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签证新规提供5年社交媒体记录 附 各类签证敏感词汇总

3月30日,美国国务院在政府政策、法律公告网“联邦公报”上宣布了这一新的规定,美国计划要求赴美签证申请人提交过去五年的社交媒体记录,向公众征求意见。

美国签证严审社交媒体记录

根据美国联邦政府上周五在《联邦政府纪事》上公布的文件显示,国务院拟要求美国签证申请者提交社交媒体用户名等多项个人信息。

文件显示,新规定要求签证申请者提供过去5年在指定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信息;申请者也可以自行选择提供非指定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信息。

此外,签证申请者还被要求提供过去5年曾使用的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国际旅行记录以及是否曾违反移民法、是否曾被驱逐出境、是否有家庭成员参与恐怖主义活动等信息。美国国务院表示,收集这些信息的目的是对签证申请人进行身份识别和审查。

美国国务院在文件中表示,现面向公众征集对新规定的意见,即日起至5月29日止,为期60天。新规施行前还须得到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批准。

5月29日起,以下3大申请表将发生重大变化:

DS160(非移民类签证电子申请表)

DS156(非移民类签证纸质申请表)

DS260(移民类签证电子申请表)

针对人群:

涵盖了所有1400万,所有移民和非移民类申请美国签证的人

F类学生签证

B类旅游签证

H类工作签证

绿卡申请者

只有外交和公务签证的申请人有豁免权

新规针对的指定社交媒体平台有20家,其中大部分设在美国,包括脸书、推特、领英、优兔。此外,新规还涉及设在中国的豆瓣、QQ、微博、微信和优酷视频以及俄罗斯社交媒体平台VK、比利时交友平台Twoo和拉脱维亚社交问答平台Ask.fm。

美国社会反响不一

分析人士认为,这项新规定迎合了总统川普要求对所有申请进入美国的外国人进行“极端审查”的主张。川普认为,“极端审查”将有助于防范恐怖主义。美国国土安全部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加强对入境人员的筛查。去年10月底纽约发生卡车撞人恐袭事件后,川普曾责令国土安全部继续加强筛查措施。

川普在移民问题上立场强硬,主张限制移民并提出修建边境隔离墙、废除“连锁移民”和“绿卡抽签”项目、抓捕和遣返非法移民举措,并颁布针对多国公民的旅行禁令。这些主张和举措不断受到政界和法律界人士的挑战。

批评人士指出,此次的签证新规不仅会侵犯签证申请者的隐私,也势必将加大审查工作量及获签难度,而且未必能达到川普的设想。CNN评论称,签证新规必然会惹恼个人隐私和公民权利的拥护者。他们认为,这一措施将延滞签证申请进程,让合法的入境行为受到限制。

事实上,早在2月,媒体就曾报道,川普政府正在拟定计划,将进一步扩大检查入境美国的旅行者的社交媒体账号,中国公民也纳入其中。

去年,美国就已经开始在自愿的基础上,检查跟美国有免签证协议的欧洲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来美游客的社交媒体账号。

中国旅客赴美需注意:

中国旅客在来美前进行签证更新电子系统(EVUS)时,将会看到以下问题:“请填写关于你网上活动的信息——你在社交平台上的标识”。问题将包括一个可选菜单,申请人将可从菜单中选择自己使用的社交平台。这将是一个可选问题,不强制旅客回答。

审查内容:

申请者需要提交5年内所有的社交媒体账号(所有曾经使用过的用户名和身份)邮箱地址私人电话出国出境记录所有以前的移民违规行为家庭成员是否参与了恐怖主义活动(注:绿卡等移民类申请者,还需额外提供健康信息)

审查重点:

1、来美国的目的是否和签证类型一致。

美国政府希望学生签证就是去读书的,旅游签就是赴美旅游探亲的,如果移民局在社媒账号中看到,赴美真实目的和签证类型不符,比如:发现旅游签证申请者有“长期居留”的字眼,就可能把你拒之门外。

2、有没有威胁国家安全的动机。

如今美国政府抱着“宁可错遣一百,也不放过一个”的态度,一旦有威胁国家安全的动机的人,将被彻查到底。任何有威胁美国安全的言论,都可能被拒!

极端严审下,千万不要出现这些字眼!

对于华人而言,以下这些字眼,可能是你常常咨询的服务,或是聊天尝涉及的话题,但如果准备申请美国签证,在提交社媒账号之前,一定不能出现这些“危险词”,如果有,请提前删除!

B2签证

安全词:旅游、看朋友家人、看演唱会、出席活动、参加会议

危险词:学英语、上课、月子中心、美国生孩子、办绿卡拿身份、代购生意、发货、美国买房、办身份、枪支、来美找工作、袭击、爆炸

绿卡

安全词:永居、留美、移民美国目的(为了工作、家人团聚等等)

危险词:酒驾、之前犯罪记录、过短的留美时间、白卡Medical等福利信息、来移民的、要帮家人亲戚移民

F签证

安全词:上课、学习、专业、学校、职业规划

危险词:代购、代课、代考、兼职、移民、美国买房、找工作、庇护、办身份、枪支

H1B签证

安全词:工作经历、职位、薪资(要与职位相符)、职业规划

危险词:申请作假、跳槽、公司裁员、转换身份

这项政策将于下月月底开始真正实施,近期要赴美的中国旅客要格外注意了!

David A L Levy 社交媒体仍是新闻的重要来源

图注:Dr. David A L Levy 路透(牛津)新闻研究院 主任

2017年11月16日,“2017腾讯媒体+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媒体新星球”。路透(牛津)新闻研究院主任David A L Levy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发布《全球变迁:2017海外新媒体趋势报告》。David A L Levy指出,社交媒体对于新闻行业而言依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正在目睹受众中发生的一种重要转向,其指向就是更加“专有”的信息App。

David A L Levy表示,人们对新闻的信任度较低,对于“假新闻”是否使得新闻行业更具价值而言,人们的意见不尽相同。

社交媒体对新闻而言仍至关重要,但是我们注意到一种正在向更加“私人化”的消息应用程序转移的趋势。社交和搜索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新闻来源,但品牌认同度较低。而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付费新闻-前景扑朔迷离。

今年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就是信任问题和假新闻。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36个市场之中,人们对社交媒体的信任度相当低,仅有24%的用户认为社交媒体在辨别真伪方面表现良好。

社交媒体的使用而言,一个争议之处就是有观点认为社交媒体促进了一种“回音室”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看到的挑战既有偏见的信息会变得越来越少。

然而,就网络新闻来源的数量而言,我们发现,与那些不使用社交媒体和搜索来获取新闻的人相比,通常情况下,使用社交媒体和搜索来获取新闻的人每周都会使用更多的新闻来源,同时新闻来源也更加多元化。这表明“回音室”的说法未免言过其实。

不过,尽管在一个分散式的新闻环境当中,社交媒体可能让更多人了解到正在发生什么,以及让他们从更多渠道获得这种了解,但是我们发现,在品牌归属方面,确实存在着实实在在的问题。

进入移动领域,智能手机从未像现在这样居于一切的中心–大多数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这自不待言,但关键在于,我们对这些设备的使用,或者说依赖程度,正是与日俱增。

我们的估计,大多数国家当中,消费者的新闻消费行为都将进入这种移动为先的模式,除非还有一些特别的理由,比如移动通信覆盖情况或者是成本等约束了他们的手脚。调查显示,移动App变得再度重要起来了。

就新设备而言,目前依然在很早期的阶段,但是目睹着语音激活的扬声器焕发出比存在时间长得多的智能手表更大的活力,确实让人感觉非常有趣。这个市场在大多数国家开启的时间都不到一年,但渗透率已经非常可观。

语音是否能够扮演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新闻付费方面,我们在美国已经看到了一种重大变化的发生,近一年间,为某种特定线上新闻服务付费的比例已经从9%提升到16%,增加了7个百分点。有趣的地方在于,这一增长主要是来自那些35岁以下的年轻人。

传媒观察 社交媒体的依恋症 老大哥 式的集体凝视

“没有办法知道,在某一特定的时间,你的一言一行是否都有人在监视着的。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对每个人都是从头到尾一直在监视着的。反正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高兴,他们都可以接上你的线路。”

这是小说《1984》的一段文字。在该部创作于1948年的作品中,作者乔治奥威尔虚构了一个极权国家,人们无时无刻不被监视。同时,他也创造出了一个神一般的“老大哥(Big Brother)”形象,充满光辉神秘的气息。没有任何人见过“老大哥”,但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老大哥”的存在。国家到处挂满了“老大哥”的画像,不论你走到哪里,“老大哥”总是“看”着你。

在小说中,对“老大哥”的崇拜几乎演变成了一种宗教仪式:“全部在场的人都缓慢地、有节奏地、深沉地再三高叫‘B-B! B-B! B-B!’(Big Brother的首字母组合)

“他们叫得很慢,在第一个“B”和第二个“B”之间停顿很久,深沉的声音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野蛮味道,你仿佛听到了赤脚的踩踏和铜鼓的敲打。他们这样大约喊了三十秒钟。这种有节奏的叫喊在感情冲动压倒一切的时候是常常会听到的。

“你只能在这样的假定下生活——从已经成为本能的习惯出发,你早已这样生活了: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是有人听到的,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细观察的。”

其实在当下,“老大哥”式凝视的意涵已经超出了“极权政府集体监视”的范畴,用其来形容当代人在社交媒体依恋下的凝视状态似乎也颇为恰切。我们可以时时提防着被“老大哥”控制,被窥探隐私。但在某种程度上说,“老大哥”的指向已不再只是某个极权的政府或者政党,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早晨,你被手机闹钟叫醒。关掉闹钟,躺在床上,先刷一遍昨晚的朋友圈和微博,看看自己错过了什么朋友的动态。

走向教室或公司的路上,为别人更新的状态点赞,琢磨几个评论。

忙了一天,晚上去和好朋友去一家新开的馆子吧,一张自拍合影,标注上定位。

深夜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的歌,将自己不可捉摸的心情当作配文发出去。

……

“‘老大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一个凌驾于每一个个体之上的自有的运行逻辑和方法。”通过发送状态、标注定位、分享音乐,我们的个人资料、行踪、志趣和爱好也被主动而兴奋地提交到了社交网络上;同样地,类似于某种“交换”,我们又用集体的眼光审视窥探着社交网络上其他人的生活,评判着他们的爱好、行踪和志趣。我们不用“老大哥”来监视我们,但会主动将自己的隐私曝露给老大哥,而这里的“老大哥”,就是处在社交网络的每一个人。

“如果个体放弃他们的特征,融合入集体,做到集体就是他、他就是集体;由于集体不会死亡并会永久持续下去,权力也将永久持续下去。”不由想到时下流行的网络直播,主播可以面对镜头,向屏幕背后成千上万的陌生人进行自我表达,并在这些陌生人的围观和怂恿下做出各种行为,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展示身体。这时候,屏幕背后的观看者就像“老大哥”一样享受着集体凝视的快感。

我们可以津津乐道于他人的生活,却也可以成为别人津津乐道的对象。梁文道曾经在一档节目里说,我们每个人集体地窥探一个人的隐私,这就是我们这个年代。我们每个人都想有自己的隐私,希望有一种独自的生活不受窥看。但我们又有一种渴望看到他人隐私的欲望。

在某一刻,我们都是“老大哥”,注视着他人;而在某一刻,我们又都是被注视的那一个。

在某门课上,为了帮助我们简单了解网络时代下用户隐私的泄露情况,老师让我们调查自己或周围朋友使用社交网络时哪些重要个人信息泄露给了网络服务商,哪些信息可以轻易在网络上获取……在搜索引擎输入一位朋友的名字后,我发现,他的姓名、民族、照片、就读学校等信息直接显示在检索结果里。接着,我在微信、微博、人人网上也获得了该好友的个人资料,包括照片、故乡、所在地,甚至每天的起居日常都可以找到。

既然我们的信息极易被曝露在社交网络上的集体凝视之中,又是什么让人们依然对社交网络的分享行为产生依恋?

《一起孤独》的作者Sherry Turkle认为,社交媒体使我们产生了三个幻想:一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收获关注;二是我们总是能够被听到;三是我们永远不必独处。社交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但事实上,你并不能真的从朋友圈里获得一切信息、跟上所有的潮流、告别孤独,也不能真正成为精心装扮出来的那个你。

爱默生说:“人只有一半是他自己,另一半是他的表达。”而悲哀的是,为了获得“关注”而消解孤独感,我们宁愿将自己的隐私信息让渡,主动曝光于他人的视野之中。于是,孤独的现代人,每天在欣赏着他人的真人秀的同时,也成为了自己真人秀的主角。

有些讽刺的是,即使我把这样的观点写进了文章,还是期待着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能将它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我也会为我的一点点想法得到关注而沾沾自喜。

或许伦敦大学学院(UCL)人类学系教授丹尼尔·米勒(Daniel Miller)的观点能让我稍得宽慰:虽然人类一直在被技术的发展裹挟前行,但人性一点儿也不会改变,重要的不是技术的好坏,而是我们对待技术的方式。

参考资料

1、揭开社交媒体“真相”,谁塑造谁?

2、FOMO:一种社交时代的专属疾病 | 心理学解读“雾霾”刷屏

文字 | 刘天宇

责编 | 孔德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由“大学新闻”与南京大学新记者<NJUXJZ>联合首发

数字半衰期与社交媒体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一起来看看

你可能听说过“数字半衰期”这个词,但它是什么意思呢?在物理学中,半衰期被定义为“特定放射性同位素的一半原子衰变为另一同位素所需的时间”。例如放射性元素铀-238的半衰期为44.6亿年,这意味着有限量的铀-238将每隔46.6亿年减少一半(衰变),并在90亿年内完全衰变。关键是那些放射性元素,虽然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难安全储存,甚至更难处理。

正如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数字存储的信息也一样。有些人称这个过程是数字衰减器软件腐烂。基本上,旧的数据存储器(软盘、光盘存储设备、硬盘驱动器、固态驱动器)的磁带将不可避免地随时间退化,导致存储在其上的数据变得不可读或只能部分可读。即使通过特定的法医数据恢复工具。许多人认为最好的光存储最可靠的是五到10年。

此外,基于云或远程的存储解决方案受到相同的威胁,以及不活动或损坏URL的威胁,这可能导致存储的数据丢失。数字衰减的其它原因来自环境因素,如过热、寒冷、水、大气或磁性条件。人的因素也会导致数字衰变或破坏。一家名为Millenniata,Inc.的公司发明了一种名为M-DISC技术的新的存储介质,该公司声称这种技术可以存储至少1000年的数字数据而不会退化。

好吧,所以你可能想知道这些与数字时代和社交媒体有什么关系,或者一个高中化学三次不及格的家伙怎么可能教你半衰期的知识。嗯,我不能,但是我可以看到,就像用垃圾桶潜水或安全破解来偷取信息的实际做法一样,数字信息的半衰期有可能成为我们这个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简而言之,我担心的是,具有非常长半衰期的数字足迹会再次困扰任何人。

如果你考虑到数以千计的卫星正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每年安装数以亿计的监视摄像机,并且智能手机和无人机目前每年产生数以万亿计的图像,那么很显然,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的机会是记录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指数呈指数增长。再加上图像和面部识别的不可思议的能力,数据库的处理速度更快,以及智能手机社交媒体使用量的激增,你就有可能在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发生的事件被平均互联网用户。

想象一下最近30年最高法院对Brett Kavanaugh的听证会。听证会会有什么不同?在针对卡瓦诺法官的诉讼中,使用数字证据来证明或反驳指控的能力发挥了什么作用?或者,这种信息存在的前景是否使得他更有可能自愿放弃考虑他的名字?

如今,智能手机可以通过手机数据记录进行地理追踪。如果有人使用Uber,整个过程——从订单到追踪司机到付款——都发生在电话上。简而言之,我们日常活动中很少有,如果有的话,不是以某种方式数字化溯源的。也许这更是一个考虑你在社交媒体上点击邮件或发送按钮的原因。毕竟,今天可以被社会接受的事情可能不是20年或30年。

自私、推特、帖子、喜欢或不喜欢内容或任何其他形式的数字足迹可以被使用或甚至修改,以创建负面的印象或结果,尤其是当从最初创建内容的环境脱离上下文时。潜在的风险是巨大的,我们需要所有人都考虑这些风险,尤其是那些有孩子的,他们拥有自己的电话或其他连接设备。

这里有一些外卖可以挽救你或你的家庭冲突或后悔多年。在你发布任何东西之前先想想。在暂停之前,不要在网上张贴或放置信息,如果只是一瞬间,“我会后悔吗?我真的想和这个人一起在这个地方或者参与这个活动吗?”给你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有十几岁的孩子或在大学读书的孩子们施加压力,让他们在网上和离线时说的和做的可能不再是私人的,而且由于数字信息的半衰期很长,他们能够被追踪或重建。

最重要的是,请记住,任何在线创建、存储或传输的信息总是有被黑客攻击、意外泄露甚至故意篡改的风险。如果你真的想把它保密,那就让它离线,以非数字形式,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调查 英国女孩比男孩更易在社交媒体上遭欺凌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8月14日报道,一项由1000多名年轻人参与的调查显示,英国近半数女孩都在社交媒体上经历过某种形式的骚扰或欺凌。调查还表明,40%的男孩在网络上受过骚扰。

据报道,这项调查由奥皮纽姆咨询公司咨询机构(Opinium)为一儿童慈善组织发起,涉及1002名年龄在11岁至18岁之间的年轻人。在受访者中, 486名女孩中有235名称经历过网络暴力,而在510名男孩中,有202名。

调查显示,近两倍数量的女孩(23%)说她们经常感觉在社交媒体上被人骚扰,而男孩这一比例仅为13%。20%的女孩还说她们觉得被网络评论威胁,男孩仅占13%。在男孩和女孩中,分别有73%和59%的人表示,他们在网上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以防被批评。男性和女性都在帖子上收到了辱骂性的评论,更多的女孩被迫屏蔽别人。同时,女孩们也更有可能因为害怕受到批评而不再参与网上的辩论或交谈。 调查发现,社交媒体对女孩如何看待自己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近半女生承认她们从社交媒体感受到了压力,需要有固定的外表或行为方式,有此想法的男孩为三分之一(29%)。

英国作家、活动家及前学校心理健康支持者娜塔莎德文(Natasha Devon)表示,女孩对社交媒体有更多不满是有原因的。一部分原因与在性别方面寻求女权的人在网络上追求的东西有关,比如真实和他人的认可。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社交媒体对女性更有敌意和攻击性,总有人不断努力禁止女性发声。我们应该一起努力将社交媒体改造成让女孩们觉得安全的地方。

据报道,该慈善机构在发表调查结果的同时还发起了“女孩属于这里”活动,呼吁将性与人际关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拉塞尔说:“我们想看到电子世界在2019年融入新的性与人际关系课程中。赞成和拥有健康的关系以及网络关系如何存在需要在课程中得到更彻底的展现。我们正在请求课程包含这些内容。”

对此,2017年初,英国政府规定,在英国所有中学都必须进行性别和人际关系教育。教育部表示,从2019年9月起,学生们就可以学习这门课程。教育部的一位发言人说:“政府正在反霸凌项目中投入超过400万英镑并引入新的网络霸凌指导。该指导为学校提供理解,防止及回应网络霸凌的建议。我们会很快商讨有关事宜,将其纳入最新的性别和教育指导中。”(实习编译:尹伊雯审稿:田瑞哲)

反映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的社交媒体有效性探讨

点上方蓝字关注“测绘科学”

摘 要

针对如何将社交媒体的虚拟空间上的变化与现实空间中的灾害关联起来的问题,该文基于新浪微博平台,利用台风达维和海葵受灾地区的相关微博数据,从微博的绝对和相对数量变化、台风相关关键词词频变化以及时空分析3方面论证社交媒体与现实中的台风发展进程和受灾情况的关系。综合3方面的结果来看,微博数据与台风的发展有着相当紧密的关联,甚至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台风的实时情况,证明用社交媒体数据来分析台风灾情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引用格式:陈梓,高涛,罗年学,等.反映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的社交媒体有效性探讨[J].测绘科学,2017,42 (8):44-48,129.

正 文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其庞大而丰富的数据吸引着各个领域的研究者, 研究内容也呈现出多样的发展趋势。其中, 由于社交媒体的实时性和基于位置服务(LBS)的高速发展,基于社交媒体的灾害应急管理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许多学者通过对社交媒体中灾害事件的传播机制和作用的探讨, 指出社交媒体可以更快、更准确的方式, 使民众、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到政府主导的灾害应急管理中来,且政府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传播灾害相关信息,引导并整合民间力量,辅助政府决策。

通过对社交媒体数据进行数据挖掘, 许多研究在灾害事件的实时检测和事件的趋势预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对于前者, 一般将事件相关信息的绝对数量、相对数量等指标作为事件标志来抽取热点事件或异常话题[3-4]。其中也不乏一些粒度更细的研究,如抽取相关信息时过滤噪声的效率及准确性[5],以及对社交媒体数据进行细致的语义分析[6-7]和时空分析[4]等。在此基础上,已经有学者得出了具有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如文献[8] 利用推特数据来实时检测地震, 能够达到极高精度并比官方更快地发出警报。而对于后者, 主要针对海量数据对事件趋势进行分析和建模从而预测事件的未来趋势, 应用于流感、HIV 等疾病甚至青少年自杀的监控、预测和预防。其应用成果如HealthMap,通过整合来自社交网站、新闻媒体和医疗机构的疾病信息来定位和追踪疫情,并于世界卫生组织之前成功定位了非洲的埃博拉疫情。

本文基于中国用户最多的社交网站之一———新浪微博,选取了2012年10号台风达维和11 号台风海葵,分别收集了期间重点受灾省份有关台风的带地理坐标的微博数据, 并采集了当时同时发生的伦敦奥运会的相关微博数据以作对比, 主要进行了微博的数量、关键词词频以及时空分析,论证微博上的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中的台风的关联性。

本文首先收集了台风达维和海葵的相关资料,包括台风轨迹及从政府公告、新闻报道和相关论文中综合的受灾情况。然后采集了台风达维期间山东省和台风海葵期间浙江省的带地理位置的微博数据,从数量变化、关键词词频和时空变化上分析其特性, 并与台风轨迹和受灾情况相对照,进行相关性分析。

本文从微博数量、词频和时空分析来论证新浪微博上的虚拟空间的变化和现实世界中真实灾害事件的关联性。从这3方面来看,在达维、海葵两场台风中,微博数据均能体现出台风路径与受灾情况,尤其是词频变化,能够较精确地反映现实事件。

下一步为了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更准确地反映灾情并将其应用于台风的应急救援、灾情评估等方面,需要对微博内容进行更精细的研究。拟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最终建立起基于微博数据的实时监测、动态展示系统: ① 构建台风灾情描述本体,创建台风灾情描述词典; ② 利用台风灾情本体对微博内容进行信息抽取和分类;③抽取微博中的时间、地点信息并进行空间地址匹配;④建立微博实时监控、信息抽取系统, 实现灾情信息的动态展示。

往期热点文章链接

2017年(第42卷)第6期

关于《测绘科学》

主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主办: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邮箱:niu@casm.ac.cn

网站:http://chkd.cbpt.cnki.net

编务QQ:2378225509

美国签证申请人的社交媒体信息可能会暴露给美国国家部门

据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国务院预计周五将公布一套 提案,要求一些游客和移民在访问美国之前提供有关其社交媒体账户的信息 。

美国签证政策

该部门表示,这些建议是特朗普政府对移民进行“极端审查”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五年中,旅行者还需要提供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国际旅行和移民问题。

旅行者还需要回答有关可能与恐怖主义有关系的问题。

“这次签证审查升级早已姗姗来迟,适用于寻求入境的所有人,因为恐怖主义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目的是消除那些激进或危险的人们,“移民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主任杰西卡沃恩告诉报道。

根据这些文件,约有1400万人会受到新建议的影响,另外70万人会受到移民体系的影响。

Don Crocetti是美国公民和移民服务局前高级欺诈调查员,他表示,个人拒绝移交他们的社交媒体账户不能被单独用来拒绝批准。

社交媒体的使用在他们的工具箱中是一把扳手。这并不是说你对所做的一切都使用同样的扳手,但它是一把扳手,它是一种不同尺寸的工具,而且你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它,“他说。

发布后,这些建议将允许在政策在今年晚些时候定稿前60天公开征询意见。

巴莫特社交媒体晒照 开始新的一周

虎扑4月17日讯 火箭球员卢克-理查德-巴莫特今天在个人Instagram上上传了一张个人照。

“开始新的一周,今天你是不可阻挡的、不可战胜、力量强大的!”巴莫特写道。

巴莫特因为肩部受伤,预计将缺席首轮季后赛。

本赛季常规赛巴莫特场均出场25.5分钟,得到7.5分3.0篮板0.9助攻。

英主帅 世界杯期间 不建议球员用社交媒体

据《电讯报》报道,英格兰主帅索斯盖特表示,他担心世界杯期间,球员们会使用像twitter这样的社交媒体

索斯盖特说:“我不能强制,但是我们可以建议。我对我们这些孩子的担心是,在家或者在酒店你可以很安全。但是社交媒体会让你在家也能遭到‘攻击’。”

“我不知道是对年轻人来说是否健康,真的。这要取决于你能否去过滤和理性看待这些信息,这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现。我认为有时我可以理性看待,但是有时我需要屏蔽掉外界的事物,因为那会影响我的思考。”

此前,英格兰的球员们也曾被批评声困扰。2016年的欧洲杯,就有很多球迷在网上批评斯特林,他称自己是“遭人恨的那一个”。

卡佩拉更新社交媒体 谁在乎他们说了什么

虎扑11月12日讯 火箭中锋克林特-卡佩拉今天在个人Instagram上晒出两张自己的照片(见新闻配图)。

“他们只管在那说,我们只管过我们自己的生活。谁在乎他们说了什么?”卡佩拉写道。

在今天火箭115-103战胜步行者的比赛中,卡佩拉上场29分钟,9投8中,得到18分7篮板1助攻1盖帽。

[来源 :Instagram] @hupu.com | 更多体育新闻请访问 虎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