应当选择适当的测量指标,结合上文提到的可研究议题,下文就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最为常用的几个测量指标阐述其含义

(一)网络规模及密度

网络规模是指关系网络大小,节点多寡;密度则是联系紧密程度,点和点之间连线数目与可能最大连线数目之比。规模与密度的不同,影响着虚拟社区中议题设置、内容同质化与否。既有研究表明:密度高、中心势强的网络所讨论的议题不容易形成扩散,舆论生态掌握在某少数几个人手里,反之则舆论生态较为丰富,信息扩散较为广泛。这就陷入了博特(Burt,1992)认为的两种浪费:密度浪费(Density Redundancy),如果行动者交流局限于几个人的小圈子,则行动者信息范围就会变得非常狭小;还有一种就是“结构同型性浪费”(Structural Equivalent Redundancy),即行动者互动范围受到局限,组织结构难以进一步扩展。[5]这种关系结构的影响就是:议程设置同质化、讨论范围狭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舆论影响力的大小。同时很可能出现少数人控制内部讨论的情况。

(二)个体中心性与群体中心势

斯科特指出:个体中心性是指个体权力威望的量化指标,而群体中心势则是网络整体的权力集中程度。将这两个测量指标引入传播学研究,前者有助于发现群体内部讨论的“意见领袖”;而后者则对理解某个虚拟社区舆论生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虚拟社区中,关系互动往往具有方向性,因此个体中心度具有内外之分,即关系是“点入”的还是“点出”的?内向中心度是某一节点被其他成员认可程度。内向中心度(in-degree centrality)的高低,则代表成员在网络中的地位及声望。外向中心度指向某一节点与其他节点互动情况,“外向中心度(out-degree centrality)越高,越代表成员进行信息共享的程度越高”。[6]同时,也可以对网络整体结构做出进一步描述。

根据瓦斯曼和佛斯特(1994)对群体中心性的定义:“如果一个群体的中心性很高,这个群体实际互动上是很集权的,几个关键人物就代表了整个群体的互动。”[7]且有研究表明“在高集中度的非正式网络中,其运行往往是更机械,而具有多个结构中心的组织则可能是更有机”。[8]

(三)桥及结构洞

信息从一个群体流通到另外一个群体,其间必然通过充当“桥梁”的中间人。格兰诺维特定义“桥”(bridge)的概念为:两个群体间通过唯一节点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节点就被称为“桥”。显而易见的是:这个中间节点对于信息扩散的广度和深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桥与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概念紧密相连。博特认为结构洞是“两个行动者之间的非冗余关系;同时控制结构洞能够为其获取‘信息及控制上的利益’,比其他成员在网络中更具有优势”。结构洞的概念经常被用于社会资本测量的研究,在新媒体研究中,结构洞的视角可以为我们了解信息流动的广度、被控制、被促进的因素等方面有一个结构性的了解,这对研究信息扩散有重要意义。

(四)关联度及可达性

信息传播效率及可达范围,是新媒体研究的一个难点。一是因为实证数据难以获取;二是传播效果测量难以把握。关联度(connectedness)和可达性(reachability)则从关系网络中连接通畅度、成员之间可接触程度两个方面进行了有力的解答。这两个概念息息相关。可达性是指“任何两点之间存在着至少一条连接途径”,连接途径越多,整体关联度就越强。这和密度不同,密度高低不能决定关联度,而是关系的模式(pattern)。这两个指标运用到新媒体研究中,我们可以窥测某个群体内部是否有信息传达到某种程度的潜力,即可以考察信息传播的广度和范围。进一步来讲:信息被传播、转载的程度,固然和其内容有重要关系,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其所处的信息网络结构。高度连通性、可达性的网络,群体成员共享信息就越容易;反之则信息传播不利。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用结构视角去探测信息传播的范围及相关效果,这对于归纳出新媒体传播的一般模式及规律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新媒体研究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不仅能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问题,而且对于用传统研究方法所面临的一些困境能够得到有力的回答。与此同时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社会网络分析偏向于结构化视角,容易走向忽视内容的纯结构分析。对于这些,有学者指出“不能仅仅局限于纯结构的分析,同时要引入象征物、意义、价值观”。[9]这就要求对于新媒体关系梳理应该注意其关系交往的内容,关系模式及多种复合型关系。

参考文献

[1]Wellman Barry et. Computer Networks As Social Networks: Collaborative Work, Telework, and Virtual Community Annu. Rev. Sociol. 1996.22 213-238

[2]Bavelas, A.:《A mathematical model or group structure》,《Human Organizations》,1948,7

[3] 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格致出版社,2009年,第3 页

[4]安珊珊、杨伯溆:《多样性议题偏好和有限性议题影响》,载《中国传媒报告》,2009(10)

[5]Burt Ronald:《Structural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1992,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6]罗家德:《社会网络分析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166 页

[7]Wasserman and Faust: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1994,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464——478

[8]Shrader et al.:《The network structures of organizations: Effects of task contingencies and distributional form》,1989,《Human Relations》, 42:43-66

[9]Wellman,Barry and S.D. Berkowitz :《Social Structures: A Network Approach》,Edit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1-14

注释:① 本文所指的社会网络分析指标主要指的是“整体网分析指标”

作者:刘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发表于新闻界,2011(09):24-26+30.

编辑团队

本期编辑:VIV

互联网教父徐位东 创造新媒体神话的男人

作为新媒体服务商,通明传媒为客户提供营销策划、公关维护等一站式服务。接下来3-5年,团队计划打造一个新媒体帝国。

在新媒体领域,徐位东是最早吃螃蟹的人。还在读大学的他就已经开始运营一个粉丝量数十万的微博号,为一些企业提供品牌宣传服务。正是那时运营微博的经历,使得他开始接触广告营销行业。通过为企业提供品牌营销服务,徐位东在微博营销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为他带来了更多的企业客户,使得微博营销业务越做越大。

徐位东觉察,客户的渠道分发比较单一。通过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他能够为客户提供品牌战略、营销策划、渠道推广和公关维护等更多服务。这也能够增加客户粘性。

新媒体广告能够更精准地触及潜在用户,互动性更强,这使得新媒体在营销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新媒体行业内,提供新媒体营销服务的公司越来越多,但当时这些公司都还处于摸索阶段,整体服务水准不高。这导致对此没有了解的企业花费数万也难以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

2015年,徐位东注册了通明传媒公司,打算整合新媒体营销。成立通明传媒后,徐位东开始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整合营销服务。客户可根据需求选择全案服务或单项服务。全案服务涉及品牌、营销、公关和执行,包括市场调研、竞品分析、受众分析、品牌定位、品牌建设、营销推广和公关维护等。单项服务是全案服务中的某一项。

徐位东觉得一般的公司没有竞争优势。他们的投放资源都是基于对外签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营销效果,也不利于增强客户黏性。2016年~2017年,通明传媒开始自我扶植和培养账号,打造独家大V和通明小V。至此,通明传媒形成签约大V、独家大V、通明小V和粉丝号的投放资源矩阵。

2016年,徐位东成立团队,用于营销研发。这个团队主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情况,专门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他表示,这些产品和服务可以增强客户粘性,留住客户。通明小V和粉丝号都是该团队研发的服务产品。通过打造自有投放资源和成立营销研发团队,徐位东整合投放资源,在新媒体整合营销行业下游建立优势壁垒。

通明传媒的热点话题中,每月总有十几条可以上热搜。探探-异地恋事件营销事件中,通明传媒打造异地恋男友自造任意门为女友过生日,营造话题舆论,增加了探探APP曝光量,实现总话题阅读量累计突破5145.2万。在盈利模式上,通明传媒按照营销效果收费。娱乐圈的营销服务其效果多是根据热搜、头条的曝光量来体现,影视剧等品牌营销的效果则多根据作品的浏览量体现。

未来3-5年徐位东打算将通明传媒转型为新媒体产业集团。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赚钱的7000种生意 ]

新媒体的特点和营销方式

新媒体是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是相对传统媒体来说,新兴的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媒体形态,是通过现代化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头条号、大鱼号、一点号等新兴自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

新媒体的特点?

1. 传播方式双向化;

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单向的、线性的、不可选择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进而互动性强,传播效果明显。

2. 接收方式从固定到移动;

3. 传播行为更加个性化;

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4. 传播速度实时化;

5.内容形式多样化,展示方式丰富;

传播的内容多元化和融合化,同时传播带有文字、图片、声音等于一身的信息已成为可能,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的广度。

6.更容易与用户之间建立关系和好感。

新媒体最常用的营销方式:

1.病毒营销:

利用大众的积极性和人际网络,让营销信息像病毒一样进行传播和扩散。

2.事件营销:

利用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通过策划、组织等技巧来吸引媒体、消费者的兴趣和关注。

3.口碑营销:

创造新颖的口碑传播内容。

4.饥饿营销:

可以有效提升产品销售,并为未来大量销售奠定客户基础,同时也是未来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

5.知识营销:

通过有效的传播方法和合适的传播渠道,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传递给潜在用户。

6.互动营销:

抓住彼此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找到其中巧妙的沟通时间和方法,将彼此紧密的链接在一起。

7.情感营销:

把消费者个人的情感差异和需求来作为企业营销推广的战略设计。

8.会员营销:

对消费者、潜在客户的信息挖掘,来细分客户种类,并对相应的用户采取更为合适的促销手段。

搭建微信公众平台 从这里开启你的新媒体生涯

把大象放在冰箱需要几步?果子菌就不告诉你了。今天要说的是新媒体运营第一步:搭建新媒体平台。

对于新媒体新手来说,运营、内容、矩阵都是往后余生,最重要的是先要搭建一个平台。我们先从微信公众号开始

现在有很多的微信代运营公司但是大部分公司还是希望自己掌握微信公众号后台。

这时候作为新媒体运营的你首先要为公司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 认识微信公众号 ”

服务号和订阅号统称公众号,它们的区别如下:

区别1:“订阅号”每天可以群发一次。 “服务号”每月可以发表四次。

区别2:“订阅号”的消息折叠出现在订阅号的文件夹中,不会收到微信提醒。 “服务号”的消息出现在微信聊天列表中,会像收到消息一样有微信提醒。

区别3:“订阅号”无论认证与否都不能进行微信支付。 “服务号”认证成功后可以建立微信商城,进行微信支付功能。

区别4:“订阅号”完成认证有自定义菜单功能。“服务号”无论是否认证都会有自定义菜单功能。

费用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申请服务号不收费,认证需收300元服务费,无论认证成功与否都不会退回。认证后每年需支付300元服务费。

订阅号认证也要300元服务费,如果订阅号名字没通过的话,有3次免费修改机会。3次之后名字还是未通过。则300元服务费不退。如果需要继续申请,需要在交300元服务费。

“ 怎么申请微信公众号 ”

1、 首先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找到“微信公众平台官网”

2、进入微信公众平台之后就可以注册一个微信公众账号了,点击右上角的“立即注册”跳转到注册界面

3、来到注册界面之后当然就是要注册一个新的微信公众账号咯,填入一个邮箱,注意要填在使用的邮箱,并且没有注册过微信公众号

4、按要求填写内容,点击确认

5、点击确认后,跳到‘邮箱激活’的界面

6、收到邮箱验证的时候,点击验证内容里面的链接,直接就可以跳到‘选择类型’界面

7、按里面的要求选择类型,订阅号适用于个人和企业组织,服务号不适用于个人,选择完类型后进入‘信息登记’界面

8、选择完主体类型之后,进入详细信息登记

9、登记完信息之后,这个时候注册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审核期,一般当天或者第二天就会得到结果。在审核期间不能够群发信息,但是可以在后台进行操作。

“ 关于微信公众号认证”

完成账号申请后,一般如果是企业号的话,会建议认证。

这里说的认证指的都是企业营业执照认证,个人号是无法认证的。

怎么判断是选择服务号还是选择订阅号?

先看下他们各自的功能:

(1)订阅号每天可推送一条信息,但会被折叠;

(2)服务号每月只能推送一条信息,但不会被折叠;

(3)原先注册的公众号,默认为订阅号,可升级为服务号;

(4)已经有菜单功能的订阅号维持为订阅号并保留自定义菜单;

(5)以后要新申请自定义菜单必须升级成服务号。

简单的来说,就是订阅号可以每天发布文章,是一个信息发布通道。

服务号的功能更多:比如自定义菜单,开通支付功能,对用户进行分群以实现营销自动化

大数据时代,如何办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人民网北京11月16日电 11月16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北京清博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主办方代表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沈阳教授、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王军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中国信息服务中心舆情监测研究室主任江青及业界专家共同参加了会议。会议宣布由西北政法大学联合清博大数据建立的大数据与新媒体教学实习基地及西北地区大数据与舆情监测研究基地正式成立。清博大数据CEO郎清平、常务副总裁蔡幼林被聘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邀新媒体实务导师。

伴随传媒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与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面临诸多挑战,相关办学模式的探索也还在继续。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教授表示,培养满足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传媒英才是新闻传播学院的责任,但西部院校在专业建设特别是技术支撑方面还存在困境。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汇集先进经验,从专业定位、培养思路、课程建设、科研团队、实践教学等方面提供思路。

把握趋势,坚守初心

“在数据价值越来越重要、学界业界合作越来越重要的背景下,判断技术发展趋势与学术研究关注方向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沈阳教授在发言中谈到学术形式与过去的区别,他指出,技术正逐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学术讨论的展开、学术研究的过程、学术成果的发布更加“微型化”“实时化”,“大数据化”“微学术化”将成为学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对于西部高校来说,学术生产与技术关联性的增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江青主任认为,未来的媒体人不能反对使用新技术,需要以开放的心态适应“互联网+”时代,有效的运用技术服务内容的生产。王军教授认为在目前的媒介环境下,培养学生对于新技术的运用能力非常重要,但在新专业的建设中要警惕过度的市场化导向,始终重视社会责任和职业伦理的培养,回归本源,坚持初衷。

校企合作,技术先导

基于高校师资及研究力量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校企合作是促进新媒体及舆情领域学术研究成果与技术研发成果充分融合的重要途径。清博大数据常务副总裁蔡幼林介绍,本次成立的研究基地,将着重解决大型复杂课题,培养专业的新媒体及舆情研究人才,促进西北地区新媒体及网络舆情的发展。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媒体在传播领域逐步跻身主流阵营,大数据的广阔发展前景也逐步为人所重视。清博大数据独有的清博舆情系统以海内外全网数据监测、智能语义分析、危机传播管理为技术支撑,全方位整合传统媒体、门户网站、微博、微信、论坛、外媒等舆情信息矩阵,目前已收录1800万+微信数据、1.5亿+微博数据、93万+APP数据,以及知乎、论坛、电子报、海外媒体等在内的海量数据。目前,其WCI、BCI、ACI的独特权威算法公式已成为多家政府部门、央企、500强企业的评价标准。

西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系主任申玲玲指出,网络新媒体系学生专业能力建设需要从思维与实践两方面入手,而随着新媒体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据挖掘技术对网络与新媒体内容策划、制作、运营与推广的全流程影响逐渐深入。本次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发挥清博在大数据及新媒体领域的领先优势,使学生及时了解新媒体发展新动向。

立足优势,发展特色

匡文波教授指出,用网络思维改造已有专业也是一种建设思路,而对于已经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校来讲,需要理性发展、立足优势、发挥特色。

西北政法大学是国家法律人才和法学研究中心,拥有法学博士授权资格和西北地区首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也是首批获得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部三个类型实施基地的五大高校之一。同时,学校拥有西北地区成立最早的新闻学专业,法制新闻与政法舆情作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特色研究方向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

据悉,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清博大数据将于2016年年底联合发布“陕西省公检法新媒体运营影响力指数”,以标准化的方法对公检法新媒体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发布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报告,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管理水平提升贡献力量。

(责编:赵铭琪(实习)、张雨)

新媒体人必备营销技能 微信粉丝裂变海报

根据腾讯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微信的活跃用户量突破 10 亿,可以说是为新媒体人带来了新的机遇。要说当下微信营销圈里什么最火,微信裂变海报当之无愧。

微信裂变海报的优势:

1、成本低:只需要有原始的种子用户,设计好裂变流程,便可源源不断的裂变下去,可谓是不花钱的广告。

2、效果持久:一个好的裂变营销策划通过软发布的形式一旦被启动,就会持续传播很长时间,经常有商家不得不强行中断传播。

3、影响力大: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大概150位亲朋好友,每发动以为用户传播,就可以影响几十个亲朋好友,因此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微信裂变海报涨粉的流程。

首先在开始裂变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设计一张优秀的活动海报

海报需要做的足够有诱惑力,才能吸引目标用户参与进来。以下用户心理可以帮助你打造一张优秀的活动海报。

1. 占便宜

大众需要的不是占便宜,而是占便宜的感觉。

常见的话术有:

原价xxx,现价xxx/VIP专享,现限时特供/限时福利,进群免费送

送价值万元PPT教程等。

2. 紧迫感

营造出活动时间有限,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感觉。

常见的话术有:

已报名xxx名,倒计时,仅剩xx个席位/今日限时免费等等。

3. 信任背书

利用权威机构和媒体的报道和有公信力的渠道,引入关键人物,专家,意见领袖。

常见的话术有:

行业大咖,X年经,导师等等。

二、准备裂变工具

1.在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米多客微信粉丝裂变软件,选择渠道中心——微信公众号——粉丝海报;

2、上传设计好的活动海报,填写好内容后发表在菜单栏即可。

3、用户点击公众号的菜单,系统会自动弹出一张带有粉丝头像、昵称的二维码专属海报图。分享出去有人扫码关注就可以增加关注人数了,系统会自动统计关注人数。

三、引导转发海报

目标用户只有转发海报了,这个传播才会继续,所以在用户参与进来后,发送相应的文案提示用户进行转发。

利用用户的社交关系进行裂变,吸引垂直领域的精准用户参与,然后转发海报后基于精准目标用户的社交关系链,进而吸引更多的精准用户来参与。

通过这种社交链滚雪球的方式,让10个用户变100、100变10000、如此往复。

微信粉丝裂变海报的本质可以说是把用户变成了推销员,通过用户的扩散效应,实现一传三,三传十的扩散效应,可以说是每个新媒体人微信时代营销的必备技能。

你get了吗?

你有什么资本不做新媒体 你家有矿

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很多东西慢慢出现、崛起,新媒体、自媒体等新形式的营销已然成为了网络营销的一大热点。

很多商家也从传统的线下广告营销手段慢慢转到了线上线下一起,再直接转换成线上的新媒体营销

那么也会有很多人会问新媒体是什么?

新媒体就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美国《连线》杂志写过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他不同于传统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新媒体营销已经成为品牌跟商家绕不过去的一个门槛。

低成本、高回报,这样诱惑的营销,谁不心动?谁不疯狂?

像小米、星巴克、小米先就是新媒体营销的尖子生,他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新媒体营销成功模范。

杜蕾斯:品牌基础、创意十足,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星巴克:社会化节点、新品的活动,拉动了线下的消费。

小米:微博扩新、论坛沉淀、微信客服。先微博推出概念,论坛吸引米粉的围观讨论,吊起了客户的好奇心,推出产品后带动了客户的购买欲,微信做完美的客服售后。

这三种模式都在为后来进入新媒体营销行列的品牌形成模式典范。

那么,新媒体应该怎么玩?

一.从内容出发。对商家而言,现在是拼能力、拼实力的时候,那么实力最好的体现是什么?是内容!抓住时下新闻热点,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新闻时事热点;熟悉分析客户的数据,挖掘用户需求、用户兴趣点;把握当下的一个趋势,关注同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不断学习,看书交流;定期推送客户感兴趣的内容,抓住客户的心,留住他的人。

二.用户思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客户的需求,结合他们的需求去设计自己的产品,定期推出客户感兴趣的活动。

三.多渠道推广。把鸡蛋分几个篮子放。好的内容,好的企业也需要渠道进行推广。微信公众号是闭环的,你只能给已经关注公众号的用户推送内容。而且你推送的内容,用户转发了朋友圈其他新用户也不一定非要来关注。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说明了多渠道的必要了。根据不同行业采取不同渠道进行内容推广。比如通过今日头条、百度、优酷等等的视频、图文、图片等方式去推广。比如罗辑思维就采取了优酷视频来介绍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商业变现。

四.学会借势。近年来在新媒体营销中,我们见证了非传统节日的兴起,比如双十一、520等。也见证了从各类赛事炸出了红极一时的网红。商家可以从这几个热点去借势营销。成本低,传播又快;还能塑造品牌人格,区别竞争对手;从而给用户产生好感。

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些新媒体上,那我们做新媒体的意义就非常大,所以不要去纠结什么是新媒体,很多新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统称为“新媒体”。做好这个新的产业,前途可观。

新媒体活动营销 如何吸引到你的用户

新媒体是现在互联网中很火的一个领域,企业在做互联网推广的时候也会经常用到的一个领域,而新媒体也是流量非常之多,可以运用新媒体领域做活动推广营销,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下面由千享科技小编分享新媒体活动营销有哪些方法。

一、活动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学习同行和其他工作活动推行办法。他山之石不只可以攻玉更可以直接运用,增强自己的堆集,只要当咱们研讨了工作现状和最新的活动推行办法后才会理解各类办法的好坏,对自己往后的活动推行堆集、资料和阅历,我主张不只只是看同行的结案陈述,更应该通过活动流程去反推活动布景和运营的要害节点,如果能参透活动的机制和选用的原因咱们就更能知道为啥会选择这样的实行办法,初学者如果能从头到尾多参与几个活动运营进程必定会有长足的行进,如果能和同行优异案例操盘手了解活动策划的来龙去脉就更妙了。眼光铺开一些,平日要熟练使用各类运营工具,排版的,投票的,游戏的。

2、明确活动目的。目的需要清晰可衡量,而且一定要知道活动目的有且只能有一个,如果有多个目的只能导致最终达不成,因为两个目的可能会背道而驰。例如我希望用户更活跃就不如我希望文章阅读提升30%直观。如果你没有目标,领导希望达成的KPI就是你的目标,但这个目标需要拆解成其他小目标,以便各个击破。

3、梳理活动目标用户。确定目的后最重要的是确定活动目标用户,没有一个活动能吸引所有人的关注,最有时代滤镜情感的春节联欢晚会不也快失去九零后零零后用户了吗?只有确定目标用户后才能确定影响他们的策略。

二、活动策划阶段要面面俱到,注重细节

1、策划活动创意和内容

活动创意是活动营销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也是让用户买单的最直观影响。活动创意策划需要做到:

①策划需要贴合目标,以达成目标为最终目的。某品牌上市前希望用户在微博上送祝福语,结果错误的发起了微博上的微活动,结果是十余万抽奖控僵尸粉参与,最终当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②贴近目标受众喜好,只有吸引用户的活动才能促使其参与;就好比晒娃大赛永远对宝妈中年阿姨人群有致命杀伤力;汽车类问答比赛,游戏抽奖永远吸引着男性用户。

③适度的参与门槛。参与门槛高度与参与人数成反比,越低的参与当然你希望用户深度参与除外。我曾经见过某品牌抽奖需要关注另外一个微信账号,然后到朋友圈分享微信账号的内容,再把朋友圈截图晒到微博并转发好友@品牌官方微博,我想能说你是猴子请来的逗比吗?

④有趣的参与方式。参与方式更要有趣,有趣能最大化的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活动有趣的参与方式是除了奖品外最能吸引用户参与的关键点。

⑤活动需要有情感共鸣点。活动的主题一定要能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只有情感共鸣才能打动非抽奖控非网站活跃用户,父亲节策划了一个晒父亲背影的晒照片活动,短短1周获得了超过1万以上的用户晒照量,整理后又是几篇上好的原创文章。

⑥怎么利用社交媒体传播?一个活动想要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借助朋友圈关系链是最好的传播方式,怎么合理利用朋友圈?是否适合朋友圈引流是也是很重要的;利用朋友圈不是发一个链接就完事的,怎么去设计转发的链接文案和图片呢?怎么激励用户愿意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使用户愿意分享到社交媒体的愿意有:1.我获奖 了我要晒;2.我分享有奖励;3.我朋友可能对这个感兴趣;4.这个东西太逆天/逗比了;5.情感上打动我了。

⑦如何结合时下节点?如果能结合时下热点往往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速度一定要快,热点往往很快过时。

⑧活动的奖品最好能契合活动策略。不一定是奖品价格越高参与度 越高,奖品与活动相关才能达到最大化的刺激效果,宝马5系之前曾策划过一个活动,奖品是请资深赛车教练教授在雪地上开车的技巧,这对宝马汽车爱好者无疑是 一个最具有货的奖品。我曾经策划一个七夕节秀恩爱的活动,奖品为ysl圆管唇膏的热门色号,公众号文章发出去5分钟阅读量就破万,活动十分成功,公众号粉丝新增1w+。

2、活动文案

永远不要小觑文案的力量,斟酌每个标题和每个文案将会为你的活动带来巨大的效果,还记得网络上那些填空类的活动吗?还记得“ 惊!恶母杀女未遂,奇!尸变终成眷侣”指的是哪个动漫吗?还记得“丧尽天良!舅舅囚妹还追杀外甥”是哪个童话故事呢?特别是广告位入口和活动帖子标题需要有一个吸引用户的亮点。

分享下七夕节活动男女通杀的文案: 这个充满爱意的七夕,圣罗兰唇膏在灯光下慢慢的在你唇间闪动,令人著迷的芳香空气中弥散,红唇配着披萨,一口咬下,暖色灯光烘托下,更显诱惑。唇间挂着些许的披萨,红嫩的舌头舔舐着唇间的碎屑,一举一动仿似浑然天成,却又满满诱惑。

3、活动节奏及效率提升方式预估

活动通常会持续一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长时间内活动节奏的把控就很重要,需要制作一个时间轴去把控每个时间段需要做什么事情?什么时间需要加一把火,通过什么方式去加这个火,让活动保持热度平均。

4、活动推广传播资源

传播资源不再赘述,大家都比较了解,其中注意一点是针对不同的位置可以设置不同的入口创意,如果在自己公众号以新闻或者社会事实元素作为素材会事倍功半,放一点禁忌爱情文案怎么样?

5、活动优化及替代方案

再牛逼的策划也可能走到死胡同,做好替代方案好过措手不及,杜蕾斯北京大雨事件之后就鲜有牛逼策划了……如果活动效果不佳,应该怎么补救?是通过修改活动机制补救?还是增加奖品?还是通过意见领袖话题引导?还是挖掘用户参与话题并加工传播?

现在的新媒体平台,只要企业会运用,懂得操作,可以很多提升品牌的曝光度、产品营销、活动推广等,以上分享是新媒体活动营销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到企业。

怎么利用新媒体做SEO推广

在新媒体平台可以说是非常多了,那么如何借助新媒体的价值来做SEO。 新媒体对SEO还是有促进作用的 ;外部资源对SEO有价值的方面应该是:外部链接,品牌价值,关键词排名。例如通过新媒体文章给网站挂外部链接,或者吸引外部链接。或者新媒体把品牌运营起来,对网站可能也有帮助。

1、新媒体对SEO还是有促进作用的

外部资源对SEO有价值的方面应该是:外部链接,品牌价值,,关键词排名。例如通过新媒体文章给网站挂外部链接,或者吸引外部链接。或者新媒体把品牌运营起来,对网站可能也有促进。再要么就是直接拿新媒体平台的权重来做排名。这些都是属于常见和基本的利用第三方平台来做SEO的套路。

2、新媒体可能是新的做SEO的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最看重的就是新媒体能够更加直接的跟终端用户的接触。这样能够更加快速的把品牌,把信息传递给用户。在用户心中留下初步印象,后期如果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运营,就能让用户自行的产生更多的需求,进而会带动品牌词的搜索。SEO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品牌词,有巨大的品牌搜索量,例如像4399。这样,网站的重要性就非常高。当然也不那么容易,但两者可以彼此配合。

3、最基础的就是做外链做转载

当然这也是SEO最基本的诉求,通过新媒体来做外部链接,做文章二次的转载。新媒体平台不像博客或者留言本,整体的价值还是蛮高的。拿来发一些文章做做外部链接建设,做二次转载也合适。这是最基本也最简单的SEO需求。

4、利用新媒体做搜索排名

再接着的就是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权重优势,来做关键词排名。我看了下目前有几个新媒体平台还是非常适合拿来做排名的,就不直接点名了。免的我们做SEO的,又一窝蜂的去人家平台上做Spam。

5、不但仅只是SEO

SEO不要对新媒体的价值利用还全部停留在以往SEO经验上的认识,好好把一个新媒体平台运营起来。有品牌之后,对网站的帮手会更大。不需要一上来就是发文章,发链接。这种做法,实际意义不大。

新媒体实施SEO最主要的是那个放大镜,其实站内检索,简单、针对站内收录。如果是微信,那就考虑原创度,微信和搜狗搜索很密切,在搜狗搜索中有非常好的排名,但是要注重原创。

新媒体做推广选择全网天下,专注互联网九年,是业内权威的网络营销公司,可提供自媒体营销、问答营销、文库撰写、百科词条,发布新闻稿等一站式服务。

新媒体的SEO也需要原创,最重要的是账号的持续性,新媒体账号一定要认真运营维护,不要急于求成去疯狂加粉刷粉,要保持内容的新鲜性,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新媒体平台使用的用户都是非常忠实的,而且新媒体的好处是数据化精准营销,获取用户也是非常精准的。

2018中国新媒体十大展望 互联网治理趋势依然是严管严控

文丨孙海悦 来源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6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京举行以“智能互联·数字中国”为主题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对于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发展有了新一轮的规划重点与布局考量。新媒体的发展不是仅限于媒体融合,更侧重于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网络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紧密相连。新媒体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主编唐绪军介绍说,蓝皮书汇聚国内50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全面概括了2017年以来中国新媒体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深入探讨了中外媒体融合、智能媒体发展、知识付费、互联网治理、移动互联网、短视频等问题。

政务新媒体开启服务升级新阶段

2017年,政务新媒体发展呈现侧重数据互通共享和服务升级的特点。打通政务资源和提升新媒体服务品质是当前政务新媒体建设和发展的重点。

根据《2017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截至2017年,经过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173569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34827个,公务人员微博38742个。中国政务新媒体通过实行统筹协调机制、实施一站式服务、加快信息互联互通等举措,不断加强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蓝皮书认为,通过提升议题策划能力、坚持有问必答、直面网络舆情、进行人格化服务等举措,政务新媒体运营能力整体提升。

但同时也应看到,政务新媒体日常运营能力有待提高,服务功能尚未完全互联网化,特别是在互联网服务实效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不同地方不同部门政务新媒体之间存在一定发展差距。

新技术助力主题传播正能量充沛

蓝皮书指出,2017年以来,网络正能量充沛,新媒体平台正能量宣传效果显著。广大网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热议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砥砺奋进的五年”“党的十九大”“沙场阅兵”等均掀起全网传播的热潮。

中央和地方媒体、各级政务新媒体矩阵成为新闻宣传和网络正能量传播的主力军,如2017年央视在多终端相继播出《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巡视利剑》《辉煌中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引发社会各界热烈讨论。

AR技术继2016年在G20杭州峰会期间首次应用于新闻报道后,2017年也呈快速发展趋势。例如,央视在“3·15”晚会中采用AR技术展示消费骗局内幕、解放军报社推出AR读报系统等。

同时,H5技术在2017年大放异彩,如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全国两会喊你加入群聊》以游戏的形式吸引用户;建军9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H5《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刷爆微信朋友圈,激起全国网友的爱国热情。

网络直播发展进入“下半场”

蓝皮书认为,2017年,网络直播与短视频发展进入“下半场”,新产品样态层出不穷且更替频繁。同时,直播与短视频呈现向全民平台发展的趋势,用户生产内容、专业生产内容与社交属性成为平台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政策监管、激烈竞争、观看需求理性化的前提下,网络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前景依然乐观。

直播答题是2018年年初最火爆的互联网风口,形成了全民答题的景观。今日头条、映客直播、花椒直播等平台推出了“百万英雄”“芝士超人”“百万赢家”等直播答题产品,用户快速集聚。在网络监管下,直播行业加速整合,不断回归理性。同时,各平台通过差异化定位,以自制内容赢得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语音直播突起,如音频公司荔枝的语音直播上线3个月收入就过千万元。

蓝皮书指出,短视频行业市场迎来发展新风口,产品火爆发展且更新迅速。《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18)》预计,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超350亿元。2017年,短视频呈现草根化发展趋势,以普通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短视频构成了“快手”“抖音”等大众类短视频社交平台的主要推送内容。

音频类知识付费产品最受青睐

目前,知识付费产品形态多样,如文字类产品、音频类产品、视频类产品和媒介融合类产品等,具体的知识付费产品形态又包括音频录播、图文分享、在线问答、视频直播、视频录播、付费传统媒体等。

基于用户越来越细分的需求,知识付费产品的形态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出现向线下延伸的趋势。在多样化的知识产品形态中,音频类产品最受青睐,超过四成的用户使用音频类知识付费产品。

蓝皮书显示,2017年,一、二线城市中,月收入5001元—8000元的“80后”“90后”人群的互联网付费意愿以实用类与音频类内容为主,且以200元以下的产品为主。

这说明大多数用户更愿意接受对知识付费产品进行小额付费,未来的知识付费产品应增强用户的持续购买意愿,促进知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新媒体未来发展十大展望

6月26日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对中国新媒体未来发展提出十大展望:

●数字经济引领“数字中国”建设走上新征程。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分值为5.6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人工智能企业迅速崛起,智能互联与万物融合加速到来。

●媒体融合系统性创新发展,效果评估不断规范。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将进入第5年,需要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智慧持续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

●“双微”发展依然强势,今日头条异军突起。2018年春节,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数突破10亿大关;2017年,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增至3.92亿,实现总营收77.13亿元。

●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为主进行互联网内容建设,防范网络思潮风险。

●内容价值持续回归,内容付费成为新媒体赢利增长新热点。

●政务新媒体不断自我整合,服务功能逐步“实化”和“具化”。

●用户个体商业价值被激活,以“社交电商”为代表的社交化产品成为新势力。

●互联网治理趋势依然是严管严控,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