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施行《社交媒体管理法》 强化社交网络平台管理责任

经历了近3年的讨论、草案酝酿及最终批准后,德国《社交媒体管理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针对网络上的“仇恨、煽动性言论、虚假新闻内容”,整合并修订了2015年以来德国司法部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法令,对脸书、推特等在德国境内提供内容服务的社交网络平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

根据该法,在德国拥有200万以上用户的社交网络平台须自行承担责任,清理其平台上涉及诽谤、诋毁、新纳粹和暴力煽动内容,且社交网络平台必须在7天内删除用户举报的非法内容,明显的违法言论需在举报后24小时内删除或屏蔽,争议言论内容也必须在举报后7日内做出处理,否则将面临最高达5000万欧元的罚款。此外,社交媒体企业还须每半年发布报告,公示用户举报数量及其处理情况。

德国素有对网络监管“严苛”的名声,《刑法典》《民法典》《信息自由法》《公共秩序法》《信息自由和传播服务法》等法律法规都有治理网络谣言等违法言论的相关条款。针对2015年夏末欧洲难民危机爆发后网民在社交网络上公开发表仇外言论发酵蔓延的状况,德国陆续颁布打击网络仇外、虚假等非法信息的法律法规,2017年4月通过了《社交媒体管理法》,不断加大对网络违法言论的打击力度,从追究违法个人刑事责任到处罚平台监管不力,罚金也从过去的数百欧元,上涨到现在最高5000万欧元。

你看得出来我不是人吗 轰动社交媒体的世界上第一个数码超模

“天哪!太完美!”“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芭比!”在新晋超模Shudu Gram的社交媒体上,粉丝们惊叹道:“简直完美得都不像真人!”拥有着夺目的骨相和具有穿透力的凝视,令人炫目的模特Shudu Gram注定会成为时尚界It Girl。但你不会看到她跟当红模特Gigi 或Kendall一起出现在T台上。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个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轰动的超模,其实是英国摄影师卡梅伦-詹姆斯·威尔逊用电脑创作的虚拟人物而已。而网友们对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数码超模”也态度不一。

社交媒体上传美照,跟粉丝互动,感谢各种品牌,Shudu就像真正的模特一样。看到她的“无暇肌肤”,粉丝们还求分享护肤秘诀。

当一张“使用”蕾哈娜美妆品牌Fenty Beauty口红的照片被其官方账号转发,Shudu顿时获得了几十个品牌的注意,上了全球新闻。但她只是个虚拟人物的事也很快被揭晓。

在大多数人都为其足以乱真的创作惊叹时,也引来批评。有人质疑,为什么要用一个“假人”,在数码技术创造的完美模特身上,当然什么化妆品衣服看起来都是完美的。

“Shudu一开始只是个没有任何目的性的创意。”威尔逊告诉《时尚芭莎》称。用3D建模软件创造出人物后,他就可以让她摆各种Pose,这就像是虚拟摄影。每一张虚拟摄影作品都要花费数天来创作。

“Shudu并不供‘聘用’。”威尔逊也指出:“这是一个给人们力量的美丽艺术创作,不打算抢走任何人的机会。她只是一个补充而已。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一点。”

红星新闻记者 林容 编译

编辑 巫梦琦

社交媒体成为 黄背心 的大本营 一场网络与现实的 狂欢

持续有一月的法国“黄背心”大规模抗议活动仍不见转机。

此次事件中,社交媒体,尤其是“脸书”,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围绕社交媒体的功能和作用,意义和影响,以及与“黄背心”运动的真正关系,相关的探索和争论才刚刚展开。

网络讨论组如雨后春笋:不满多样,诉求分散

对于“黄背心”运动的最初爆发,法国“24小时新闻网”在12月5日的一篇溯源文章中暗示,一个账号名称为Jacline Mouraud的51岁女性于今年10月最先在社交媒体“脸书”上传的一个视频,似乎可以视为一个起点。

视频里,这位戴着蝴蝶型黑框眼镜的女性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不满,包括对燃油税上涨、不公平的税收、政府人员的低能腐败等等,她号召每一个法国人通过视频的方式说出自己的不满。

这则视频拍摄的背景是她自己的家中,并未刻意布置,但这则视频迅速在“脸书”上引发强烈共鸣,观看人数超620万、转发接近27万次,她的粉丝一下由几百人变成超过两万人。

“24小时新闻网”的报道称,随着视频的走红后,“黄背心”运动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普通人开始通过发表类似话题而成为焦点,各种讨论组、线下活动的召集开始逐渐出现。

22岁的爱莲娜就是“黄背心”讨论组中的一员。她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自己就是通过“脸书”不断更新与“黄背心”相关的最新消息,并向记者分享了一些“Acte4”线下活动的网址。

截止目前,在“脸书”上整个与“黄背心”运动相关的线下活动已经超过了1500个,讨论组更是不计其数。

关于12月8日抗议活动的公共主页在很短时间内吸引了数万参与者。记者注意到,以其中一个“Acte4”活动的主页为例,仅仅建立了三天时间,其主页上点击“参与活动”选项的网民就超过了三万人。

澎湃新闻记者在一个与“黄背心”相关的讨论组中看到,数以千计的讨论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政府应对的不满,也有一些人讨论接下来大家应如何进一步走上街头抗议,以及如何进一步在网络上扩大自己的影响。

讨论组的发起者在小组介绍中这样写道,“我们是一个公民组成的运动,成员来自法国各行各业,我们关心法国的每一位公民,希望将全体法国人聚到一起,加入我们吧。”

33岁的卡车司机埃里克(Eric Drouet)就是其中一员,现在他创建的在线小组“愤怒的法国”(La France en colère)已经拥有了超过20万成员,他也开始主动承担了“组长”的角色,在“黄背心”成员代表同政府代表会见时秘密拍摄和录音,然后将这些材料在网上公布。

居住在巴黎东郊的青年萨缪尔(Samuel)是该主页的积极参与者。他告诉澎湃新闻,自己最初也是被“脸书”好友点击“邀请”按钮添加进入讨论组,本来对政治并无多少兴趣的自己在阅读了讨论内容后决定加入。

“我刚刚本科毕业,学的是心理学,现在正在找工作。我之前在新闻中看到,马克龙冲着街上的失业者说,’你信不信我现在跨过这条街就能帮你找到工作?’这(轻描淡写的态度)让我十分生气。”萨缪尔对记者表示,“所以现在经常在组里讨论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这次的运动也造就了一批草根“意见领袖”和“红人”,名叫马克西姆·尼科尔(Maxime Nicolle)的年轻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现在尼科尔已经把自己“脸书”上的账号名改为“Fly Rider”(飞行骑士),通过不断刊发“黄背心”抗议活动中的现场视频走红,已经拥有了超过10万人的关注。其中他拍摄的巴黎凯旋门遭损害的视频受到最多的关注,尼科尔在视频下方写道,“他们(指马克龙政府)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做,完全迷失了。”

萨缪尔介绍说,不少参与讨论的网民纷纷把自己生活中遭遇的不满以文字或是小视频的形式表达了出来。有些讨论组内还有专门的帖子收集和总结网民的诉求。

不过,这也造成“民意”的体现形式十分分散。在相关帖子内可以看见,税收、教育、社会福利和性别平权议题等都成了不同网民希望借“黄背心”运动提出的诉求。

真实VS激进:煽动、胜利、风险、倡议

以“愤怒的法国”为代表的“黄背心”社交媒体讨论小组声势壮大如此之快,也引发了社会科学研究者迅速的跟进。

法国图卢兹大学的一个社会科学研究团队记录到,在12月2日至5日的四天中,共有37251个帖子出现在了“愤怒的法国”的讨论页面上。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文本分析的结合使用,该研究发现其中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了马克龙,而在11月24日以前的帖子中,主要的攻击对象还是政府总理菲利普或某个具体政策。

与以往在法国常见的、由各类工会组织起的抗议活动不同,此次声势浩大的“黄背心”抗议并没一个明确的发起者,从运动的集结、实施、到下一步行动计划,都是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页面完成。

图卢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示威者反对“代言人”或“组织者”的出现,他们声称此次运动与任何政党、工会组织都无关。

他们还发现,在声势壮大之后,“黄背心”运动的参与者普遍仍希望保持运动开始时的自发性质。例如,不少发帖人会“提醒”众人,切不可选出运动的“代表”或“发言人”,因为这样会使得运动内部出现等级之分,进而变质。

“现在在法国,传统的电视台也在追踪社交(媒体)空间,后者被视为未被精英腐化的,未被过滤过的,更加真实的,”法国“24小时新闻网”的分析文章援引法国前记者、斯坦福大学研究员弗里德里克·菲卢克斯(Frederic Filloux)评论写道,“在(脸书)出现了显然是假新闻的时候,诸如2年前西班牙发生的示威者被击中的图片等,主流媒体的辟谣很快淹没在噪音之中。”

文章认为,法国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脱节,正是“脸书”这样的社交媒体填补了这些空白,社交媒体的透明、即时沟通,让它得以利用自己的运行规律在这次事件中发挥特殊作用。

不同的看法同时涌现。“法国面临一场典型的’脸书’革命”,美国的彭博社12月3日直接以此为标题刊发评论文章,认为巴黎街头骚乱折射出的更重要问题是社交网络在使得网民(用户)走向激进方面的权力。

彭博社评论员Bershidsky写道,“应该意识到脸书及其类似平台构成的风险。”

马克龙政府一直坚称有隐蔽的暴乱分子在暗中操纵,并将抗议引发的暴力骚乱归咎于法国极右翼和极左翼实力的煽动,但最后仍不得不在民众的强大呼声前妥协,宣布暂缓调涨燃料税。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抗议者拒绝“发言人”,时刻警醒着“被代表”,但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意见领袖”式的人物,引领着整个事件的走向。彭博社报道称,上文提及的通过直播抗议而走红的31岁“飞行骑士”马克西姆·尼科尔,已成为“黄背心”运动的8位“发言人”之一,可以与政府举行谈判。

“自封的思想家成了‘国家人物’,这要归功于受欢迎的网页和一系列的‘脸书直播’(Facebook Live)。”斯坦福大学研究员、曾任巴黎政治大学新闻学教授的弗里德里克·菲卢克斯(Frederic Filloux)认为,尼科尔“大杂烩”式的诉求,已成为一个全国性声音。

法国媒体的报道认为,“黄背心”运动初步诉求的达成,使得一部分人欢庆普通民众对话语权的重新掌握,反对者则哀叹精英政治滑向暴民政治。

也有理性的“黄背心”们拥有同样的担心,他们开始探讨发起“公民倡议公投”(Référendum d’initiative citoyenne)的可行性。

据法国《世界报》介绍,“公民倡议公投”不同于法国宪法目前规定的高门槛的公投组织方式。它可由任何一位公民首先在专门搭建的网站上发起请愿,若得到70万以上个联署,则法国国民议会(Assemblée nationale)必须对此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正案。国民议会对草案的讨论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到期之后,国民议会必须将草案付诸全民公决。

不过,随着事件的推进,开始有声音反思社交媒体的作用是否被夸大了。

美国双周刊《纽约杂志》网站最新刊文提醒称,脸书显然是“黄背心”抗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小心的是我们如何追溯运动的成因,或者说,我们存在着这样的风险——不光是对法国的情势产生了误解,还会误解社交媒体和抗议运动本身之间的关系。

社交媒体是广泛的政治流变的伴随物,而非是驱动力。”文章写道,“推特或脸书可能加速了或强化了这些流变,或成为了他们相互作用的一个领域,但它们不是主要原因。”

社交媒体在这次事件中扮演两个角色,一方面民众自发性的开始使用社交媒体来进行交流和组织抗议游行活动,”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国问题专家薛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另外一方面是政府和政客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危机公关,但截至目前为止政府的公关都有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出身名校的马克龙,在18个月前上台时,也曾是法国乃至全球社交媒体的宠儿。身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俊朗的形象和上台时的意气风发,通过社交媒体被更多人所看到,不可否认,今天的他也面临社交媒体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彭博社12月8日的最新报道或许会进一步加剧法国政府的担忧。“有非常强的迹象表明,(法国之外)存在对冲突扩大化的兴趣。”文章援引相关研究和监测机构的话写道。

拥抱中国社交媒体的奢侈品市场

作者:郭子钰

– 01 –

奢侈品消费回暖,稳定增长

2017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取得令人吃惊的反弹涨幅,据贝恩公司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达到人民币1420亿元,相比2016年涨幅约20%,这一数据也创下了过去五年新高,远远超出出境旅游购物的增长速度。

2016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整体销售额达到4983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奢侈品销售额21%。在经历了2013到2015年的持续下滑后,奢侈品市场重回增长,奢侈品销售额较上年增长8.4%。随着中国消费者家庭收入的增长,奢侈品牌对国内外价差的不断调整以及政策影响的消退,中国奢侈品市场有望进入平稳温和增长的阶段。瑞银财富管理发布报告指出,受中国高端消费拉动,未来几年全球奢侈品销售年增速有望达10%左右,2018年全球奢侈品销售增幅可达双位数。

数据来源: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 02 –

传统渠道增长滞缓,线上市场表现亮眼

纪梵希在微信上出售手袋之后,爱马仕今年也宣布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设限时店……曾扬言永远不会涉足电商,绝对重视实体店体验的奢侈品近来却纷纷开始线上化。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得线上奢侈品市场近些年也以惊人速度成长。社交网站对于消费者的购物行为起到重要作用,在2017年“双十一”天猫最终交易额为1682亿元,京东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高达1271亿元,这些巨额销售额70%是由社交媒体推动的,根据中国线上零售商京东的报告,首次购买顾客中52%用户来自微信,微信群和公众号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品牌讨论空间,与其他行业一样,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无缝连接对于奢侈品行业也是同等重要。L2调研总监Danielle Bailey曾指出,在中国消费者当中,60%的奢侈品消费都发生在海外,他说道:“社交媒体让品牌有机会直接与消费者对话,而不必像以前一样只能通过大型广告牌展示品牌信息。品牌甚至都不必在中国设立实体店,社交媒体就能帮助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立足。”可见,社交媒体正逐渐成为时尚品牌年轻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无法忽略的重要平台。

数据来源:Bain&Company

– 03 –

时尚博主——中国奢侈品电商的黑马

中国的奢侈品电商已经有大概10年的历史,一路坎坷。然而,看到不断增大的奢侈品电商市场规模,大大小小的玩家相继涌入奢侈品电商领域,争取分一杯羹。最近,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和唯品会也公布各自奢侈品电商的战略布局。

奢侈品电商的形式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综合电商平台(如:天猫): 大型综合性平台,品牌可以在平台上设立品牌直营店

垂直电商平台(如:寺库): 垂直性平台,品牌可以在平台上设立品牌旗舰店,平台也可以把不同品牌商品包装成不同的风格

社交平台 (如:小红书): 品牌或者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运营网店

自建网站 (如:品牌官网):建立品牌网站

最值得关注的模式是社交平台的一种:时尚博主开网店。时尚博主源自于国外的“Fashion Blogger”,专注于评论和分享关于时尚,潮流,穿着打扮的内容。

和国外一样,时尚博主的影响力非常大,甚至比电商平台还要大。拿以做红秀评论为名的gogoboi来讲,其积累了150万微信订阅用户,超过700万微博粉丝。相比之下,奢侈品电商市场份额最大的电商,寺库,目前积累了129万微博粉丝,差距悬殊。

时尚博主开网店,将时尚博主的角色和意义从意见领袖(KOL, Key Opinion Leader) ,转变成奢侈品行业的一个渠道。凭借社交媒体的传播能力,国内外时尚博主的崛起,完全符合奢侈品行业的发展规律,并且正在改变中国奢侈品电商的战略布局。

本文为睿信咨询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过早用社交媒体影响女孩心理健康

一项研究说,如果女孩在青春期早期10岁时就开始过多使用社交媒体,可能会影响她们在青春期后期阶段的心理状况,但在男孩身上没有观察到这一现象。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学者合作,分析了一项大型调查里年轻人组的数据。这项调查关注近1万名年龄在10岁到15岁之间的英国青少年。

研究团队发现,青春期女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比男孩长。随年龄增长,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都会上升。

通过对幸福感和“困难与长处问卷”的打分,研究人员对这组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又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整个青春期期间,女孩的幸福指数下降了3分,男孩的幸福指数则下降了2分;同时,男孩在“困难与长处问卷”指标上的评分下降,女孩的评分则提高了。这说明女孩在心理健康状况上经历了更多消极方面。(张家伟)

来源:健康报

报纸落后了 更多的美国人从社交媒体上看新闻

据外媒报道,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从社交媒体获得新闻的美国人首次超过了从报纸上阅读新闻的美国人。

调查显示,更多的美国人现在从社交媒体网站获得新闻,而不是从纸质报纸上获得新闻。皮尤研究中心说,电视仍然是获取新闻的最受欢迎的渠道,但它的地位正在下降。新闻网站和电台越来越受欢迎。在2016年,纸质报纸仍然比社交媒体更受欢迎,但在去年,两者的受欢迎程度大致相当。

接受该公司调查的美国成年人中,有20%的人说他们“经常”从社交媒体上获得新闻,而16%的人“经常”是看报纸。这一结果是根据今年夏天对3425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皮尤说,调查对象“具全国代表性”。电视仍然是看新闻的最受欢迎的方式,有49%的接受调查的成年人仍然从那里获得新闻,但这一比例低于2016年的57%。

33%的成年人浏览新闻网站(两年前为28%),26%的人更喜欢听电台(自2016年以来上升了1个百分点)。较年轻的受访者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阅读新闻:在18-29岁的人群中,社交媒体是最受欢迎的新闻获取方式,3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获取新闻。

相比之下,50岁以上的人更喜欢电视新闻。

社交媒体作为传播虚假信息的一种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今年10月,Twitter上发现了1000万个俄罗斯人和伊朗人的虚假账户,这些账户是虚假信息活动的一部分。

类似的假信息账号也活跃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他们曾在这些社交媒体上发布假新闻,试图左右美国大选。

(来源:腾讯科技 审校:Kathy)

Amazon站外引流 社交媒体的重要性

对于跨境电商卖家来说流量很重要,引流是硬道理 ,社交媒体营销对于跨境电商卖家的机会——引流

而作为跨境电商卖家们,又得开始探索新一年的营销趋势走向。但是营销手段在近年来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行为和喜好的变化,而如何获取高效的站外引流及营销成果成了卖家们头疼的事。

所以今天就来讲讲关于2018年社交媒体营销的7个趋势,因为通过Facebook、Snapchat、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来增加消费者的参与度,已经成为了营销战略中关键的一部分。卖家可以结合这七大趋势重新聚焦,制定出高效的站外营销战略。

一、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内容创建

过去,许多公司会聘用自由撰稿作家来为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创建内容,然后通过跨平台交叉推广新的内容。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一种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促使营销公司和企业雇佣自己的员工,专注于内容创建。

随着许多年轻消费者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网站上和品牌打交道,品牌必须发布与其目标受众相关的内容,还要专门针对其发布的平台创建内容。Facebook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与Instagram上的内容有很大不同,这意味着公司要聘请内容创建领域的专家来管理账号。

二、视频内容

越来越多内容策划人员聚焦于视频内容,而不是品牌营销的照片。营销专家发现通过视频来吸引目标受众非常有效。但要确保你制作的视频内容与你的品牌形象密切相关,并与消费者建立联系。

要做到这一点,创建的视频必须与消费者有关联,并着重展示产品的用途,而不只是展示产品本身。

三、用户生成内容

许多品牌通过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展示用户生成内容,与消费者更好的互动。例如:生活方式类品牌向粉丝们征集他们穿着古怪服饰的衣服或参加特别活动的的照片。品牌会选择最佳的作品,然后在品牌社交账号的主页上展示出来。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创建高质量的内容,还可以跟粉丝良好的互动。被选中的粉丝对自己的照片被展示感到很兴奋,而他们购买你产品的机率就会增加。同时粉丝也会鼓励他们的朋友访问你的页面。Instagram带来的UGC投资回报率最高。使用Instagram analytics工具可以测试哪一个帖子的参与度最高。

四、社交媒体的Stories功能

Facebook和Instagram的Stories功能在个人用户和品牌中很受欢迎。内容策划师和营销专家不仅要把内容发布到帖子,同时也要发布到Stories上。

大部分用户会关注很多账号,他们并不会认真去看每一个新的帖子,但是他们愿意花几秒钟时间来查看新的Stories。

五、与网红合作

许多品牌利用Instagram、Facebook和Snapchat平台上的网红来为他们的产品赢得大量的粉丝。

与网红合作是接触新用户的好方法,而且比自己创建新的内容的效益更好。合作伙伴对建立一个成功的品牌合作很关键,着重关注一些有主旨明确、有着大量粉丝以及在社区内活跃的网红。

六、直播内容

许多品牌和公司通过直播与消费者互动。产品营销人员通过Facebook Live来进行产品演示,并向消费者展示真实用户使用他们产品的视频。

七、与用户互动

许多品牌聘用了策划家和营销人员来和个人用户和潜在客户进行交流。社交媒体内容管理员通过在Instagram帖子的评论中与用户交流,并在Twitter上回复客户的推文。直接沟通会让粉丝感到自己备受重视,并对你的品牌产生好感。

建立品牌忠诚度并让粉丝积极参与到你的内容中是将用户转化为付费消费者的最好方式。

社交媒体营销的快速变化让企业或卖家以及营销机构不得不改变沟通渠道才有可能制定出最高效的营销战略。以上的这七个最新趋势非常重要,跟上最新动态走向,才能在营销战略中走好最关键的一步。

在深圳所有做亚马逊的行业里,目前只有深圳荟网-跨境荟的社交媒体做的最好,单单facebook的粉丝就达到了11000000,而且还可以在后台对接!

关注百家号 荟网-跨境荟晓梅 每天都有最新 最实用的Amazon资讯等着你!

更多精彩文章阅读

2018年Amazon全球开店所需资料及流程详解

揭秘 2018年亚马逊的雄心-中国卖家如何面对

Facebook广告定位选项及营销技巧 跨境荟晓梅

导致Amazon销量下降的22个原因

约两成比利时人不相信社交媒体

新华社布鲁塞尔1月6日电(记者 潘革平)比利时怀特公关公司近日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当地人相信社交媒体,这一比例与5年前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

调查还显示,比利时人对传统媒体保持了较高的信任,相信电台、纸媒以及电视报道的比例分别达到69.8%、58.8%和55.2%。

这一结果源于社交媒体海量信息真假难辨,导致谣言泛滥、假货横行,派生出种种乱象。

2017年岁末,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接连发生打砸商店、焚烧汽车、袭击警察等恶性事件。痛定思痛,人们发现如此乱象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社交媒体在作祟。

2018年1月5日,布鲁塞尔法院开庭审理2017年11月11日市中心球迷骚乱事件的肇事者。检方以“通过脸书煽动骚乱罪”,要求法官判处被告两年监禁。

无独有偶。去年11月14日,一个法国“网红”通过社交网络召集其粉丝到布鲁塞尔市中心非法录制视频,结果引发这些人与警方的冲突。

此外,因使用虚假购物网站而导致的银行卡盗刷案例有增无减。比利时金融联合会于新年前夕专门发文,告诫人们对脸书和图片共享网站Instagram等大型社交网站登载的大幅促销广告“保持高度警惕”。

监督机制缺失引发各种群体事件的同时,社交媒体平台还成为恐怖组织宣传极端思想、招募成员的重要渠道。

赴美办签证注意了 或需提交社交媒体个人信息

2018-04-01 11:06 | 央视新闻客户端

美国联邦政府3月30号公布的文件显示,美国国务院计划要求除外交、公务等特定签证申请者外的所有美国签证申请者,提供过去五年在指定或非指定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信息。此外,签证申请者还被要求提供过去五年曾使用的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国际旅行记录,以及是否曾违反移民法、是否曾被驱逐出境、是否有家庭成员参与恐怖主义活动等信息。

美国国务院说,收集这些信息是为了对申请人进行身份识别和审查。

目前,这一新规定正处于“面向公众征集意见60天”的阶段,而新规定施行前还必须得到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批准。

据美国国务院估计,将有71万移民签证申请者和1400万非移民签证申请者受到新规定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再来详细解读一下美国的这一签证新规。

美国媒体报道说,新规针对的“指定社交媒体平台”有20家,其中大部分设在美国,包括脸书、推特、领英、优兔等。

此外,新规还涉及设在中国的豆瓣、QQ、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优酷视频,以及俄罗斯、比利时和拉脱维亚的多家社交媒体平台。

签证申请者也可以自行选择提供“非指定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个人用户信息。

而此前,美国只要求那些需要接受额外审查的签证申请者提供社交媒体、电子邮件和电话号码等信息。

新规迎合特朗普“极端审查”主张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项新规定迎合了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对所有申请进入美国的外国人进行‘极端审查’”的主张——特朗普认为,“极端审查”将有助于防范恐怖主义。而美国国土安全部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加强了对入境人员的筛查。去年10月底纽约发生卡车撞人恐袭事件后,特朗普曾责令国土安全部继续加强筛查措施。

新规侵犯个人隐私 且效果未必如预期

特朗普在移民问题上立场强硬,主张限制移民并提出修建边境隔离墙、废除“连锁移民”和“绿卡抽签”项目、抓捕和遣返非法移民等举措,并颁布针对多国公民的旅行禁令。这些主张和举措不断受到政界和法律界人士的挑战。

有批评人士指出,此次的签证新规不仅会侵犯签证申请者的隐私,也势必将加大审查工作量及获签难度,而且未必能达到特朗普的设想。

(据央视,原标题《美国签证新规 申请者或需提交社交媒体个人信息》,编辑方臻子)

APA 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越多 压力越大

199IT原创编译

高科技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休闲时光,相反增加了人们的压力。美国成年人社交媒体访问时间持续增长,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根据美国心理协会(APA)的调查,人们不断访问社交媒体反而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到2016年第三季度,美国成年人每周访问社交媒体的时长增加了36%,达到5小时30分钟。APA的调查也显示,43%的美国成年人不断检查社交媒体账号、电子邮件和短信。

调查发现,这些频繁检查社交媒体账号的受访者的压力更大。

焦虑的来源有很多,社交媒体上关于政治和文化的讨论;社交媒体对身体和精神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即使在面对面的聚会中也会感觉和家人失去联系等等。

千禧一代比老一辈人更担心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APA发现近半数千禧一代受访者担心社交媒体会影响身心健康,相比之下,X时代和婴儿潮一代只有37%和22%有这种担忧。

千禧一代也比其他世代更担心技术导致与家人的关系变得疏远。在APA的调查中,千禧一代承受的技术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考虑到千禧一代技术使用量更高,这一点也是合情合理的。

根据尼尔森的数据,千禧一代平均每周花18小时用智能手机上网,相比之下,总体平均指数是15小时。

APA的调查还发现,千禧一代对移动设备的依赖性更强,近2/3的千禧一代这么认为;相比之下,这么认为的X时代和婴儿潮一代仅占47%和26%。

199IT.com原创编译自:eMarketer 非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