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营公举小磊磊关注我,阅读40万字公众号运营知识,提升运营能力。曝光行业内幕,解读热点事件,剖析商业项目。
运营有几个重要的阶段:
-
打杂(运营编辑)
-
完成某个项目(运营主管)
-
构建完整的运营体系(运营总监)
其中改变你职场轨迹的是第二个环节
-
一是能让运营编辑成长为运营主管
-
二是能让运营主管成长为运营总监
新媒体运营主管通常需要负责具体某个项目
-
比如怎样策划出一个好活动?
-
怎样通过公众号的文章把活动推广出去?
-
怎样提高转化率?
接下来小公举分享几个运营技巧,适合公众号运营、文案策划、活动推广和营销人员学习。
一、理解用户的心理账户
1980年,芝加哥大学著名的行为金融和行为经济学家Richard Thaler首次提出“心理账户”概念。
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对于“勤劳致富”账户里的钱,人们会精打细算,谨慎支出。而对“奖励”账户里的钱,我们就会抱着更轻松地态度花费掉。
所以,如何利用用户的心理账户,推广我们的产品,是运营者必须要学习的技巧。
通过上面三个案例我们发现,心理账户讲的就是“得与失”的概念。
比如我们感觉10元与20元的差距,要大于1000元和1010元的差距。虽然都是多了10元,但我们明显对前面的价格更加敏感。
用户在面对任何一件商品时,都有一个对标价格,比对标价格低,选择率高,比对标价格高,选择率低。
比如海底捞最近一次提价,就使用了这种策略,荤菜价格涨了4元以上,素材涨了4元以下。
图片来自于餐饮老板内参
为产品设置绝对值和相对值
高价商品促销宜采用绝对值优惠的表述,而低价商品促销则应采用相对值优惠表述。
价格越贵的商品,用户判断价值的能力越弱,价格越低的商品,判断能力越强。
二、标签绑架
我们可以使用标签绑架提示用户,你也具有这类标签,应该拥有哪种商品。
简单的讲就是,我们在推广某个产品时
-
告诉用户使用它你就成为了什么样的人
-
什么样的人在使用它,你也是这样的人
比如CHANEL的口红一直卖的很好,因为包包很多女人舍不得买,但口红总买得起吧?在人群中用它,证明自己的生活品质非常好。
三、制造高级感
让你的产品变得高级,但价格又不是很贵,这和上面的标签绑架有点相似。
-
明星用的就是高级的
-
国外火的就是高级的
-
进口的就是高级的
比如恒大冰泉的广告语是——中国女排独家饮用水。让你认为运动员都喝它,肯定很好。
比如妮维雅的洁面奶,京东上的售后评价高达40万。广告文案里有一句——皇家马德里推荐,让你认为外国运动员都用它,护肤效果肯定很好。
比如某知名生鲜网站,80%的商品都离不开“进口”和“国外”这两个概念,让你认为国外的就是好的。
设计文案时,给产品/商品制造高级感,有几个通用的技巧:
-
突出原产地
-
突出英文名
-
突出LOGO
-
出现欧美设计师、工程师
-
专家站台
-
质量认证、提供证书
-
欧美店铺里的陈列照片
四、情感迁移
是指在两种有联系的事物之间,有可能发生感情或评价的迁移。
比如下面这些产品,只要在这基础之上再突出价值,就能提高购买率。
-
漂亮的衣服(让别人认为我们品位好)
-
奢侈品(让别人认为我们生活品质好)
-
宠物的装饰品(让他人认为我们喜欢宠物)
瑞典的“纯粹伏特加”曾经因没有品味,造型丑陋等原因引起美国消费者的反感,致使销量不行。
后来公司聘请优秀摄影师和画家在酒瓶上放上他们的作品,提高了该酒的品味和艺术形象,赋予了消费者自信高雅的感觉,使它成为显示身份和地位的名酒,满足了高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一战后,美国出现了一款专为女士打造的香烟,叫“万宝路”。因广告词太文雅,导致没有男人买,销量一路下降。
后来公司开始转型,用有男子汉气概的男生做广告,迅速吸引了美国大量男士的目光,使其销售量提高了三倍,一跃成为全美第十大香烟品牌。
在产品具有恒定价值的基础上,再赋予情感价值,是一种惯用的营销手段。
比如最上面讲的,1250元的衣服是妻子送给丈夫的生日礼物,可以增进夫妻感情,它属于情感维系开支。
我们推广一个付费产品给用户,通常离不开下面这四点,然后设计情感迁移:
-
生活必需开支
-
个人发展开支
-
情感维系开支
-
享乐休闲开支
五、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小公举我邪恶的想到了一个案例:男女恋爱,开始会说我只进去一点点,女人犹豫很久同意了,结果进去后就出不来了
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比如爱奇艺推出的会员制度:
比如拥有50多年历史的日本清洁品牌DUSKIN,小公举在14-15年曾经为他们策划过一个活动:
百事的销售队伍曾经出现在上海大街小巷、千家万户门前,本来不想买百事可乐的市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买了一罐喝,感觉味道很不错,索性再买几罐让家人尝尝。
设置低门槛,让用户为免费的产品续费,为更好的产品付费。
七、反馈效应
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的一个著名反馈效应的心理实验:
他把被试者分成4个等组,在4个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第一组为激励组,每次工作后预以鼓励和表扬;
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对存在的第一点问题都要严加批语和训斥;
第三组为被忽视组,每次工作后不给予任何评价,只让其静静地听其它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
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且每次工作后也不后也不给予任何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成绩最差者为第四组(控制组),激励组和受训组的成绩则明显优于被忽视组,而激励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学习积极性高于受训组,受训组的成绩有一定波动。
及时对学习和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和活动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激励的效果明显优批评,而批语的效果比不闻不问的效果好。
在生活中,有反馈(知道学习后的测验成绩)比没有反馈(不知道测验成绩),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小公举上篇文章《》,凯叔讲故事推出了一个“凯叔任务”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运营三部曲里的促活,提高用户在线时长。
这样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网络游戏里面总是设置任务奖励,用的就是反馈策略,让用户不断沉浸在游戏中。
掌握了这七条种策略,小伙伴们的运营能力一定能大幅提升!!!么么哒
推荐阅读
丨
丨
丨
丨丨丨
丨丨丨
丨丨
丨丨丨
丨丨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做了五年运营,我总结出7种文案策划技巧,一看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