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社交媒体 就像戒烟

你睡觉前,会做什么?小探总是刷下朋友圈才安心..

睡醒后,第一件事,你是打开手机,继续刷朋友圈,还是刷抖音?

有数据显示,55.2%的人平均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超过10次(小探绝对是其中之一…… )

但是!不要以为这只是我们的常规动作,歪果仁也如是说:

当我孤独时,我会查看 Facebook ;当我感到不安全时,我还是会看 Facebook……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科学家眼里,人类如今正生活在一个最大的行为实验场中。人类的一切行为是可以被观察、被调整的,甚至是可以被设计的。一切只因为,你用了——智能手机。

BBC Panorama 系列纪录片最新一集讲述的就是——智能手机,背后黑暗的一面。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大公司喂你“可卡因”,让你上瘾

硅谷,是众多全球社交媒体巨头的诞生地。

Facebook,月活用户超过 20 亿,也就是说全球 75 亿人口里,不到四个人之中有一个人就在使用 Facebook。如果再加上旗下收购的 Instagram 4亿日活跃用户的话,那比例就更大了。更何况,Instagram 是日活数据,不是月活。

Twitter,美国总统川普治国安邦的挚爱,小探初略统计了一下,他老人家24小时内,发了8条… Twitter 2018年第一季度最新数据,3.36 亿月活用户;

而 Instagram 的重要竞争对手 Snap,最新数据日活跃用户也达到了1.91亿。

……

过去,我们认为上瘾大多和化学物质有关: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如今,社交媒体的出现,它虽然不是化学物质,却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上瘾了。

BBC 在这部纪录片里,请来了那些曾经工作其中、熟悉硅谷社交巨头的内幕人士,一一分析 Facebook、Twitter、Snapchat 都是如何让用户上瘾的。他们说,大公司正给用户喂上了“行为可卡因”(behaviral cocaine),让你无处可逃。

点赞背后,是你被认可的假象

社交媒体上瘾,当然离不开的首个巨头就是 Facebook。用 BBC 的话说,全球使用 Facebook 产品的用户数量,甚至比全球宗教信仰者还多。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Sandy Parakilas 曾在 Facebook 担任平台运营经理,他承认,就是要让用户沉浸在其中,用户的关注度、关注时长,就是卖给广告商最好的产品。

那如何让用户沉浸其中呢?Facebook 上有个很小的设计,或许你都没有意识到,它就足以让你上瘾。

曾为 Facebook 设计了大拇指点赞“Like” 功能的产品经理 Leah Pearlman 坦言,最初设计大拇指的图标,只是想让用户感觉使用起来更友好,但用着用着发现,自己很关注每次 Po 文后收到的大拇指数量,甚至在想,为什么这次没有上次多。

“会把收到大拇指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 然后,Leah 就沉浸在 Facebook 无法自拔了(跟我们发完朋友圈后,时不时打开,查看下点赞数,是不是很像?)。

“当我孤独时,我会查看手机;当我感到不安全时,我还是会看手机…… ”

这是 Leah 对 BBC 调查员说的原话。

人如果需要验证某些东西,或者验证某些情感需求时,社交媒体是如今最常用的工具。但“当你需要通过 Facebook 验证什么时,却发现什么都没有,你的心情会变得极差。” (以为朋友圈会收到很多个赞,但实际并没有时,你的心情会不会也同样很差…)

因为这样,Leah 在 Facebook 工作了四年后,离开了。

不设“底”线,让你不停地刷手机

科技是如何操控人的行为的?曾经在 Mozilla 和 Jawbone 工作过的设计师 Aza Raskin 告诉 BBC,用一个汤碗实验(soup bowl experiment),就可以很好地加以解释软件设计上的一个技巧,如何让用户成瘾。

汤碗实验是说,让两组参与者同时喝汤,一组的汤碗会自动往碗里补充食物,另一组会提供准确的饮食提示,告诉参与者喝了多少。研究发现,那些从自动补充碗里吃东西的参与者比普通碗的参与者喝多了 73% 的汤。然而,这些参与者还不认为他们吃得更多,也没有认为自己比正常人吃得更饱。

这个实验跟科技有什么关系呢?

Aza 说,如今用户在看社交媒体的各种滚动消息时,为什么习惯性一直不停地刷下去,就是因为它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提示说,你看的东西已经到“底”了。这样,大脑就会支配着手指一直不停地往下刷。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也正是这个设计上的技巧,导致了用户,一旦打开了这款社交软件,就会沦陷在无止尽地“刷”消息的动作里。

“你觉得有罪恶感吗?” BBC 调查员问 Aza。

Yes,I do。(是的,我感到惭愧。)

Aza 甚至还说,连屏幕的颜色是偏蓝一些,还是偏红一些,都有测试。目的是,让用户不停地划下去。“就像把一堆可卡因洒在了你的屏幕上面。”

像喂鸽子一样,给你不定期喂“奖励”

青少年如今每天平均打开手机的次数是——90次。

为什么我们会不停地打开手机?不妨先从一个 50 年代的实验讲起。

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人斯金纳(B.F Skinner)教授,进行了把鸽子放在箱子里(著名的skinner box)的喂食实验。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一堆没有受训的鸽子,在叼啄方面表现是正常的。

但是,当鸽子叼啄按钮时,斯金纳箱子的下口会每隔一段固定时间喂食,这种让鸽子开心的结果,开始强化鸽子叼啄木板的行为。

斯金纳教授在想,如果不固定时间喂食呢,鸽子们会变成什么样?

当斯金纳教授随机奖励鸽子喂食的数量和频率时,惊人的结果是,与定期收到相同食物的鸽子不同,接受不定期奖励的鸽子会“发狂”:它们会不断强行去啄食不同的按钮。最恐怖的一只鸽子,每秒击打按钮 2.5 次,持续了 16 个小时….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放到今天来看,作为用户的我们,或许就是那一堆等待科技公司喂食的“鸽子”。

因为,APP 上面一堆的点赞、爱心,或者转发提示,就是那些不可预期的奖励(unexpective reward)。我们并不知道某个人的点赞,或者某个人评论我们微博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就是这样,吸引着你不停地打开手机,像鸽子不停啄食一般。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可变的、不可预期的奖励还有什么?

生活中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赌场的赌博机、老虎机们。为什么人在老虎机面前会不停地投币下注?那是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所以,你永远都在期待下一个结果。或许,它会是一串连续的 777 呢。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一声“叮”,让你全天都可能焦虑

BBC 调查员甚至亲自上阵,接受了加州大学行为科学教授 Nancy Cheever 的行为实验。到底,手机是如何唤起我们的身体反应的?

实验中,调查员在认真地看一档视频,她的手机就放在不远处的桌子上。过程中,Nancy 教授要求调查员专心看视频,也在没有告知的情况下,开始不停给这名调查员发消息。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叮”,第一声响时,调查员明显眼角往声音方向瞟了一眼。在五次“叮”声中,调查员至少有三次往声音方向瞟了瞟。

很快,视频结束了。

这次对调查员的分析显示,每当手机消息推送的那一下“叮”声响起时,这名调查员体内情绪会起伏特别厉害。“说明你身体是焦虑的,虽然你并没有意识到你自己是焦虑的”。Nancy 教授对 BBC 调查员说。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也就是说,只要你的手机不静音,时不时响起那一下“叮”,这样的焦虑情绪,很可能伴随着我们一整天。

为什么是焦虑?焦虑来自于什么?Nancy 教授认为,这可能来自于人觉得错失了什么重要事情的心理,大脑便会自动呈现出类似“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提示你紧急情况的,还有手机图标上那一个个红色的数字,提示你多少条未读信息之类。科学家说,只有红色才能唤起你大脑对于那种紧急情况的认知,其他颜色都无法做到。

但这就意味着成瘾了吗?Nancy 教授说,并不是,还要对受测人的日常行为习惯加以考虑,看是否有多重任务在进行。“如果你开车也要玩手机,睡在床上时也要有手机陪伴,那可能是成瘾了。”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当然,面对社交媒体成瘾,心理学界人士有着不同的分歧。其中一项就是,是否要把社交媒体上瘾纳入疾病(Disorder)。

美国心理学会(APA)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里,暂时没把社交成瘾一项纳入。但已经有呼声,应该把这一项纳入精神疾病。因为,在这些支持者看来,智能手机成瘾,其实就像毒品成瘾一样,有类似的脱瘾症状(withdrawal symptoms),以及类似的影响(effect)。

社交媒体,就像戒烟

既然躲不过,科技业内人士还开始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手机成瘾”的问题,比如把手机屏幕变成黑白。小探还听说,有的员工干脆把手机锁在抽屉里。

(截图自BBC纪录片,版权属于原作者)

或者,直接痛苦地戒掉。比如 Facebook 的那位前员工一样。用他的话说,“戒掉 Facebook,身体上的感觉就像戒烟一样。”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也有戒不掉的。小探已经不止一次看到有朋友发朋友圈说卸载微信,然后三天后又回来了…

让 Sandy 更失望的是,大多数科技业界巨头并不允许自己孩子使用社交媒体产品,因为他们知道产品会给下一代带来的危害,但并没有如实告诉整个世界。

下一代青少年的成瘾,或许是更让人担心的问题。

如今,英国青少年平均每周使用手机时间为 18 小时,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社交媒体上。父母担心孩子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社交霸凌的存在。

13、14岁开始使用社交媒体的英国男孩 Philips,因为长达三年的网络霸凌,2017年4月,卧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来,他的妈妈告诉 BBC 调查员,如果不是手机成瘾,她绝对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从 Facebook 到 Instagram,从 Twitter 到 Snap,社交媒体帮助我们连接在一起,它连接起了 超过 20 亿人的世界。他们在强调连接人与人的同时,是不是也给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已经不止一次有媒体、学术界对此加以探讨。

连 Facebook 的研究员都承认,使用 Facebook 可能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比如跟他人消极比较,远离社会参与等……

虽然,国内几乎都与上述社交媒体产品无缘,但微信、微博、抖音、豆瓣、知乎等各种社交媒体的存在,这就足以让我们刷微博刷豆瓣刷微信刷知乎……

超过 30 亿人,每天都有一个共同的动作,那就是刷……

或许,有的人会说,社交媒体比如微信,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离不开的工具,但除了工作之外,当你下次拿起手机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你,为什么要拿起它呢?

最后,留个数学题吧。大家是否统计过,自己平均每天打开手机多少次呢?打开社交媒体时,你的心情,还好吗?

原标题:手机是如何给你喂“电子毒品”的?

本文由 @硅谷密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社交媒体凝聚社会共识

互联网细分领域的形成,使得每个人关注的领域被划分开来,每一个人只关心自己关心的话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又将如何建立共识?

狂人尼采说,“上帝已死”。

当代法国哲学家则是利奥塔从叙事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即在后现代语境中,“宏大叙事”将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细小叙事”。

这句话用来形容今天的媒介环境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宏大叙事的崩解让似乎上媒介的“上帝”死掉了,后现代的叙事手法似乎只是崇尚“解构权威”这种模式。

人们的注意力正在不断分散,媒体的凝聚力似乎也在不断降低,我们好像没办法再寻找共识。

实际上,每一个不同的事件中,带着不同的意义系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些不同的见解、看法、意义,在一个公共场域中进行充分碰撞,是可以沉淀出一个多元化共识的。

人们或许不能完全认同他人的视角、价值、看法,但是能在其中寻找到同理心,社会也因此能够形成最大公约数。

开放、流动的社交媒体,恰恰正是这样一个公共场域。

圈层与共识

2018年年底,一家杂志转型新媒体的主编和我说,他想做年度十大新闻盘点,问我有什么建议。

我当时对此一笑了之,说这种操作手法太old school,这是电视台和杂志当年常做的事情。但今天已经几乎没有人做想要覆盖全社会的十大新闻了。每个人关注的领域都不一样,有人关心科技,有人关心娱乐,有人关心时政,有人关心财经,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所在领域的十大新闻。

他听完之后就此罢手,放弃了这个想法。是的,今天的目光真的太分散了。

日本作家养老孟司在他那本《傻瓜的围墙》中提到过这样一段话:

互联网而变得“缩小的世界”里不经意间筑起了一道“傻瓜的围墙”,人们只跟与自己相同的人来往,而将其他阶层的人拒之门外。

互联网竖立起了一道圈层的围墙,让每一个人只关心自己关心的话题。人与人之间从此都生活在平行宇宙,对他人的世界毫不关心。人们很难再站在全社会的维度去盘点、汇总出全年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你可以看到,从12月到1月的年末两个月里,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会办盛典,但是每一家公司的盛典都是集中在细分领域,比如影视剧、直播等,比如爱奇艺尖叫之夜、今日头条年度盛典、虎牙直播星盛典、YY年度盛典等活动。

但是每一个盛典几乎都和娱乐有关,最直观体现各家实力的就是来了多少明星,粉丝够不够狂热。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办盛典的根本目的还是体现影响力,利用嘉宾阵容为企业实力背书,利用狂热的粉丝聚集人气。

和其他年度盛典相比,微博之夜最大的不同在于闻名于娱乐但不止于娱乐。

1月11日晚的凯迪拉克中心分了两层。

一层是社会各界名人,企业家、明星艺人、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他们在过去的一年是中国舆论场的当事人,是各个领域凝聚起公众注意力的人物。

一层是狂热的粉丝应援团,他们举着上面着“玺”、“源”、“凯”、“华”、“坤”的灯牌。红黄绿蓝的颜色范围代表了每一个艺人的当下热度以及他们的“势力范围”。

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社会名流还是普罗大众,在这个夜晚见证了一个个社会热点事件奖项以及影视文娱领域奖项的诞生。

某种意义上看,这些奖项其实也是另一种年度盘点。它盘点了整个2018年那些影响了公共空间的人、事、公司、电影、电视剧,把大众心目中那些“共识”摆在桌面上。

这和围墙、隔阂、圈层的观点似乎格格不入。

宏大与细小

人们真的没办法建立共识了么?人们真的不再关心宏大叙事了么?人们的注意力真的没办法聚拢了么? 人们真的没有办法找到每一年、每一个人都值得关心的“大事”了?

答案是否定的。

乍看起来,利奥塔的有关“宏大叙事将不再存在”的见解似乎十分深刻地揭示出现代和后现代两种不同语境中的知识的差异,但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实际上,大与小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如果世上没有大,也不会有小。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宏大叙事”不再存在,所有的叙事都表现为“细小叙事”,逻辑结果必然是“细小的叙事”也无法再存在下去。

能不能寻找到公众的共识,能不能讲宏大叙事的故事,和媒介本身的强势与否有关。

媒介是否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公共性;媒介书否吸引了足够多的用户与目光;媒介需要有足够强的公众认可度。过去纸媒、电视台之所以能够办年度十大新闻盘点,是因为纸媒、电视台是最强势的媒体,凝聚了所有的吸引力。在今天微博、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社交网络,具备媒介统治地位。

从内容形式上来看,微博涵盖了图文和视频,用户可以自由的表达。从内容结构上来看,则是开放运营60个垂直领域,涵盖和公众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从账号结构上来看,覆盖了各行各业,有政府机构、主流媒体、企业机构,也有专业人士和普通网友,信息可以跨圈层传播和互动。今天因为媒介环境的变迁,纸媒、电视台都已经把自己的阵地放到了社交媒体上,人们都还在看新闻、读资讯,但已经不是在电视、报纸上看新闻、读资讯,而是在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社交网络上看新闻、读资讯。

微博、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今天俨然已经成为了凝聚公众注意力的最大平台。

人们依旧还在看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只是他们看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的地方变了。

人们依旧还在看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只是做新闻、看新闻的人群变了。

能不能宏大叙事,能不能形成共识,这和媒介、人群本身有很大关系。不同时代有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宏大叙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叙事方式、表达方式。

你去看2018年的微博之夜就会发现,#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大法官开庭#、#扶贫路上#、#IG夺冠#、#台风山竹#等微博年度影响力事件,覆盖扶贫、环保、公共服务、媒体、体育、电竞、社会等领域。

#台风山竹#这种看似只是气象事件的一个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同样有着不一样媒介路径。

其中既有政府机构过社交媒体高效联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辟谣,并对台风知识展开科普,也有垂直大V、普通网友对台风山竹中发生的有趣事件进行狂欢式讨论。它不仅是社交媒体从线上到线下社会治理微循环的又一案例,也是构建亚文化系统的典型事件。

#IG夺冠#这种时间看似只是游戏群体关心的话题。但你在社交媒体上却能看到,它不但是游戏群体狂欢的节日,也是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这些官方媒体寻求自豪情绪,亲近年轻群体,为游戏正名的机会。这种主流情绪之外,还有王思聪吃热狗表情包这种亚文化系统的传播。

直线与系统

主流价值观、亚文化解读在社交媒体的媒介传播系统之中并没有诞生冲突,两者反而弥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年度大事件的完整传播。

过去杂志、电视单方面输出事件、输出观点不同,这些事件、观点其实是相对单薄的,它更像是一条“事件直线”。但在社交媒体上评选出来的事件其实都是政府、机构、媒体、企业、公众共同参与讨论形成的“事件系统”。

“事件系统”和“事件直线”相比,更体现了公众参与和价值多元的社会发展方向。

这体现出微博作为一个综合型社交媒体平台的独特价值。它不仅能给公众提供区别于其他任何平台的服务,也能够凝聚社会圈层,让人物、时间,也是微博经历9年多发展仍能在移动互联网第一阵营保有一席之地的基础。

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提到:

虽稍偏激而不为病,何也?吾偏激于此端, 同时必有人偏激于彼端以矫我也,又有人焉执两端之中以折衷我者,互相倚,互相纠,互相折衷,而真理必出焉。

这段话便提到了在“事件系统”中,“矫”和“纠”对话题呈现的推动作用。

“事件系统”在社交媒体上会引爆、传播、互动、纠偏、修正、解决、沉淀,最终形成完整的社会互动机制,让多元价值得到充分讨论争辩,让社会事件始终处于相对健康的互动范围内,也让全社会能够在不同事件中寻找到最大公约数。

这种在最大公约数中建立的共识,其实是更稳定、更开放的共识。

#专栏作家#

吴俊宇,微信公众号“深几度”。独立撰稿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以及数码家电的产业融合。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超过1 3的企业使用社交媒体推荐其应用

根据Themanifest的移动应用营销测量调查:

超过1/3的公司(34%)使用社交媒体推荐其应用,近20%的公司专注于应用商店优化(ASO)。普通人每天花5小时使用手机,花116分钟访问社交媒体。企业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推广他们的应用。但是营销专家表示,社交媒体是最难的营销渠道之一。另一方面,55%的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投诉品牌或产品,因此为消费者提供支持渠道至关重要。

近1/4的企业(24%)对应用用户进行了评级和评价,以改善ASO,尽管专家认为这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63%的应用是通过应用商店搜索发现的,使用ASO可以提高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

令人惊讶的是,只有11%的公司认为每个用户带来的收入是最重要的指标。相反,34%的企业认为每日活跃用户数量是测量的最有价值的指标。

超过1/3的公司(38%)认为26-50%的用户回报是成功保留率的标志。此数据确认了应用保留率的平均值(41.5%)。

超过50%的公司投资搜索和社交媒体广告。较大的公司更有可能为在线广告付费。

超过65%的公司表示他们使用移动应用营销机构或数字营销机构来优化其营销活动。

支持199IT发展,可加入付费高端知识交流群,感谢!

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

2018年网络内容报告谷歌&淡马锡:2018年东南亚电子商务报告报告:将访客变成买家2018上半年美国网络广告市场研究报告2018技术与创新报告2017-2018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风险投资趋势报告2018年IT网络趋势报告2018年印度网络营销报告2018年中国零售服务业白皮书报告:老龄化和自动化的双重威胁2018年趋势报告商务部:2018年中国服务进口报告客户体验研究报告:AI营销的终结2018年购物季接触全球消费者指南首席营销官(CMO)报告2018年零售客户体验趋势报告2018年购物者愿景调查2018香港全民阅读调查报告2018年假日购物季营销指南2018年零售业趋势报告2018年北美移动经济报告2018年中国跨境消费研究项目报告2018年销售报告2018年1-8月手机行业发展白皮书2018年美国假日季购物销售预测报告报告:工作的未来聚焦印度市场:印度应用商店下载量超美国2018年Q3网络视频报告赢得零售全渠道:在新发明中找到增长未来就是现在:科技塑造电子商务女性体育的兴起2018年网络广告报告2018年全球互联网现象报告改变东南亚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2018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报告2018年Q4全球旅游洞察报告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2017年印度尼西亚网民普及率和行为报告商务部:2017-2018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报告:重新思考CMO的角色2018年美国移动视频广告报告2018年金融科技公司100强2018年社交媒体广告行为调查报告2018年第一季度互联网受众报告2018年商旅状态报告2018年亿万富豪报告2018上半年英国媒体质量报告2018年未来网络趋势报告2018年城市旅游和旅游业影响报告2018世界关键能源数据统计报告2018年旅游业洞察报告快速消费品电子商务的未来商机报告2018年全球媒体透明度报告2018年足球财富年度评价报告客户优先和全渠道营销报告电子竞技报告:有吸引力的教育2018全球竞争力报告2018年世界支付报告发展4.0: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给亚太地区带来机遇与挑战2018年新闻、媒体和新闻技术趋势及预测报告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中文版)2018年全球Wi-Fi经济价值报告2018年Q3播客营销洞察报告报告:5G娱乐经济报告2017年客户忠诚度研究报告OECD:2018年教育报告2018年中国消费者洞察调查报告2019年新闻、媒体和科技趋势报告全球语音科技报告2018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Z世代话题调查报告2018中国少儿家庭洞察白皮书2018年营销人员调查报告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概览千禧一代的需求报告:亚马逊时代的网络零售2018年全球最佳品牌报告2018年英国旅游高峰报告2018年世界贸易报告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智能连接:5G、AI和IoT的组合如何改变美洲2018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MAGNA:人类 vs. 机器2018未来就业2018年Q2社交媒体付费广告趋势报告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者数字行为洞察报告2018年全球移动市场报告2018年世界投资报告2018年Q3全球旅游趋势报告数字化企业:从试验到转型2018年全球移动趋势报告2018年世界质量报告 (WQR)美国消费者对个性化的感知报告2018年目标报告:与客户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从统计机器学习视角理解深度学习:算法、理论与可扩展计算2022年资本市场技术展望2018-2022年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探讨及展望2018上半年工业自动化系统威胁报告拥抱人工智能报告: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付费搜索报告:旅游行业2018年全球最具吸引力雇主排行榜报告2018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手机游戏应用报告2018年社交媒体视频报告2018年品牌相关性指数(BRI)排行榜报告2018年美国手机用户报告企业真实性鸿沟报告追求便利:网络世界的终极货币报告2018数据更新:人类发展指数和指标报告国家信息中心:2018共享经济下的便民服务创新2018年保险行业报告报告:零售新变革下的数字化供应链报告:AI和机器人将重新定义医疗卫生2018年美国社交媒体青少年用户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报告2018年全球云计算评分报告电视、视频和新兴跨屏幕平台融合报告2018中端市场科技报告:拥抱颠覆未来增长的基石——生态系统报告理解中国千禧一代服装购物行为和态度报告2018营销技术报告:最大化营销科技创新的价值2016-2017经合组织成员国收入所得税报告2018年Z世代调查报告2018年亚马逊Prime会员日报告人工智能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应用和对就业影响研究报告英国品牌报告:社交媒体分析2018年XR(混合现实)行业调查报告报告:反展厅现象和展厅现象关于纽约市短租的高成本报告2017中国住宿行业发展报告2018年品牌和社交媒体调查报告2018年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调查报告下一个50年调查报告2017工业采购趋势洞察虚拟现实101报告:孩子和VR寻找正确的平衡:消费信贷的未来2018年8月英国通信市场报告报告: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2018年8月英国通信市场报告报告: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报告:千禧一代对品牌的期待2018年Q1移动设备维修和安全状况报告WeWork:2018年经济影响报告2018-2023年全球游戏为基础学习市场报告智能客服与人工智能报告2018年英国互联网访问情况报告美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区块链技术回顾报告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2018年聚焦全球网络未来报告品牌忠诚之情感动力报告2018年LGBTQ社区调查报告2018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2018年第二季度SaaS并购报告2018年品牌宣传状况报告互动效应报告:在以移动为主的世界广告成功的五大要素报告2018年品牌营销人员视频战略报告

| NOTICE |

2019年社交媒体趋势报告

Kantar Media发布了新报告“2019年社交媒体趋势”。世界上40%的人口使用社交媒体。一些行业报告显示人们平均每天花两小时在这些平台上分享、点赞、发推和更新,那么2019年会怎样呢?

第五个年度社交媒体趋势报告强调了该领域的一些最大变化,并为品牌营销人员和专业人士提供了洞察。

如今,Facebook在社交媒体中的绝对优势不容忽视。它包括Facebook桌面和移动应用、Messenger应用、Instagram、Whatsapp,以及Oculus中蓬勃发展的虚拟社交功能。

虽然YouTube、Snap、Twitter、Pinterest和LinkedIn等社交媒体都在挑战这一主导地位,但每个对手都更倾向于专注利基受众,而不是聚集更广泛市场的用户群。但是,面对监管机构的挑战、欧洲和美国隐私法规,以及中国的屏蔽,Facebook的垄断会持续多久呢?

主要洞察:

社交媒体广告:根据GSMA的数据,Facebook 2019年的广告收入将增至近700亿美元,占整个网络广告市场的近20%。2018年收入为540亿美元,尽管其遭遇了假新闻丑闻、干涉大选、剑桥分析违规,以及美国国会和欧盟议会听证会等一系列危机。

平台算法:构成社交媒体体验的算法正在歪曲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除了搜索历史和文字语义之外,它并没有考虑上下文。这使Facebook成为假新闻泛滥的推手。好消息是各大平台都在改变或取消算法。

社交电子商务:此前各社交媒体平台就在测试电子商务功能。真正的360度体验实验者Facebook已经推出了一个允许用户购买和出售新的或二手商品的功能。此外,Instagram和Twitter也推出或正在测试购物功能。

意见领袖:通过数字革命和社交网络,意见领袖营销已经更新。随着广告拦截器,以及人们对品牌内容越来越不信任,企业已经注意到利用意见领袖有助于提高知名度并增加销量。

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

支持199IT发展,可加入付费高端知识交流群,感谢!

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

2019年科技预测报告2019年广告科技报告2019年全球经济展望:前景趋暗2019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报告2018年营销专业技能普查报告新型能源消费者调查报告2019年最重要的社交媒体趋势报告品牌的社交声音报告2018年营销效果测量成功报告2018年全球消费者食品观点调查报告2018年亚太地区财富报告2018年智能语音用户体验报告报告:下一代技术革命“AI”来袭2018年视频营销状况报告2018年欧盟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排名报告2018年全球广告趋势调查报告2018年全球人才趋势报告2018次元报告:全球媒体新趋势品牌的立场报告2018年中国准独角兽公司薪酬报告2019年中国银行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报告:将改变世界的十大颠覆性创新2019年市场趋势预测2018年网络营销测量报告2018全球移动雷达报告2018年谷歌购物搜索分析报告东南亚富裕人口调查报告2018年数据状态报告2018年美国假日购物季销售报告2019年十大热门消费者趋势报告2019年Fjord趋势:揭示新一轮创意变革2018中国汽车金融报告2018年Q3全球移动行业报告商务部: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2019年智能营销报告2018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18年联网消费者调查报告2018年学习趋势报告2018年亚洲消费者调查报告2018年播客听众用户研究报告2018年美国移动消费者调查报告2018年B2B营销挑战调查报告2018年语音购物报告2018年全球加密货币基准研究报告2018年全球钻石行业报告2018年欧洲移动经济报告2018年非洲B2C电子商务指数报告斯坦福:2018年度人工智能AI指数报告2018年中国商界领导力洞察报告推荐:2018年亚洲网络消费者报告联合国贸发会:2018 年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报告2018年奢侈品在线报告2018假日购物季报告2018年奢侈品报告2018年旅游演艺及赛事活动研究报告欧盟报告:2018年消费市场记分榜2019年媒介12大趋势报告报告:最大化人工智能(AI)机遇2018年度视频报告2018年美国智能手机用户调查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流媒体行业现状报告2018年网络代理商100强2017-2022年视觉网络指数2019年北美B2B内容营销年度趋势研究报告2018年品牌搜索之争:金融行业报告2018年CMO(首席营销官)洞察报告社交媒体,社交生活:青少年的体验报告

| NOTICE |

社交媒体 社交生活 青少年的体验报告

Common Sense发布了新报告“社交媒体,社交生活:青少年的体验”。

自2012年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量就开始快速增长。目前,81%的美国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几乎和2012年的数字相同。但是,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则快速增长,每天查看社交媒体多次的青少年在过去六年翻了一番,从2012年的34%增长至70%。同时,有智能手机的青少年则从41%增长至89%。

只有少数青少年认为使用社交媒体有负面作用,更多人认为有积极影响。25%的青少年认为使用社交媒体让他们感到不孤单,只有3%的受访者表示更孤单了。18%的青少年认为使用社交媒体让他们感觉自己更好,只有4%感觉更糟。16%的青少年认为社交媒体能减压,只有3%认为压力更大。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调查包括幸福、沮丧、固定、自信、自尊和亲子关系等社交情感概念(SEWB)。约1/5的青少年处于高SEWB组群(19%),63%处于中等,17%处于较低组群。

青少年对面对面与朋友交流的兴趣下降,越来越偏爱社交媒体互动。喜欢面对面交流的青少年从2012年的49%降至32%。在和朋友聊天时,54%的青少年被社交媒体打扰,2012年的指数是44%。

很多青少年认为科技公司操纵用户化更多时间使用它们的设备,而且网络干扰了他们写作业、个人关系和睡眠。

72%的青少年认为科技公司故意让用户花更多时间使用设备。57%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在写作业时打扰了他们,54%认为社交媒体打扰了与他人的交流。

在自我调节设备使用量时,青少年非常复杂。56%的青少年在睡觉时关手机或静音,42%的人在吃饭时这么做,31%的青少年在写作业时这么做。很多人在写作业(37%)、吃饭(31%)或睡觉(26%)时也把手机放在身边。

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暴露在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同性恋的情况从8%增长到12%。

一些青少年曾被网络欺凌,1/10甚至经历过比较严重的网络欺凌。

社交媒体是青少年表达创意的一种重要途径。

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

支持199IT发展,可加入付费高端知识交流群,感谢!

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

2018全球电子商务调查报告2018年品牌安全效果报告清晰的云端:全球银行高管云计算调查报告2018年Q2全球视频指数报告2019全球时尚业态报告报告:Z世代即将成年–21岁!2018年美国零售业调查报告2018年社会化电子商务报告2018年全球奢侈品行业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医疗趋势调查报告2018年语音助手用户使用报告2018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二)2018年联网儿童趋势报告2018门户开放报告2018年Q2开发者报告2018年Z世代报告2018年印度网络体验报告2019年数据驱动营销和广告展望报告2018年网络内容报告谷歌&淡马锡:2018年东南亚电子商务报告报告:将访客变成买家2018上半年美国网络广告市场研究报告2018技术与创新报告2017-2018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风险投资趋势报告2018年IT网络趋势报告2018年印度网络营销报告2018年中国零售服务业白皮书2018年印度网络营销报告2018年中国零售服务业白皮书报告:老龄化和自动化的双重威胁2018年趋势报告商务部:2018年中国服务进口报告客户体验研究报告:AI营销的终结2018年购物季接触全球消费者指南首席营销官(CMO)报告2018年零售客户体验趋势报告2018年购物者愿景调查2018香港全民阅读调查报告2018年假日购物季营销指南2018年零售业趋势报告2018年北美移动经济报告2018年中国跨境消费研究项目报告2018年销售报告2018年1-8月手机行业发展白皮书2018年美国假日季购物销售预测报告报告:工作的未来聚焦印度市场:印度应用商店下载量超美国2018年Q3网络视频报告赢得零售全渠道:在新发明中找到增长未来就是现在:科技塑造电子商务女性体育的兴起2018年网络广告报告2018年全球互联网现象报告改变东南亚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2018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报告2018年Q4全球旅游洞察报告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2017年印度尼西亚网民普及率和行为报告商务部:2017-2018年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报告:重新思考CMO的角色2018年美国移动视频广告报告2018年金融科技公司100强2018年社交媒体广告行为调查报告2018年第一季度互联网受众报告2018年商旅状态报告2018年亿万富豪报告2018上半年英国媒体质量报告2018年未来网络趋势报告2018年城市旅游和旅游业影响报告2018世界关键能源数据统计报告2018年旅游业洞察报告快速消费品电子商务的未来商机报告2018年全球媒体透明度报告2018年足球财富年度评价报告客户优先和全渠道营销报告电子竞技报告:有吸引力的教育2018全球竞争力报告2018年世界支付报告发展4.0: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给亚太地区带来机遇与挑战2018年新闻、媒体和新闻技术趋势及预测报告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工作性质的变革(中文版)2018年全球Wi-Fi经济价值报告2018年Q3播客营销洞察报告报告:5G娱乐经济报告2017年客户忠诚度研究报告OECD:2018年教育报告2018年中国消费者洞察调查报告2019年新闻、媒体和科技趋势报告全球语音科技报告2018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Z世代话题调查报告2018中国少儿家庭洞察白皮书2018年营销人员调查报告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概览千禧一代的需求报告:亚马逊时代的网络零售2018年全球最佳品牌报告2018年英国旅游高峰报告2018年世界贸易报告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智能连接:5G、AI和IoT的组合如何改变美洲2018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MAGNA:人类 vs. 机器2018未来就业2018年Q2社交媒体付费广告趋势报告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者数字行为洞察报告2018年全球移动市场报告2018年世界投资报告2018年Q3全球旅游趋势报告数字化企业:从试验到转型2018年全球移动趋势报告2018年世界质量报告 (WQR)美国消费者对个性化的感知报告2018年目标报告:与客户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从统计机器学习视角理解深度学习:算法、理论与可扩展计算2022年资本市场技术展望2018-2022年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探讨及展望2018上半年工业自动化系统威胁报告拥抱人工智能报告: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付费搜索报告:旅游行业2018年全球最具吸引力雇主排行榜报告2018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手机游戏应用报告2018年社交媒体视频报告2018年品牌相关性指数(BRI)排行榜报告2018年美国手机用户报告企业真实性鸿沟报告追求便利:网络世界的终极货币报告2018数据更新:人类发展指数和指标报告国家信息中心:2018共享经济下的便民服务创新2018年保险行业报告报告:零售新变革下的数字化供应链报告:AI和机器人将重新定义医疗卫生2018年美国社交媒体青少年用户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报告2018年全球云计算评分报告电视、视频和新兴跨屏幕平台融合报告2018中端市场科技报告:拥抱颠覆未来增长的基石——生态系统报告理解中国千禧一代服装购物行为和态度报告2018营销技术报告:最大化营销科技创新的价值2016-2017经合组织成员国收入所得税报告2018年Z世代调查报告2018年亚马逊Prime会员日报告人工智能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应用和对就业影响研究报告英国品牌报告:社交媒体分析2018年XR(混合现实)行业调查报告报告:反展厅现象和展厅现象关于纽约市短租的高成本报告2017中国住宿行业发展报告2018年品牌和社交媒体调查报告2018年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调查报告下一个50年调查报告2017工业采购趋势洞察虚拟现实101报告:孩子和VR寻找正确的平衡:消费信贷的未来2018年8月英国通信市场报告报告: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报告:千禧一代对品牌的期待2018年Q1移动设备维修和安全状况报告WeWork:2018年经济影响报告2018-2023年全球游戏为基础学习市场报告智能客服与人工智能报告2018年英国互联网访问情况报告美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区块链技术回顾报告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2018年聚焦全球网络未来报告品牌忠诚之情感动力报告2018年LGBTQ社区调查报告2018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2018年第二季度SaaS并购报告2018年品牌宣传状况报告互动效应报告:在以移动为主的世界广告成功的五大要素报告2018年品牌营销人员视频战略报告

| NOTICE |

2018年社交媒体视频报告

VidMob发布了最新的“社交媒体视频报告”,在视频故事(Stories)的战争中,Snapchat稍具优势。

VidMob对美国1000名16-24岁青少年进行的调查发现,Snapchat(73%)在视频收视方面略胜于Instagram(70%)。然而,真正的差距在于为这些平台的Stories创建内容。

58%的Z世代受访者曾在Snapchat的Stories上发布过内容,只有39%的受访者在Instagram发布过内容。

至于Facebook的视频内容,只有三分之一的Z世代受访者表示正在观看(34%),至于创建内容就更稀少了(13%)。

这些结果与青少年更广泛的社交媒体偏好相一致,青少年往往更喜欢Snapchat而不是Instagram,Facebook则远远落后。青少年通常将Snapchat视为最常用的平台。

对于千禧一代来说,又是另一回事了。VidMob还单独调查了1000名25-34岁年轻人,他们的偏好与青少年明显不同。

在千禧一代中,Instagram才是视频内容消费的头筹,60%的千禧一代在这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收看视频,Snapchat则占53%。值得注意的是,千禧一代也更喜欢为Snapchat创作内容(34%),而不是Instagram(31%)。

由此可见,人们更喜欢为Snapchat创作视频,只是和Instagram的差距在年轻用户方面更普遍。

Facebook在千禧一代社交网民中并没有落后于其他平台,48%的受访者收看视频。

对于品牌来说,了解个性化对年轻一代的意义很有启发性,风格和品味比名人和意见领袖对年轻人来说更有吸引力。

从内容来看,视频博客是Z世代智能手机上最流行的热门视频,其次是恶作剧。

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

支持199IT发展,可加入付费高端知识交流群,感谢!

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

2018年美国手机用户报告企业真实性鸿沟报告追求便利:网络世界的终极货币报告2018数据更新:人类发展指数和指标报告国家信息中心:2018共享经济下的便民服务创新2018年保险行业报告报告:零售新变革下的数字化供应链报告:AI和机器人将重新定义医疗卫生2018年美国社交媒体青少年用户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报告2018年全球云计算评分报告电视、视频和新兴跨屏幕平台融合报告2018中端市场科技报告:拥抱颠覆未来增长的基石——生态系统报告理解中国千禧一代服装购物行为和态度报告2018营销技术报告:最大化营销科技创新的价值2016-2017经合组织成员国收入所得税报告2018年Z世代调查报告2018年亚马逊Prime会员日报告人工智能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应用和对就业影响研究报告英国品牌报告:社交媒体分析2018年XR(混合现实)行业调查报告报告:反展厅现象和展厅现象关于纽约市短租的高成本报告2017中国住宿行业发展报告2018年品牌和社交媒体调查报告2018年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调查报告下一个50年调查报告2017工业采购趋势洞察虚拟现实101报告:孩子和VR寻找正确的平衡:消费信贷的未来2018年8月英国通信市场报告报告: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报告:千禧一代对品牌的期待2018年Q1移动设备维修和安全状况报告WeWork:2018年经济影响报告2018-2023年全球游戏为基础学习市场报告智能客服与人工智能报告2018年英国互联网访问情况报告美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区块链技术回顾报告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2018年聚焦全球网络未来报告品牌忠诚之情感动力报告2018年LGBTQ社区调查报告2018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2018年第二季度SaaS并购报告2018年品牌宣传状况报告互动效应报告:在以移动为主的世界广告成功的五大要素报告2018年品牌营销人员视频战略报告

| NOTICE |

英国品牌报告 社交媒体分析

Quintly发布了“英国品牌报告:社交媒体分析”。在英国,约有3900万人经常使用社交媒体。而且这种趋势正在快速增长,社交网络在英国越来越受欢迎。英国品牌正在积极地将其作为日常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交媒体的重视与广告支出与此并行不悖。

随着社交媒体越来越重要,以及品牌在社交媒体上支出越来越多,Quintly对20个最有价值的英国品牌进行深入分析。

Quintly追踪了2017年全年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上英国品牌追随者发展、内容/发布策略,以及用户参与和客户服务情况。

主要发现:

Burberry和Marks & Spencer在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上的追随者数量都排在前五位。

BBC在Facebook和Twitter上最活跃,发帖最频繁,在Instagram上排在第三位。

从发帖类型来看,视觉内容比其他类型内容高40倍。

品牌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的目的是提高参与度。从时间来看,三月、五月和十二月是互动的高峰。而互动量最高的三个帖子都是视频内容(除Instagram)。

从效率来看,Shell用最少的帖子获得了最多的互动。尽管BBC发布了很多内容,但是互动仅排在第三位。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与品牌交流,使其成为客户服务的重要渠道,从追踪的18996个问题来看,3374个在2小时内获得了回复。

调查发现,像Burberry和Land Rover这样的奢侈品牌在Instagram上非常活跃,并且在Instagram的互动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他们已经具备制作高质量视觉内容的能力,因此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发布有吸引力的视觉内容。 另一方面,Twitter和Facebook的普及率更高,因而其内容在用户参与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

支持199IT发展,可加入付费高端知识交流群,感谢!

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

2018年XR(混合现实)行业调查报告报告:反展厅现象和展厅现象关于纽约市短租的高成本报告2017中国住宿行业发展报告2018年品牌和社交媒体调查报告2018年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调查报告下一个50年调查报告2017工业采购趋势洞察虚拟现实101报告:孩子和VR寻找正确的平衡:消费信贷的未来2018年8月英国通信市场报告报告: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报告:千禧一代对品牌的期待2018年Q1移动设备维修和安全状况报告WeWork:2018年经济影响报告2018-2023年全球游戏为基础学习市场报告智能客服与人工智能报告2018年英国互联网访问情况报告美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区块链技术回顾报告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2018年聚焦全球网络未来报告品牌忠诚之情感动力报告2018年LGBTQ社区调查报告2018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2018年第二季度SaaS并购报告2018年品牌宣传状况报告互动效应报告:在以移动为主的世界广告成功的五大要素报告2018年品牌营销人员视频战略报告

| NOTICE |

2018年品牌和社交媒体调查报告

Edelman发布了新报告“品牌和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是与朋友和家人联系的最常用的工具,在受访的9个国家,2/3的受访者每周都会处于这个目的而是用社交网络。

大多数人(65%)也经常将社交媒体作为娱乐来源,阅读或观看新闻和信息(63%)。

品牌一定会出现在人们的社交媒体生活中:大约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至少每周使用社交媒体来获取他们感兴趣的公司的新闻,绝大多数人至少偶尔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感兴趣的公司(84%)。

当被问及品牌使用社交媒体接触他们的最佳和最有效方式是什么时,60%的受访者认为是提供客户服务(60%)。约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是推出新产品(51%),超过4/10的人认为是品牌广告产品的价值(45%),直接与品牌互动( 44%)和传达目的和价值观(43%)也很受欢迎。

公司在社交媒体上直接与消费者互动的能力也很重要。受访者更倾向于相信通过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或社交媒体评论直接发布的品牌内容(59%),而不是广告中(41%)。

此外,在9个国家(美国30%)中,平均4/10的受访者表示,除非他们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互动和沟通,否则他们不太可能在情感上依附于某个品牌。

社交媒体对品牌来说是诱人的平台,但并非没有问题。例如,仅有1/4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在在控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控制仇恨言论方面表现良好。社交媒体在隐私和品牌安全问题上也饱受争议,虽然愤怒通常是针对平台的,但品牌可能会卷入这些问题。

根据研究,几乎一半的受访者(47%)认为,品牌广告和营销信息邻近的观点表明该品牌的价值及其代表的含义。此外,超过2/3的人认为品牌应该向社交媒体平台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更多控制虚假信息和假新闻(70%)并保护用户免受攻击性和有害内容的侵害(68%)。

因此,品牌需要确保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被认为是可信的。而这这主要取决于表达内容的方式和视觉效果(65%)、作者的资格和专业知识(63%),以及内容设计精良程度(58%)。

PDF版本将会分享到199IT高端交流群,感谢您的支持!

支持199IT发展,可加入付费高端知识交流群,感谢!

199IT热门报告重点推荐,可直接点击查阅:

下一个50年调查报告2017工业采购趋势洞察虚拟现实101报告:孩子和VR寻找正确的平衡:消费信贷的未来2018年8月英国通信市场报告报告: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报告:千禧一代对品牌的期待2018年Q1移动设备维修和安全状况报告WeWork:2018年经济影响报告2018-2023年全球游戏为基础学习市场报告智能客服与人工智能报告2018年英国互联网访问情况报告美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区块链技术回顾报告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8年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2018年聚焦全球网络未来报告品牌忠诚之情感动力报告2018年LGBTQ社区调查报告2018全球大都市监测报告2018年第二季度SaaS并购报告2018年品牌宣传状况报告互动效应报告:在以移动为主的世界广告成功的五大要素报告2018年品牌营销人员视频战略报告

| NOTICE |

恩比德又在社交媒体搞事情

? ? ? ? ? ? ? ? ? ? ? ?

7月9日讯 联盟执行副总裁奇奇-范德维奇宣布对76人队中锋恩比德罚款10000美元,原因是恩比德在社交媒体上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

在Instagram直播中恩比德说了:“F**K Lavar Ball(朗佐-鲍尔的父亲)。”

老鲍尔对此的回应是:“恩比德词汇量有限。”

大帝-恩比德至今已经发了一共2393条推特,而他在NBA一共也只打了786分钟。也就是说,大帝在NBA赛场上每打1分钟,他就要发3条推特,堪称“推特小王子”。

此前恩比德就对鲍尔一家有过攻击性言论,他在选秀日曾发推让自己的队友西蒙斯隔扣朗佐-鲍尔,而老鲍尔当时的回应是:“当你无法赢球,无法闯进季后赛,甚至无法打足够多的比赛时,你能做的也就是玩玩推特,搞些事情出来。”

牛津大学调查 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趋势有所下降

牛津大学14日发布一份报告说,在多国开展的抽样调查发现,用户利用脸书之类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的趋势有所下降,年轻用户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即时通信软件来阅读和分享新闻。

这份“数字新闻报告2018”由牛津大学下属的路透社新闻研究所基于舆观调查公司在37个国家和地区共7.4万人中开展的抽样调查结果完成。

据报告介绍,尽管当前很多人仍通过脸书等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但在受调查的多数国家和地区中这一比例都在下降。以美国为例,当前使用脸书获取新闻的人群比例与2017年相比下跌了9个百分点,年轻人群体中则下跌了20个百分点。相比而言,WhatsApp、Snapchat等即时通信软件在新闻阅读上的使用比例持续上升,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中。

报告解释说,脸书等社交媒体的这一下降趋势与几个主要因素相关:脸书改变了自身算法,更注重用户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以及如何遏制假新闻泛滥;而用户本身也越来越担心隐私问题、这一平台上出现的仇恨言论以及如何分辨新闻的真假等问题。数据显示,仅有23%受调查人士信任社交媒体上的新闻信息,而34%的人信任从搜索引擎获取的新闻。

报告主要作者尼克·纽曼说,可以观察到的一个趋势是不少用户开始采用即时通信软件这种更个人和私密的空间来讨论和分享新闻,这让人们对在哪里和如何获取信息有更好的掌控,但也可能让公众辩论和新闻分发变得更碎片化和不透明。(完)新华社伦敦6月14日电(记者张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