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社交媒体吞噬的那些珍贵的生命组成部分

一个个的群,静静地潜伏在好友圈里。我沉默,群也沉默不语。一个个不同的群像一片片低矮的洼地,随着日子的堆积,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片池沼和水塘的集合。

起初,池塘里的一切似乎都充满了或久别重逢的或新交好奇。从嘘寒问暖,到长吁短叹,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说不尽的故事。

群就像一个个不同的房间,像不同城市里的广场。都有一属于自己话语系的活跃份子在维持着张力,避免水冷却寂静下去。仿佛如果任由着许多的池塘凝固下去,似水年华将会变成死水一池,再无青春活力。

于是每一个群几乎总会有几个甘于奉献,乐于付出的人。在不懈的为各个不同的群作出努力。也许是一个看起来极其无趣的近乎于谣传的信息,或者一个被绝大多数人忘记的所谓节日祝福短讯。再就是一幅低俗的美女图片。

更甚于有时实在是忍不住了,有人也会大声疾呼“有没有人啊?”屏幕外面看到的人似乎也是一笑了之,自言自语说,你看谁谁谁又无聊透顶了。其实群里和群外的人们都没有分别呀。

他们不管有没有人响应,就这样寂寞的发着。仿佛是一个人无聊孤独得不行了,在自说自话。

一开始时,我心里蛮介意这类信息里的一些。偶尔会义正严辞的回应。到后来就任由他们去自说自话了。

再到了后来的某一天,我好似顿悟了一样,变得更理解她/他们。我没有理由嘲笑或者苛责他们。

从小群体的角度来说,要感谢他们。因为他们一直在为这个群、这个小社团作着自己的贡献。他们在宣泄自己的无聊和孤独的同时,也努力地使这个小池塘不至于彻底陷落下去。

可能类似我这样感受的人不少吧。因为,时不时地,另一些热心但较少时间的人,我也是。就会偶尔发发红包。

红包一发出,就像在平静的水塘里丢进去一颗石头一样,激起层层浪花来。平时一言不发的人们此时就像潜在水底的鱼儿发现了食物一样,一下子活跃起来。等到红包被抢食完毕,池子渐渐地又恢复了死水一样的平静。

再后来,我真正想明白的是:现在的社会,真是存在太多的维度。简单的举栗子来说,一个社交软件,就是一个交维度。你有多少个社交软件就有多少个社会交际维度。不玩Facebook 的人你就没有这个圈层的社交生活维度和视野。不玩知乎,你就没有知乎的朋友。等等类推,很可怕,因为与你朝夕相处的人未必了解、认同你的社交生活。

所以,网络社会的发展,确实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可是同时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和沟通鸿沟。

另外,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机器智能化的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社交网络的泛滥成灾。因为绝大部分软件平台都在日益的增加社交属性。

一句话,无社交,不网络。

这给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剧烈的吞噬着我们宝贵而有限的注意力。

因为反省到这些问题,前几天我大量的删除手机软件,卸载了所有手机游戏。通讯录里大量的僵尸用户,微信里的好友,特别是微信群。大约删除了四五十个群。

生命诚可贵,吾等当自惜。我们本来就有限的生命,应当燃烧在有意义的事情之上。勉励自己的同时,也送给我的各位好朋友们共勉。

卡戴珊到底有多火 其社交媒体有一亿粉丝 占美国人口三分之一

金·卡戴珊刚刚打破了一个新的个人记录。她在自己最喜欢的社交媒体应用Instagram上有1亿粉丝。

为了庆祝这一重大新闻,卡戴珊发布了一张她3岁的女儿North West的照片,在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喷泉前伸出舌头。

不久之后,卡戴珊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份特别的赠品,在1亿粉丝中分享。

卡戴珊光着脚坐在楼梯上,光着脚,分享了一张简单的照片

卡戴珊经常在Instagram上更新自己的照片和生活图片,在Instagram上有一亿粉丝的人很少,可见卡戴珊在美国有多么庞大的粉丝呀!

2015年,美国人口数是3亿多人,而卡戴珊在Instagram粉丝数量占美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挽回技巧 你不能不知道社交媒体的作用

可能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社交媒体诸如微博和朋友圈都是用来展示生活的。但是你却不知道如果说是好好利用社交媒体对挽回是有极大的助意作用。

有些刚失恋的同学,他们说他们的男/女朋友根本不用社交软件也不再社交软件上更新状态,那你发这些有什么用?

所有的人都知道,九成以上的挽回者找到我的时候,心态就已经崩了,这时候说什么他都要找出其他的理由来说服你,导师你这么做是没用的!我确实没办法马上让你失去的恋人回到你身边,但是我可以一步步的缓解目前的关系,去给你创造更多复合的机会。

不管你是挽回还是做其他什么别的事,心态一定是最重要的。心态为王,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做什么都走不远的!

废话不多说了,直接进入主题,社交媒体建设的作用到底有哪些?

最爱KnowLove

作用一:调节你的心态。

对,对于一个心态已崩的人来说,这时候最缺的是什么,关爱,温暖,鼓励!而这个鼓励来源于他的广大朋友,不论男女。

当一个咨询者发了一些正能量的东西的时候,他的朋友会关注,会点赞,会评论,而这都是给予他的一份能量,因为他看到还有很多人在关注她。对学员来说这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状态越来越好,信心越来越足。

作用二:展现全新的自己。

对,从头开始,做一个新的自己吧。关系崩了,是因为原有的你已经达不到你女朋友的要求了,你不觉得应该改头换面么。要加强吸引,不断锁住女孩的心,自己就要一直让自己保持在优秀的一面。

如果你在追求的女孩的时候,你让她看到了你优秀的一面,在一起之后,她的思想不断提升,而你的却没有长进,那你就会对她慢慢失去吸引力。锁住女孩的心,就成为她的一个崇拜者吧。

作用三:释放对她的压力。

挽回中,切忌释放负能量,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过,所以你积极向上的状态对她来说是最好的释放。

对方看到你的变化,会认为你不在纠结不在纠缠她,这样做不了恋人先做朋友还是没压力的。有些人承受不了做朋友,那没得办法了,给你路了你不走,你非要跳崖,自己作死而已。

接受一个朋友的关系,这时候舒适感会很ok的。既然有舒适感,那在后续操作起来升级关系,又顺理成章了。

作用四:刷脸,持续在她生活中出现。

有的同学虽然没有被对方删除,也没有被对方拉黑,但已经不在和他对话了。那这时候朋友圈就是一个潜在交流了,你不用告诉她你每天做什么,只需要让她看到就好了。

如果你的前任是一个比较闷的人,那你发的动态对她来说慢慢就会构成一个吸引。破裂关系的吸引需要一个过程,不要期待发了两个朋友圈就要得到你要的结果。

朋友圈在挽回中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希望各位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而朋友圈建设也有注意点,不发都不要乱发!

友情提示一下:朋友圈建设禁忌,不要盗图。

有些团队在做挽回的时候会给咨询者提供素材,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各种发,在挽回中是一大忌。不仅仅欺骗自己,还妄图欺骗对方。

朋友圈状态看着不错,一对话的时候,如果你自身不行开口就跪,那你还怎么挽回,只会是火上浇油。凡是盗图的没一个会成功的。

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在挽回的时候需求感为什么克制不住?

一个字——闲。

当一个人闲的时候太可怕了,胡思乱想,需求爆棚,乱大脾气,状态变差。所以让你自己去做,就是为了填充你那些空闲,让你自己忙起来,充实起来,这才是你应有的精彩人生。

朋友圈这个东西,无论你是不是需要挽回还是强烈需要找一个恋人,都可以认真去做。把你最好的生活,每天最精彩的一面记录下来难道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吗?

Q: 陈今夕老师(fengyunzixunshi)最近在追一个一个毕业班的师妹,(我已经工作了)第一次接触她有主动挽住我的手,后面还有靠我的肩,牵她的手时,她说了“不要让我走丢”。后来约她出来她也愿意,搂腰和拥抱,亲吻都做了。不过她最近去外省旅游,表现得比较冷淡。昨晚聊天还说我其实不用对她那么好,不值得。联系之前想公开她是我女朋友的事,她又说压力大不要换她的照片做头像。那么她是喜欢我还是不喜欢我呢?我还该不该追呢?

A:都接过吻了,女生的内心是接受你的,但是你接吻之后又做了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这个妹子还在读书,而你又没有明确的表示要做她男朋友,时间久了她会觉得你只是和她玩玩而已。所以,会慢慢疏远你也就不奇怪了。换句话说,她觉得你在和她搞暧昧,懂了么?所以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用点心,让她知道你是想让她做你的女朋友的就可以了。但是你又不能过于暴露需求感,因为这是一个度的问题,如果你自己不能拿捏的好,可以报名学习我们的课程,让你对整个女性的思维有个全方位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约会和恋爱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Q:陈今夕老师(fengyunzixunshi)我该怎么走,和一个旧同学妹子在异地,已经是很暧昧的关系,就差一层纸了,因为想要等假期约出来展开更好的攻势,所以平时就停留在聊的很好的状态,但是拖得太久,现在她以为失去了我,我该怎么给她安全感?

A:你说的暧昧我不知道发展到怎样的情况了,有时候的暧昧只是你的主观臆想,所以,这样的情况,我的建议是你尽快和她约会锁定关系,并在约会中看看这个妹子对你的反应状态,如果她不冷不热那就说明她可能已经不喜欢你了,因为当今的社会优秀的帅气的男人很多,女人一样也是在筛选择优录取,她不可能无限期的等着一个不确定的男人。所以,不要拖延,做你该做的就好。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可以报班学习我们家的课程,会教你如何在约会中快速搞定妹子。

时尚品牌怎么在社交媒体 求关注 ?

如今,当人们的生活开始被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社交媒体所包围,时尚品牌也渴望通过这些平台闯入消费者的世界之中。

时尚品牌营销慢慢从以热点为导向,变为以人为导向。人在哪,品牌就在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80后、90后渐渐成为时尚品牌的消费主流,他们一边在社交媒体种草、拔草各种东东,一边晒着自己的“品味”……而这群追逐时尚的消费者,在时尚人眼中,根据对时尚的态度,则可分为5大类:时尚达人、高调爱买族、悦己理性型、时尚低感族、摸索的小白。

如今,当人们的生活开始被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种社交媒体所包围,时尚品牌也渴望通过这些平台闯入消费者的世界之中。为了探究当下时尚品牌如何借助社交媒体赢得消费者,福布斯中国近日采访了群邑中国的业内人士。

时尚品牌跟人走

近年来,时尚品牌营销慢慢从以热点为导向,变为以人为导向,即以潜在消费者和目标消费者为导向。“人在哪,品牌就在哪。”Wavemaker总经理黄承杰告诉福布斯中国。

那么,今天的消费者都在哪?

和过去有所不同的是,现在的消费者更为关注时尚品牌官方渠道,比如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以及知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在官方渠道,他们往往能得到一手信息;而在知乎、小红书等平台,则能参考借鉴他人的消费体验。因此,一些品牌方会选择在知乎平台,通过回答消费者的问题,用“较软”的方式来完成消费者教育。

以“人”为主的社交媒体又有什么新的特点和变化呢?

现在的社交媒体,正在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挖掘消费者不同的兴趣点进行推送就能尽可能精细化,” 黄承杰说道,“特别是通过点击率可以发现购买转化率较高,这也渐渐成为时尚品牌营销的一种趋势。”

相较其他媒介来说,社交媒体不仅消费者粘性较高,而且对大多数时尚品牌来说性价比也较高。在时尚品牌的营销推广预算中,有10%到15%的投放都在社交媒体,而且这种方式还在迅速提升中。

其实,时尚品牌最渴望吸引的是头部KOL,并根据品牌需求,比如关注度、带货等因素会有所不同。

群邑移动创意总监展端坤认为,根据时尚品牌分类的不同,时尚品牌在社交媒介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化妆品品类会倾向于天猫平台,包包品类则倾向于微信。而对于时尚品牌特别是奢侈品来说,就趋势来看微信的前景更明朗。“微博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和以明星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微博的广告需要扳回一成,必须要引入创新的模式以博得更多品牌的好感。” 黄承杰坦言道。

推广中的危与机

时尚品牌在借助社交媒体推广时,也会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

机遇方面在于品牌。特别是中国本土品牌相比国际大牌来说,更有选择和尝试新媒介方式的独立性。“本土品牌不太受品牌历史、设计师的影响。” 黄承杰表示,“不仅如此,随着本土品牌产品线的不断研发,也有更多机遇。”至于国际品牌,媒介在传播中会在迎合的过程中加以引导。

挑战方面在于媒介。最大困难在于品牌客户预期与最终结果的不一致。举例来说,品牌客户正从吸引粉丝、提升互动的需求,逐渐转变为提升互动频率和转化率。这对社交媒体推广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但这其中也存在着矛盾。因为对消费者来说,他们选择社交媒体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购物而是交流,这与想要借助社交媒体推广的时尚品牌似乎有点背道而驰。这是一个过程,消费者需要慢慢改变习惯。未来只有随着社交媒体精细化、消费者路径进一步缩短,时尚品牌才会在社交媒体推广中走得更远。

未来趋势会怎样?

随着消费者升级,消费者对时尚品牌的需求也五花八门。同时,在这个追求个性的时代,消费者也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尚品牌服饰已经成为一种个人表现,一些消费者还会追求明星同款。

早前群邑中国发布的《时尚中国研究报告》中对此就有所研究,其中“不在于贵,而在于对,“以及”拥抱多元文化与元素“是最为明显的两大消费者需求。

据群邑中国经常与时尚打交道的业内人士来看,潮牌很有可能是明年的流行趋势。比如小众追求、街头休闲、包括大面积亮色金属元素等,都可能会成为时尚风潮。“老牌时尚品牌正往嘻哈方向演变,主要也是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群邑移动营销业务总监戴冕表示。

那么,时尚品牌社交媒体推广的未来趋势又如何?

一是小众品牌。群邑移动事业部策略总经理赵晨认为,社交媒体将带给小众品牌更多机会,明年跨境电商很有可能会迎来大的爆发。她说:“未来社交媒体如何与品牌合作,在零售业尤其是小众品牌方面将首先体现出来。”

二是购买行为的转化。“未来从营销角度来看,时尚品牌竞争会非常激烈,部分品类的时尚单品也更容易转化为消费购买行为。” 赵晨补充道。举例来说,某化妆品就曾因KOL的影响力带来场景转化,最终实现了产品脱销。

针对社交媒体的现状,展端坤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叫做“社区电商”,比如蘑菇街、小红书、抖音等,与之相对的则是“社交电商”,包括微信、小程序等。“以腾讯为背景的分享、点赞等为社交,一个人为原点一帮人围观,‘一对多’形成一个圈子,但相比‘社区’来说交互性不够。” 展端坤认为。

针对社交媒体的现状,展端坤强调道,小红书通过消费示范,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深度影响和内容互动;另一方面,小程序、抖音等渠道则在试水阶段。“比如MICHAEL KORS等奢侈品品牌已经开始了在抖音平台的尝试,只是这个转化率还不明显。”

黄承杰很看好小程序,“小程序是人与人之间新的连接点。”因为能实现电商、游戏等多种功能,所以一些品牌已经开始慢慢尝试以这种媒介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他认为。

总之,从时尚品牌对社交媒体的选择来看,老牌品牌相对比较谨慎,特别是高端品牌往往以自己的平台为主要宣传阵地,而轻奢、化妆品品类则更倾向于第三方。“这是一个过程,正如当年H&M进入中国,这和品牌的设计师有很大关系。” 展端坤最后说道。

社交媒体上 炫富的人都撒谎

去年10月,正在追查一桩破产案的艾度·亚历山大(Ido Alexander)看到那个申请破产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发的几张照片,心想自己真是行大运了。

亚历山大在佛罗里达州当律师,为法庭指定的一名破产受托人工作。他派估价师前往年轻人家中,查验照片中貌似价值不菲的金链等珠宝——当事人没向法庭上报这些财产。

至于估价师验看的结果,“最后,我们发现都是人造珠宝。”亚历山大说,“太让人失望了。”而这又是社交媒体时代再普通不过的现象了。

图为Curtis James Jackson III,又名“50美分”的说唱歌手,于2015年来到美国康州纽黑文的联邦法院出席破产的一个法律程序。图片来源:Michelle McLoughlin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大多数青少年都明白,Facebook和Twitter上的东西不可尽信,现在,轮到法律界的侦探——根据《破产法》第七章担任破产受托人的律师和会计师们——好好领教这句话了。他们会发现,破产者发布的照片里,那些光彩夺目的珠宝、驾驶游船和全地形车的英姿、甚至大把大把的现金,要么是假货,要么是别人的,他们的激动万分顿时沦为兴味索然。

上个月,新墨西哥州的某位受托人盘问起一名破产者的爱好。这位破产者的律师迈克尔·丹尼尔斯(Michael Daniels)回忆道,受托人一直追问对方用什么渔具,最喜欢什么品牌,最后他问得不耐烦了,怒气冲冲地说:“你Facebook主页上贴出来的绕线轮明明更高档!”

破产者只好老实回答,他是借了渔具来拍照的。

花式“炫富”可能会很尴尬

丹尼尔斯说:“社交媒体上的东西,总要打个折扣。”

律师保罗·奥桑(Paul Orshan)说,佛罗里达州的一名受托人向法庭提交了一堆社交媒体照片,照片中,奥桑的客户——一名破产女子戴着貌似昂贵的项链和耳环。其实,该女子在西礁岛(Key West)开了一家珠宝寄卖店,她把店里自己最喜欢的珠宝拍出来招揽生意。

若债务人根据《破产法》第七章申请破产保护,他们必须在向法庭提交的文件中列明自己的贵重物品。美国的联邦法和州法都允许破产者保留一定数量的贵重物品和部分房产净值,例如伊利诺伊州规定,破产者可以保留主要居所的房屋净值为人均15,000美元,而缅因州则规定,破产者还可以保留10捆木材。除此之外,破产者的所有财产都须由法院没收并出售。

“以前,如果有人向破产受托人告发破产者有藏匿的财物,破产者就惨了。”奥桑说,“然而自从有了社交媒体,破产者自己成了告发人。”

破产律师早就告诫客户在社交媒体上要谨言慎行了。

泳池太干净、瀑布声音太响,我讨厌我家后花园。(社交媒体炫富资料图)

“你最好接受这个事实,社交媒体已经渗透到法律实践中了。”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专门从事法律与道德研究的法学教授简·雅各博维茨(Jan Jacobowitz)说。

许多受托人表示,瞒报资产的事虽然不常见,但多年来一直在上演。俄克拉何马州的一名男子于2005年申请破产,而法院裁定,此人没有上缴在一档名为《骗子》(Cheaters)的电视节目中的股份收益。

去买牛奶,却买回来这个,这是时常发生的事。(社交媒体炫富资料图)

北卡罗来纳州破产受托人约翰·伯奇三世(John Bircher III)接到债权人的举报后,上网彻查弗吉尼亚州切萨皮克的一名商人,发现曾有报纸报道他收藏了250把吉他。而这名破产者格雷戈里·赛普(Gregory Sipe)在2010年8月的破产申请中仅列出了价值一万美元的“几把收藏品吉他”。

伯奇回忆说,他登门拜访赛普时,发现了满满一车库的复古吉他,后来这些吉他卖出了近90万美元。赛普的代理律师雷蒙德·塔尔顿(Raymond Tarlton)说,他的客户没提这些吉他,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用变卖吉他就能把债还清。

赛普表示认罪,他被判处五个月的软禁,还得支付5,900美元的伪造法庭记录罚款。

对破产侦探而言,真人秀貌似比社交媒体更有用。一名破产法官看电视换台时,认出《舞蹈妈妈》(Dance Moms)节目中的名人艾比·李·米勒(Abby Lee Miller)就是他手头一桩案件的当事人。法庭记录显示,法官怀疑她是否如实上报了这档节目的收入。

姐姐开走了我的粉色直升机。看样子现在得开蓝色那架了。(社交媒体炫富资料图)

检察官后来表示,她在月度财务报表中隐瞒了这部分收入,金额达288,137.57美元。她承认自己瞒报了资产,其律师未回复置评请求。

亚特兰大受托人詹森·佩蒂(Jason Pettie)被指定负责南部名流、《Chrisley Knows Best》真人秀主人公托德·克莱斯利(Todd Chrisley)的破产案。佩蒂经常收看这档节目,就为了寻找克莱斯利可出售财产的蛛丝马迹。

他说:“我会坐下来,边看节目边做笔记。”他还补充说,这档真人秀的制作人有时还会在克莱斯利的家中摆上一些不属于他的家具,营造一种他很有钱的假象。

克莱斯利曾在2014年的某期节目中吹嘘自己每年的置装费超过30万美元,佩蒂看了以后,立即提议搜查他家。他发现了一大堆名牌服装还有一只他没申报过的哈特曼(Hartmann)行李箱。

克莱斯利的律师罗伯特·弗尔(Robert Furr)声称自己的客户已经披露了所有资产。克莱斯利一度拒绝讨论该案,他否认自己有违法行为,但同意支付现金来达成和解。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破产追查陷入了死胡同。今年年初,说唱歌手“50美分”(50 Cent,原名Curtis James Jackson III)在Instagram主页上发布了躺在钱堆里的照片,引起了法官对其破产案的注意。他在向法庭申请破产时并未申报这笔财产。

面对法官质疑,“50美分”被迫承认:那些钱是假钞。他的一名破产律师拒绝置评。

她35天足不出户 靠社交媒体虚构了一场旅行 戏耍 了所有人

社交媒体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方便了工作和生活,但它也有颠覆现实的力量,因为有些人的生活并不像社交媒体里发的那样光鲜亮丽,令人羡慕。

2014年,一名来自的荷兰的大学生Zilla,在假期来临之际,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老师声称将去东南亚国家进行为期5周的旅行。

她的航班定于4月23号,在出发前的几天里,她陆续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为旅行所准备的行李和行程表。

4月23日上午,Zilla的父母开车送她去阿姆斯特丹的机场,而后含泪道别。

为了避免他们的担心,Zilla把她的行程安排表给了她的父母。

当Zilla到达机场后,她即将开始她为期35天的冒险之旅,去探索泰国、柬埔寨和老挝。

在候机大厅等待她的航班时,Zilla晒出了自己的护照照片。

当她登机的时候,Zilla给她的父母发了短信,让他们知道她即将起飞。

15个小时候,Zilla用短信告知父母,自己已经安全着陆。

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第一张旅行照……

当Zilla到达柬埔寨和老挝后,她经常会与父母、朋友进行视频,向他们展示自己的酒店房间。

每次视频通话,Zilla都会告诉他们自己当天的所见所闻。

当Zilla回到酒店房间的时候,她会把当天拍的照片发到网上,通常是一些自己的海滩照,参观的古庙,当地的美食等。

当朋友和家人见到这些照片后,都会非常的羡慕。

然而,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

Zilla其实并没有去东南亚旅行,她欺骗了所有人。

实际上Zilla一直待在阿姆斯特丹,整个行程都是假的。

在过去的35天里,Zilla一直待在她的公寓里。

只有在买食物和生活用品的时候,她才伪装自己,走出公寓。

并且为了让其他人相信他们不在同一个时区,她会在半夜和他们视频。

就这样,Zilla在秘密地愚弄着每一个她知道她正在东南亚度假的人。

在她35天的假期结束时,Zilla终于告诉了大家关于她旅行的真相:其实这个“旅行”仅仅是一个社会实验。

知道真相的小伙伴,表示很“受伤”。

当Zilla被问及做这件事的原因时,Zilla说:“我想证明现实是很容易被社交媒体颠覆的。于是我花了35天的时间,在室内拍摄照片,然后PS,最后把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

而这项实验的灵感来自于,她对自己的专业(平面设计)以及旅行的热爱。

通过这次实验,Zilla证明了社交媒体可以构建一个理想的世界,而这理想世界完全颠覆了自己所处的现实世界。

而且这次实验,也让Zilla遭受到了朋友的谴责,就如同Zilla自己所说:“这件事所造成的影响,远远的超出了我的预估。”

越来越厌倦社交媒体 美国两党在这一问题上少见达成一致

【环球网报道 实习记者 崔天也】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很多事情上存在意见分歧,不过,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同样对社交媒体公司越来越不喜欢让美国两党少见地达成了一致。

“今日俄罗斯”(RT)20日报道称,在整个政治圈,人们对脸书和推特等网站的不满情绪正在快速增长。11月进行的一项Axios调查显示,57%的美国成年人认为社交媒体正在起负面作用,比前一年增长了14%。

Axios11月9日至13日的调查结果图

根据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论是民主党、共和党还是独立人士,对社交媒体的不满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共和党人最有可能认为社交媒体有害,比例从前一年的52%上升到了69%,增长了17%;而民主党则稍微少了一些,从37%上升至48%,增长了11%。

随着近年来脸书和推特等公司丑闻层出不穷,对扎克伯格和多尔西等CEO来说,这几年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时刻。

太严?太松?

或许最有趣的是,虽然两党都认为社交媒体有害,但其原因却并不相同。

共和党人怀疑,经常由左倾高管领导的社交媒体公司经常会对保守派言论和想法进行审查,例如推特暗中禁止保守派言论;但民主党人却认为,社交媒体公司对其平台管理太过宽松,尤其是在歧视少数族裔、妇女、老年人的广告问题上。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成年人中,55%的人担心美国政府在监管社交媒体上做得不够,比前一年增长了15%。但也有部分人担心政府会监管过度,其中46%的共和党人赞同这一说法,比独立人士的40%与民主党的37%比例要高。

数据泄露,假新闻

关于大规模数据泄露、黑客攻击以及身份盗用的报道使美国人开始重新审视社交媒体,并开始意识到人们在网络上有多么脆弱。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4%的美国人表示自己成为过大型数据泄露的受害人。在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方面,人们越来越不信任政府和社交媒体

另外,尽管社交媒体公司打击所谓“假新闻”的努力受到许多赞赏,但其也引发了人们对过度监管的担忧,以及可能掉入社交媒体与政府携手判定“真实”和“虚假”新闻的陷阱。

抑郁和焦虑

报道称,大量研究表明,另一个让人们远离社交媒体的原因是,社交媒体会使人们感到孤独、沮丧和焦虑。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临床培训副主任亨特(Melissa Hunt)在近期一项研究报告中表示,“少使用社交媒体可以显著减少抑郁和孤独感。”

AR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创造新的市场

VR使用360度视频将您从当前的环境转移到新的数字(虚拟)世界。 另一方面,AR通过向您的视线添加数字信息来改变您当前的环境。 VR代替您的现实,而AR则加强它。

在这两种技术中,AR预计到2022年将创造更多的支出,而且似乎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更多的品牌(25%,相比于21%)表示有兴趣融入这项技术,而其他品牌早已身处其中。最近9月份苹果新的iOS 11操作系统和iPhone X宣布正在为其添砖加瓦。

新软件将AR带到了全球数百万计iPhone和iPad用户身边,这肯定了其在不久将来的增长。

这对社交媒体和品牌意味着什么?

全球37%的人口和60%的美国人现在活跃在社交媒体上,品牌明白对社交媒体存在感的需求。他们依靠它来宣传产品和服务,并将其用于与消费者进行的日常互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以我们都习以为常的传统形式利用社交媒体,巨头们却正在慢慢融入AR以保持领先。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全新的市场正在形成。由于人们总是在寻找快速便捷的流程,这就促使了定制设备的产生(如Modbook可用触控笔的平板电脑),品牌可以使用AR广告将实际产品带给社交媒体用户。

通过这种方式,潜在客户可以在购买前尝试不同的产品——这将带来更精明的决策、忠实的客户和销售的增加。

品牌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利用AR?

将AR纳入社交媒体广告和帖子当中

Faincarter是Smith和Hay旗下的房地产大亨和新兴的流行音乐偶像,他说:“想象一下一个消费者的体验,即消费者可以尝试您的产品,在甚至不需要走进您的商店就可以购买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果断,他们就会转到购物车上,这就促成了销售额的增加和客户忠诚度的增长。”

这就是将您的业务与技术相结合的美妙之处。技术和商业世界的完美融合正是社交媒体所代表的,像Faincarter这样的千禧一代正是奢侈品牌现在主打的人群。

Faincarter说:“这正是雅诗兰黛现在所做的。该品牌邀请用户通过LipArtist(Facebook Messenger机器人)尝试不同颜色的口红,无论你在哪里都行。如果您喜欢您到时候的样子,您就可以进入品牌的网站进行购买。”

基于13亿的Messenger日常用户,你可以称这是一个明智的品牌营销举措。随着到2018年AR用户数量预计将达到2亿,AR的广告支出将会增加,企业和营销商应该大力在社交媒体上使用AR。

创造机会解释未曾解释的

AR和科技型创业者,同时也是Fusionex-International创始人的Ivan Teh说:“告诉人们你在哪里是一回事,而向他们实际展示你的位置是另一回事。那么告诉用户他们在线购买的产品将如何交付或解释如何使用该产品就属于这种情况。”

通过将AR引入这些问题中并将制作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呈现,“眼见为实”这个常见的说法就活了起来。

Teh说:“例如,一家汽车服务公司可以制作使用AR的视频,向用户展示小的修复或工艺。而一家餐馆可以做同样的事情,向当地客户展示如何进入他们的商店,以及在餐厅用餐的感觉。这种社交上的参与保证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毕竟,我们已经通过“精灵宝可梦GO”和最近的Snapchat热狗这样的例子,看到了AR转换所能做的。

毫无疑问,人们对自己现实中出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会感到着迷。如果科技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这种魅力将会推动品牌的销售:思考社交。

通过冲动购买增加销售

做事有条理的购物者会经历购买物品所涉及的所有步骤。然后也有冲动的购物者,因为碰到了他们喜欢的物品,所以就直接跳到购物车去。他们可能不一定需要它,也可能不是为了买给他们,但他们就是会买它。这与广告如何在观看的瞬间引发需求是类似的概念。

AR能够有效地工作是因为它模糊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和现实之间的界限。 不像在VR会让你处于一个全新的环境,AR会让你的周遭变得更好。 请记住鳄鱼(Lacoste)2014年的AR应用程序,它允许用户在Facebook和Twitter上进行试穿并将它们进行分享。

如果品牌可以冒险为消费者提供这样的社交体验,那么购买量铁定会增加——这不仅是因为有人本来就期待购买,而且还因为他们偶然发现了并且还有钱可花。

品牌的AR融入仍然处于基础的水平,只有像微软、Facebook和苹果这样的大品牌处于竞争环境中。现在更多可用的AR应用程序,然而,只有7%的营销人员正在使用该技术。

如果有更多的品牌能够像苹果所做的那样在未来解决方案中全力实施AR,那么我们可以预见到一个可以让企业利用的巨大市场。

2017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出炉 让你的视力变差了吗

6月6日发布的凯度《2017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显示,受访者对社交媒体总体上持正面态度,认为社交媒体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人们对社交媒体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打分为79.8分。

在健康方面,受调查者感到社交媒体最主要的消极影响体现在:“减少了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占比48%)和“让我的视力变差”(占比42%)。调查显示年轻人更依赖借助社交媒体缓解压力,51%的80后和50%的90后认为社交媒体缓解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女性对社交媒体缓解压力的认同更高(占比49%)。

IG是谁 干嘛的 为何一夜之间火遍社交媒体

IG夺冠现场。 《英雄联盟》官方供图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4日电(王思硕) 韩国仁川夜幕笼罩,IG战队在文鹤竞技场以水银泻地之势横扫FNC战队,为中国赛区夺下首个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一时间,和“IG夺冠”相关的动态席卷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没玩过《英雄联盟》的朋友或许要发问了,IG是谁?

IG电子竞技俱乐部,旗下有多支以征战不同项目的电竞比赛为主业的战队,而《英雄联盟》便是他们擅长的游戏主项之一。北京时间3日晚间,IG战队在英雄联盟S8全球总决赛中成功夺冠,大多数人或许并不知道,为了IG夺冠这一刻,全中国的《英雄联盟》玩家已经等待了整整8个年头。

这又不禁让人回想起两个月前的雅加达亚运会。同样是《英雄联盟》的巅峰对决,同样是中国队伍问鼎冠军,只是当时的中国代表队,无人出自IG战队。事实上,IG战队并非中国赛区的最强代表,在本届赛事开始前,外界也未将他们视为争冠的最大热门。

一路走来多有不易,赛后,IG队员相拥而泣。 《英雄联盟》官方供图

游戏出品公司拳头公司在赛前对IG给予的官方评价中是这样写的:“他们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中单选手,强势的上路和稳定的下路,可以在前期依靠线上操作制胜,所以把他们排在冠军候补的第二档没有问题。”先给甜枣,再“扇巴掌”,没想到,最后一支“候补第二档”的球队,一路杀入决赛,捧得冠军奖杯。

回溯IG上一次亮相全球总决赛赛场,还是2015年的S5总决赛。当时,IG小组赛2胜4负,犹如过眼云烟,因为没有期望,失望也便无从谈起。不过,而随着阵容日臻完善,IG开始了通往幸福的坎坷征程。

2018年春季赛季后赛,这支在常规赛中创下18连胜联赛纪录的冠军战队饮恨半决赛,刺耳的“批判”不绝如缕。夏季赛季后赛,IG又在决赛中不敌强大的RNG战队,无缘国内封王。对比和他们携手出线的战友,IG没有RNG的星光闪耀,也没有EDG的成绩底蕴,夹在中间的二号种子,似乎是最不起眼的那支队伍。

披荆斩棘杀入决赛,IG兵不血刃以3:0夺冠。 《英雄联盟》官方供图

可是,电子竞技的魅力,就在于瞬息万变的不确定。结果揭晓之前,一切都无从预判。小组赛最后阶段,IG以三连败收尾,其中两负FNC的经历在决赛开始前被外界反复提及。也正是因为出现短暂的低迷,让他们以小组第二的身份在1/4决赛中碰到了KT。

这是一次本可以避免的提前遭遇。以下克上难度不言而喻,但IG在5局3胜制的比赛中先声夺人,抢到了三个赛点。尽管被对手扳平,可在生死关头,IG还是用更胜一筹的对线能力将本土作战的韩国战队斩落马下。

中国赛区头号种子、季中冠军赛世界冠军RNG爆冷出局的遗憾,很快被IG用完美演绎弥补。半决赛与决赛,全员以统治级表现打得两支欧洲战队毫无招架之力。或许,对IG来说,最大的考验已经在8强战里战胜了,而心态不骄不躁,最终也助他们得偿所愿,给了自己一个最好的交待。

资料图:某地《英雄联盟》线下赛现场,众多电竞爱好者聚集在现场欣赏赛事。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回首历史,2011年算得上是《英雄联盟》游戏进入中国的“元年”。而登陆不久后,这款游戏便颠覆了大多数游戏爱好者的世界。网吧、学生宿舍一切与电子游戏相关的场所,都有《英雄联盟》的影子。在游戏中,这些玩家有一个统一的称谓:召唤师。

这款长期霸占游戏市场的游戏,很快便在国内拥有了基数巨大的忠实玩家。而一年一度的全球总决赛则成为“召唤师”们关注的焦点。过去7届比赛,来自中国的战队只有皇族曾在S3、S4总决赛中杀进过决赛,而IG后来者居上,一举打破了中国战队无冠的尴尬纪录。

专业网站统计数据显示,S8总决赛平均每场比赛吸引了全球近4700万观众,其中,中国观众占比高达98%。而这只是在《绝地求生》等近几年风靡一时的游戏影响之下,大量玩家流失之后的数据统计。可想而知,《英雄联盟》在中国的影响力有多大。

如今,IG捧得全球总决赛的冠军奖杯,压抑在每位“召唤师”心中的那口闷气终于纾解。而一次冠军固然配得上LPL联赛的努力,也对得起IG闯过的荆棘之路,但中国战队的脚步注定不会因此逗留。一生二,二生三。接下来,LPL的目标便是像韩国赛区此前五连冠时候一样,去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