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 危机公关的变与不变——危机公关首席讲师王丽丽协拜耳 飞利浦 赢创等公司公关大咖独家点评海底捞和美联航事件

背景: 近日海底捞事件刷屏社交媒体,也引起广泛争议。有人认为海底捞公关“成功逆袭”力挽狂澜:“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的态度赢得很多人的原谅,但仍有10%+39% 的人选择“不原谅”或“以观后效”。显然,危机处理真诚道歉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不仅海底捞,Boss直聘,美团,百度等很多企业都在2017年的夏天经历了危机门事件…企业关厂/裁员, 员工纠纷,客户投诉,安全事故人员伤亡,企业诚信,环保事故,甚至管理层的一封内部邮件外泄都可能瞬间引起轩然大波……危机不仅成了品牌杀手,甚至可能成为企业杀手就如著名的美国安然倒闭案。

社交媒体时代危机无处不在,你准备好了吗?

? 危机的本质是什么? 背后的推手是什么?

? 危机发生,道歉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道歉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什么样的危机不能道歉?

? 真的可以转危为机吗?

? 是什么让危机恶化?

? 黄金24小时 (美联航事件案例深度解析)

? 100+实战危机管理干货经验总结及案例深度解析(一个关厂引发的思考)

嘉 宾 简 介

王丽丽 Lili Wang

思玳国际(品牌数字化升级&声誉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

高端论坛演讲嘉宾/双语主持/培训师

前GE消费与工业品集团亚太CMO

欧盟商会市场及传播委员会主席

上市公司品牌与数字化升级顾问

央视国家品牌计划特聘品牌顾问

长江学院/华理EMBA客座讲师

徐筱昉 Grace Xu

拜耳(中国)有限公司

健康消费品企业传播总监

肖丹 Vivian Xiao

飞利浦照明(中国)大中华区

整合传播副总裁

李芳菲 Grace Li

赢创德固赛(中国)大中华区

企业传播总监

东美绪

普莱克斯(中国)

对外事务总监

成俊杰 Jacky Cheng

传声中国营销服务

创始人

活 动 时 间 & 活 动 和 议 程

2017年9月22日 | 坐标:上海

13:30-14:00

嘉宾签到

14:00-14:30

主持人开场,来宾自我介绍

14:30-15:00

社交媒体时代品牌声誉与危机传播的变与不变

· 王丽丽 ·

思玳国际咨询(数字化品牌升级与危机管理)创始人

15:00-15:20

医药行业危机处理案例分析与传播原则

· 徐筱昉 ·

拜耳(中国)有限公司 健康消费品企业传播总监

15:20-15:35

茶歇

15:35-16:20

社交媒体时代危机公关的变与不变

品牌营销&危机公关大咖铿锵六人行

· 王丽丽 ·

思玳国际咨询(数字化品牌升级与危机管理)创始人

· 徐筱昉 ·

拜耳(中国)有限公司 健康消费品企业传播总监

· 李芳菲 ·

赢创德固赛(中国)大中华区 企业传播总监

· 肖丹 ·

飞利浦照明(中国)大中华区 整合传播副总裁

· 东美绪 ·

普莱克斯(中国) 对外事务总监

· 成俊杰 ·

传声中国营销服务 创始人

16:20

活动结束

谁 应 该 来 参 加

市场营销部门管理人员

社媒和内容营销部门管理人员

大型4A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管理层

友 情 提 示

活动为免费报名,梅花网将根据相关性对报名者进行甄选和确认。

由于席位有限,报名额满后将关闭报名。

请带上名片。

策划人必看 社交媒体营销文案写作12步走

合作微信:Epweike-qq

看书多,文笔好就能写出好文案了吗?写出了好文案,作为营销文案来用就一定有好效果吗?现在这个信息爆棚、各路社交媒体猖獗、你的每个受众都可能比你聪明,人人都是记者和主编的环境中。要当一个埋头笔耕的文案还可行吗?

不!相信你也不同意文案就只是文笔好创作文字,文案就只是写出东西而不用顾忌创意和营销策略。如果你想做一名满足现代营销需求的好文案,笔杆子上天入地+创意策划灵感泉涌+内容架构运营运筹帷幄,请看下去。

如何使用12条技巧,让你写出的社交营销文案,更受读者青睐,拥有更多点击和转换率?

虽然我们时常抱怨“点击诱饵”,但也无法完全抵抗住吸引眼球的标题和描述所带来的诱惑,例如:“这个女人把假的影像拍成电影,以突出好莱坞中存在的问题”、“教堂、黑社会和全球橄榄球联盟是相似的”。那么,你在社交媒体上使用的文案,只是用各种方式(如标题党)吸引读者点击进来,就成功了吗?

聪明的社交媒体营销者知道如何使读者自己主动地去了解他的内容。如果你想要在社交媒体上取得成功,为了在其上制作出值得分享的帖子而模仿一些策略也无妨。

为了得到一些指导,我们向创业者和青年创业者理事会中的优秀会员进行请教,他们向我们提供了12条建议。

你的营销团队运用哪些策略来创造在社交媒体上投放的文案,来让人们点击、产生更多转换流量?

青年创业者理事会成员由世界上最具前途的创业者组成,会员只能被邀请加入。理事会与花旗合作,发起初创公司联盟,免费帮助无数的创业者开始进行商业活动。

1. 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营销

Gift Card Marketplace联合创始人George Bousis说到:“社交媒体上的转换非常困难。不仅仅是受同行竞争对手的影响,还因为人们从一个平台跳转到另一个平台上是有成本的。从只是想想而已到想要购买一件物品这之间的跨越非常困难。知道用户要什么,抓住他们的需求,以建立信任。”

2. 保持真实

Roof Diagnostics的创始人Kelcy Pegler, Jr.说到真实是关键。

“打破隔阂,与你的客户直接沟通。让你的客户知道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很重要。要知道你的客户很聪明,他们喜欢和诚实的人打交道。”

3. 目的明确

GradSave, LLC的执行总裁Marcos Cordero说到:“要确保你不是在盲目地发表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记住人们最先为何上社交媒体,可能是为了休息,与他人联络或者找些乐趣,发现些有用的文章。如果你提供了人们需要的东西,便更容易与其接触。”

4. 以一个目标开始

社交媒体营销技术公司Hiplogiq首席技术官Adam Root采用了一个更有策略的方式与客户打交道。他建议:“首先,决定你的行动呼吁口号。接着,考虑你要发文章的网站(不同平台渠道处理方式和效果也不一样)。比起其他网络,Twitter更为流行且能够很好地处理及时信息。Facebook更适合长篇内容。写作不同的标题,在不同的时间发布在不同的网站上。分析结果,将主要的收获运用到未来的文章中去。”

5.为读者而写

Inside Social的Brewster Stanislaw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是我,我会点开它吗?

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Stanislaw建议到:“在你创作的时候,尽量把自己当成读者。是什么促使他们继续读下去?如果你能够成功地了解什么能够使读者愉悦兴奋,然后创作出对于读者喜爱的内容。把你自己当成读者,才能最大化地使读者浏览你的网站。”

6. 写出引人入胜的标题

The Write Life Magazine的作者Laura Pepper Wu认为写出完美文案的秘诀在于标题。“以吸引人眼球的标题开始,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或使他大声笑出来。如果你的标题不够吸引人,你剩下的文案写得多好都不再重要了,因为没有人会点开它。人们总是倾向于后添加标题,但是标题应该得到与后面文本同样的重视。”

7. 关注内容

MobileStorm Inc的 Jared Reitzin警告说: “内容营销的大忌是过度关注营销而忽略内容。”创作客观的社交媒体文章、博客、信息图,内容的价值会以指数增长。

8. 创作容易阅读的文章

Start Somewhere的Leah Neaderthal 明智地分享到:“大部分人不会阅读社交媒体文案,而是略过去。简单地写,确保关键点清晰明了。”

9. 添加分享的内容(引入其他地方看到的优质内容)

记住,并不需要所有内容都靠你独立原创。

Realty ONE Group的Kuba Jewgieniew 分享到:“我们从互联网上收集好的文章和创意,他们值得与用户分享,并会给我们新鲜的感觉。我们要努力地去分享有趣的文章,例如:在二月份,我们可以把阿凡达头像转换成心形。”

10. 激发好奇心

谈到能激发人点击欲望的描述语,你要好好利用这段话,让读者看到这段话,觉得真想看正文来了解更多。

“BuzzFeed和Business Insider这两个平台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Bench Prep的 Ashish Rangnekar说,他们还认为:在标题中设置疑问、引发好奇心、添加与热点有关的关键词、使用一些专业词汇来抓住特定受众,都是一些好方法。

11.号召行动

Edison Nation Medical的Bobby Grajewski 谈到他的策略:“我们经常使用号召行动的口号来激发想法、思考与行动。为了让人们行动起来,我们常常提出反思或者问题,让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

12. 保持持续一致的态度

如果你问digital agency Rain的执行总裁 Andrew Howlett, 他会回答——保持一致的态度。

“顾客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公司的个性。公司的个性和态度保持一致便很重要。熟悉的互动会使顾客更为积极地互动。”

译者小结:

在写一份社交媒体营销文案时,作为营销者应清楚地定位你想对谁营销,通过何种渠道对其营销最为有效?此外,还应努力想出激发他人阅读积极性的题目,与高质量、可读性高的文章内容。

编译:Medori

来源:SocialBeta

-end-

精彩往期

小福利:后台回复“资料”就可获得《广告营销策划大全》的资源哦~

双语新闻 社交媒体会威胁民主吗

IN 1962 a British political scientist, Bernard Crick, published “In Defence of Politics”. He argued that the art of political horse-trading, far from being shabby, lets people of different beliefs live together in a peaceful, thriving society. In a liberal democracy, nobody gets exactly what he wants, but everyone broadly has the freedom to lead the life he chooses. However, without decent information, civility and conciliation, societies resolve their differences by resorting to coercion.

1962年,英国政治家伯纳德克里克(Bernard Crick)发表了一篇名为《保卫政治》的文章。他认为,政治交易的艺术并不卑劣,反而能让信仰不同的人民共同生活在繁荣和平的社会。在一个自由民主国家,人们也许不能想要什么就恰好得到什么,却拥有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自由。然而,没有恰当 信息传播,文明引导和调解,社会转而会采取胁迫的方式来处理分歧。

How Crick would have been dismayed by the falsehood and partisanship on display in this week’s Senate committee hearings in Washington. Not long ago social media held out the promise of a more enlightened politics, as accurate information and effortless communication helped good people drive out corruption, bigotry and lies. Yet Facebook acknowledged that before and after last year’s American election,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August this year, 146m users may have seen Russian misinformation on its platform. Google’s YouTube admitted to 1,108 Russian-linked videos and Twitter to 36,746 accounts. Far from bringing enlightenment, social media have been spreading poison.

本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参议院的听证会上,期间充斥的荒谬和党派偏见言论将会克里克大失所望。此前不久,社交媒体被认为会让人看到政治清流的光明前景,会有准确无误的信息和畅通的沟通,能让人们清除腐败,偏执和谎言。然而,Facebook承认,在去年美国大选前后,即从2015年2月到2016年8月期间,有1.46亿用户通过Facebook浏览了俄罗斯发布的不实信息。谷歌旗下的YouTube视频承认有1108个视频背后有俄罗斯的身影,而推特则表示有36726个账号获得了俄罗斯的支持。这一切表明,社交媒体传播的不是智慧之光,而是散播虚伪之毒。

Russia’s trouble-making is only the start. From South Africa to Spain, politics is getting uglier. Part of the reason is that, by spreading untruth and outrage, corroding voters’ judgment and aggravating partisanship, social media erod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horse-trading that Crick thought fosters liberty.

俄罗斯制造的麻烦仅仅是开始。从南非到西班牙,政治变得越发丑陋。其中一个原因是通过传播谎言和愤怒情绪,瓦解选民的判断以及激化党派关系,社交媒体破坏了克里克认为有利于自由的政治交易所需要的前提条件。

A shorter attention spa…oh, look at that!

人们的注意力更加难以集中……哦,看看这是什么!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does not cause division so much as amplify it.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08 stoked popular anger at a wealthy elite that had left everyone else behind. The culture wars have split voters by identity rather than class. Nor are social media alone in their power to polarise—just look at cable TV and talk radio. But, whereas Fox News is familiar, social-media platforms are new and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And, because of how they work, they wield extraordinary influence.

与其说社交媒体制造社会分裂,还不如说“放大”了社会分裂。2007年至2008年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大众对富有的社会精英财富的愤怒,因为这些精英群体根本不顾及别人。文化战争让选民的划分不按阶层而是按身份认同感。社交媒体并不是选民两极化的唯一罪魁祸首——有线电视和电台也都是帮凶。但是,虽然人们熟悉福克斯新闻,社交媒体是新鲜事物,对其不甚了解。因此,社交媒体反而能依靠其运行模式而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

They make their money by putting photos, personal posts, news stories and ads in front of you. Because they can measure how you react, they know just how to get under your skin (see article). They collect data about you in order to have algorithms to determine what will catch your eye, in an “attention economy” that keeps users scrolling, clicking and sharing—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yone setting out to shape opinion can produce dozens of ads, analyse them and see which is hardest to resist. The result is compelling: one study found that users in rich countries touch their phones 2,600 times a day.

社交媒体通过将照片、个人发表的信息、新闻和广告展现在用户的面前的方式获得收入。由于社交媒体能测算出你的反应,知道如何激怒你。社交媒体收集你的数据,通过算法筛选出最能吸引你眼球的内容,在“注意力经济”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浏览、点击、分享信息。想要塑造人们想法的人可以炮制几十条广告,分析和判断难以抗拒的广告。结果让人震惊:有一项研究发现,富裕国家的用户每天要点击手机屏幕2600次。

It would be wonderful if such a system helped wisdom and truth rise to the surface. But, whatever Keats said, truth is not beauty so much as it is hard work—especially when you disagree with it. Everyone who has scrolled through Facebook knows how, instead of imparting wisdom, the system dishes out compulsive stuff that tends to reinforce people’s biases.

如果这样的社交平台能让智慧和真理浮出水面,那再好不过的了。可是,正中济慈所言,真理与其说是美丽,不如说是艰苦获得——特别是当你并认同意它时。每一位浏览过Facebok的用户都知道这个平台提供的并不是公正的智慧之光,而是加深偏见的强迫性东西。

This aggravates the politics of contempt that took hold,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least, in the 1990s. Because different sides see different facts, they share no empirical basis for reaching a compromise. Because each side hears time and again that the other lot are good for nothing but lying, bad faith and slander, the system has even less room for empathy. Because people are sucked into a maelstrom of pettiness, scandal and outrage, they lose sight of what matters for the society they share.

这种情况激化了在20世纪90年代盛行“藐视政治”,至少在美国是这样。因为不同的立场看到看事实的角度不同,他们之间没有可达成共识的经验基础;因为每一方总是屡次三番地听到另一方说谎、虚伪和诽谤,整个制度没有同理心的空间。由于人们卷入了由琐事、丑闻和愤怒组成的风暴中,无法知道到底什么才是他们共有的社会最重要的。

This tends to discredit the compromises and subtleties of liberal democracy, and to boost the politicians who feed off conspiracy and nativism. Consider the probes into Russia’s election hack by Congress and the special prosecutor, Robert Mueller, who has just issued his first indictments. After Russia attacked America, Americans ended up attacking each other (see article). Because the framers of the constitution wanted to hold back tyrants and mobs, social media aggravate Washington gridlock. In Hungary and Poland, without such constraints, they help sustain an illiberal, winner-takes-all style of democracy. In Myanmar, where Facebook is the main source of news for many, it has deepened the hatred of the Rohingya, victims of ethnic cleansing.

这就会让自由式民主所需的妥协和细腻失去了信任,而散播阴谋论和本土论的政治家反而得到推崇。试想美国议会调查俄罗斯对大选入侵以及刚刚提交第一份起诉书的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米勒(Robert Mueller)。在俄国对美国发动攻击后,美国人开始互相抨击。因为宪法制定者想抑制独裁和暴民,社交平台打破了这份制约。在匈牙利和波兰,由于不受约束,社交网络助长了赢家通吃的民主;在缅甸,很 多人将Facebook用作信息的主要来源,而Facebok平台却加深了族清洗运动受害者罗辛亚人(Rohingya)的愤怒。

Social media, social responsibility

社交媒体,社会责任

What is to be done? People will adapt, as they always do. A survey this week found that only 37% of Americans trust what they get from social media, half the share that trust printed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Yet in the time it takes to adapt, bad governments with bad politics could do a lot of harm.

那么,人们要怎么做呢?人们渐渐适应了,人们总是如此。据本周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只有37%的美国人信任社交网站上的信息,几乎是相信报纸和杂志的美国人的一半。在适应的的过程中,恶劣的政府以及恶劣的政治环境造成的危害也很大。

Society has created devices, such as libel, and ownership laws, to rein in old media. Some are calling for social-media companies, like publishers, to be similarly accountable for what appears on their platforms; to be more transparent; and to be treated as monopolies that need breaking up. All these ideas have merit, but they come with trade-offs. When Facebook farms out items to independent outfits for fact-checking, the evidence that it moderates behaviour is mixed. Moreover, politics is not like other kinds of speech; it is dangerous to ask a handful of big firms to deem what is healthy for society. Congress wants transparency about who pays for political ads, but a lot of malign influence comes through people carelessly sharing barely credible news posts. Breaking up social-media giants might make sense in antitrust terms, but it would not help with political speech—indeed, by multiplying the number of platforms, it could make the industry harder to manage.

社会曾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管理传统媒体,比如出台诽谤法以及物权法。一些人在建议,比如用管理出版商的方式来管理社交平台,让他们对平台上出现的信息负责;要求更透明的运行机制;将其视为可拆分的垄断集团。这些建议各有优点,但需要各方妥协才能实施。就算Facebook把平台信息外包给独立检测机构以验证信息真伪,能用来管理言行的依据也难以厘清。此外,政治不不像其他言论;由几个大企业来决定什么是对社会有利的,这是很危险的。美国国会希望社交平台能公开付费刊登政治性广告的人,然而如果人们随意分享不可靠的信息,这种行为可能会造成恶劣影响。从垄断的角度来看,拆分社交平台巨头可能是个好主意,但这对政治言论毫无帮助——其实,增多社交平台的数量会让这个行业更难管理。

There are other remedies. The social-media companies should adjust their sites to make clearer if a post comes from a friend or a trusted source. They could accompany the sharing of posts with reminders of the harm from misinformation. Bots are often used to amplify political messages. Twitter could disallow the worst—or mark them as such. Most powerfully, they could adapt their algorithms to put clickbait lower down the feed. Because these changes cut against a business-model designed to monopolise attention, they may well have to be imposed by law or by a regulator.

还有其他补救措施,比如社交媒体公司应加以调整,清晰地显示信息是来自朋友,还是来自可靠的信息源。可以在用户转发的信息中传播虚假信息的危害。自动程序经常用作传播政治性信息,推特可屏蔽掉其中最偏激的言论,或加以标注。最为有效的手段是,社交媒体公司修改算法,将标题党内容的位置靠后放。由于这些改革措施与旨在操控人们注意力的商业模式相悖,最好是依靠法律或监管机构来实施。

Social media are being abused. But, with a will, society can harness them and revive that early dream of enlightenment. The stakes for liberal democracy could hardly be higher.

社交媒体正在得到滥用,但是,若是决心管理,社会可以管控社交媒体,并使其回归提供启发民智的初心。没有谁比社交媒体更能主宰自由式民主的命运。

编译:一个活生生的青椒

审校:Catherin0502

编辑:翻吧君

来源:经济学人

阅读·经济学人·电商专题

反转新闻——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上的戏剧场

2016 年 11 月 ,英国《牛津词典》把“后真相” (post-truth)定为 2016 年年度词汇 ,意为“陈述客观事实对民意的影响力弱于诉诸情感和个人信念的情况”。后真相时代下的“反转新闻”往往依据情感上的接近而进行反转。事件的真相在话题中发生着一次次的颠覆重塑,情绪一浪高过一浪 ,公众不关注真相 ,只是着力于道德的审判和情绪的渲染 , 甚至期待反转 ,但一旦真相被揭开 ,公众却已经将事件的原委淡忘。

19 世纪 70 年代 ,美国《纽约太阳报》的编辑主任约翰·博加特把新闻解释为“狗咬人不是新闻 , 人咬狗才是新闻”,在网络环境呈现出泛娱乐化特性的今天 ,新闻突出“猎奇”和“反转”,过度的渲染未经证实的“事实”,“真相”被层层掩埋 ,公众沉浸在意见的交锋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 ,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是一个以接近真相为目标的持续过程。公众对“真相”各持己见 ,对“真相”的把握也就会欠缺。一个新闻事件最先爆出来会以情感风暴的形式引起多数人的关注 ,消息一经扩散 ,便出现“反转剧情”。

前两天红黄蓝虐童案件便出现了这样的反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指:2017年11月22日晚开始,有十余名幼儿家长反映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并提供孩子身上多个针眼的照片。

该事件一经网络发酵,便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一时之间,红黄蓝虐童始末被多家媒体报道,网友们纷纷剧烈抨击,红黄蓝股价暴跌50%。但2017年11月26日晚,北京警方就该幼儿园幼儿疑似遭针扎、被喂药一事进行了通报,显示出之前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新闻消息并非完全属实,报道中提及的多起事件均为谣言或误会,剧情出现巨大反转。

反转新闻展现出社交媒体凝聚微舆论的强大力量。网民意见和信息反馈推动新闻信息不断补充、舆论数次反转、新闻流程多次循环,波及传统新闻传播过程。可以说,社交媒体对新闻进行解构,才大量形成了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反转新闻。

|社交媒体快速介入传播过程

近年来报纸、PC端用户大规模向移动端转移,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微舆论发酵点和集散地。社交媒体的快速介入以及随之而来的信息反馈成为新闻反转的关键,从“香港女婴疑被内地人拐 走事件”中网上专题群开设、数万网民参与就可窥见 一斑。社交媒体形成舆论的速度,令其他媒体可望不可及,它通过三种方式快速介入信息传播阶段:一是隐私挖掘,持续补充信息。信息拼接成为社交媒体微舆论的“利器”;二是人肉搜索,推动舆论反转;三 是标签变换,意见输出。标签化是社交微舆论的关键特征,经网民“标签化”过滤,舆论焦点逐渐偏离事实轨道,输出为群体偏见、舆论攻击等失衡的信息流。

信息反馈成为反转新闻传播过程的核心环节

上世纪五十年代,德弗勒互动过程模式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反馈”正式成为新闻传播过程的一环。随着传媒技术发展变革,尤其是当下移动互联技术引发媒体迅速迭代,以微博、微信、网络直播平台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网民参与新闻传播的首选载体,网民通过充分互动和反馈凝聚的社 交微舆论逐渐成为反转新闻传播过程的核心。首先,对权威信息的渴求成为网民利用社交媒体反馈舆情 的初衷。当“反转新闻”事实扑朔迷离,舆论谣言混杂,寻找事实真相、获得权威表态成为网民的基本诉求。其次,情绪化反馈信息成为网民利用社交媒体反馈舆情的基本形态。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中,不明真相的网民在意见表达中往往夹杂过多极端情绪,呈现出激烈的、非理性的、裹挟式的信息反馈形态。最后,权威媒体和职能机构介入成为网民舆情反馈触 发的良性结果。网民完成意见输出,社交媒体达成传播过程阶段性“使命”,舆情得到响应,反之,新闻继续反转。可见,网民充分参与反馈的社交媒体微舆论场成为反转新闻传播过程的关键环节。

|“多次循环”成为反转新闻传播过程特征

“反转新闻”体现出传播过程不再是信息的单次闭合流动,而是多节点、多循环的过程,新闻事实经过传播-否定-修正-再否定-再修正,直至事件处理,真相揭示。与跟踪报道传播的循环过程不同,反转新闻不是媒体自发自为,而是在社交媒体推动下的“被动”循环的过程。至于再循环过程和循环的次数具有不确 定性,它依赖于事实澄清速度、相关部门介入力度,以及其他舆论事件冲击等因素作用。新闻经由一次或多次反转后,结果可能是事件处理妥当、舆论得以平息;但也可能成为断头新闻、不了了之。在网络“观点的自由市 场”中,正如弥尔顿所描绘的“观点的自我修正”总是姗姗来迟,甚至常常在众声喧哗中变得遥不可及。

|对反转新闻的反思

“反转新闻”既展现了社交媒体时代网民聚合的力量,也显示出民众对事实真相缺位的深深无奈。移动互联趋势下,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持续冲击传统新闻传播流程,网民意见反馈凝聚的微舆论成为新闻事件“反转”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恰恰因此移动互联 时代的新闻传播展现出与传统模式全然不同的形态和结构。新的新闻传播流程,各节点始终贯穿于互联网的多端连接中,网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参与互动、反馈,凝聚微舆论、微舆情,成为新闻事件发展的重要环节,新闻不再是单次传播,而是多次传播几度循环,“反转新闻”本身也成了微讨论话题。

面对社交媒体上纷繁复杂的新闻信息,我们往往切换于观众与编剧这两个角色,既发表着点评,又预设着剧情,但或许我们可以另换一个角色——做一个思考者,对事件本身进行辩证的沉思,将制造新闻的权力还给真相本身。

本文为北大新媒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互联网时代 社交媒体平台成化妆品品牌营销新趋势

◆ ◆ ◆

文:张静

抖音、小红书、快手、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APP已经成为我们手机必不可少的软件。

这些被人们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平台被称为社交媒体平台。据调查,社交媒体平台的绝大多数受众者都是90后乃至00后,可以说年轻一代是社交媒体平台的中坚力量。

社交媒体平台不仅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生活,甚至对化妆品行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橘朵和诗佩妮作为国产彩妆品牌就因社交媒体平台的分享而走红。烟酰胺成分也因为平台的传播而被大众消费者所熟知,前几年被称为“妈妈牌”护肤品的玉兰油也因旗下单品拥有烟酰胺成分受到了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追捧。

社交媒体平台赋予品牌新的发展契机

相关统计显示截止2018年10月,小红书月度活跃用户接近3000万,用户数超过1.5亿。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小红书这类垂直平台越来越受到新兴消费者喜爱。

其实不只是小红书,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实力都不容小觑。在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马化腾在采访时表示春节期间微信全球用户月活数突破10亿大关;新浪微博超过5亿注册用户;抖音日均播放量高达10亿次;快手注册用户也已超7亿人。

对于化妆品行业来说,社交媒体平台的走红赋予了品牌新的发展契机。兰蔻、欧莱雅、资生堂等一些外资品牌因平台被更多的受众所熟知,仅雅诗兰黛DW粉底液在小红书上就有4.5万篇分享笔记。一些国产品牌也因为平台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喜爱,稚优泉就是一个依靠网络口碑传播而走红的本土品牌。

而今年天猫双十一美妆排名前列的大多数都是在平台上比较火的品牌。玉兰油旗下小白瓶系列小红书笔记高达12万;完美日记小红书官方账号粉丝104万;2016年诞生的HomeFacialPro,2017年仅微信公众号就已投放近5000万元软文植入。雅诗兰黛、兰蔻、自然堂等品牌在微博、B站等平台上与众多明星美妆博主都有合作。

社交媒体平台对于比较出名的化妆品品牌来说是锦上添花,不仅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还能够维护消费者的忠诚度。对于一些不是太不出名的品牌来说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可以称之为雪中送炭,品牌可以利用平台的力量,把受众群体转化为消费者。

社交媒体平台的转化率相对于其它营销模式更高,受众群体都是潜在的消费者。利用用户分享打开流量入口,主宰内容和互动,贩卖传播提高用户黏性。明星入驻、KOL拔草种草、素人分享等都是社交媒体平台提高用户黏性的特色方针。

社交媒体为品牌营销模式赋能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社交媒体平台已然成为化妆品营销模式的主阵地,是品牌宣传的一把“利剑”。今年天猫双十一成绩不错的WIS在品牌创立之初就花费近千万在微博展开营销,美妆TOP4的雅诗兰黛,更是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与众多美妆博主、明星均有合作。而这些品牌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高度重视各大社交平台的内容营销

社交媒体平台是化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传承者。明星、KOL、素人在微博、微信、直播网站等平台进行品牌推广或者产品测评,受众群体最后转换为消费者,这种社交营销方法已经成为品牌营销的新方式。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择化妆品时社交媒体平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平台的受众她们会参考社区分享的内容来决定是否购买,特别是对于新兴消费者来说,她们有着与以往消费者迥然不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方式。而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新兴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对于化妆品品牌来说,社交媒体营销与其它营销有着不同的模式。社交媒体平台为商品和消费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获取品牌信息的方式。消费者由以往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主动的去接受、去分享信息。

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宣传营销方式。但是相对于营销方式,品牌应把更多的目光放置于产品,产品的质量是消费者忠于品牌的主要原因。

产品才应该是品牌关注的重点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社交传媒平台显然也没有逃过这个魔咒。有利就有弊。对于现在如日中天的社交媒体平台来说,就有不少网友反映数据造假。

有网友称只要愿意出钱就可以在平台拥有粉丝量、点赞量,微博可以上热搜榜;抖音评论可以作假;小红书更是被爆出两毛钱就可以买到一个粉丝,拥有各种可供选择的“冲热门”套餐。

对于此类现象,社交媒体平台如果长此以往作假不仅会使平台走向末路,还会透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感。如今化妆品市场竞争如此激烈,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本就不是太高。如果消费者再对品牌失去信任,那么这个品牌早晚都会被吞噬甚至于销声匿迹。

无论是流量作假还是为品牌增值赋能,社交传媒平台已经成为化妆品行业中性价比最高的营销模式。但是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产品才是品牌应该重视的第一位。对于只做门面功夫的化妆品品牌,早晚都会被市场所抛弃。只有用产品去说话的品牌才会拥有更多的消费者!

◆ ◆ ◆

新闻学 Day17:自媒体 社交媒体 全媒体

自媒体

社交媒体

全媒体

2018年 10月30日

今天是睡前一背【新闻学】的第17

自媒体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2003年美国发布的《自媒体研究报告》指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网络社区

特点A平民化个性化;B低门槛易操作;C交互强传播快

评价:以“三微一端”为新兴形式的自媒体使得原来处于新闻制造边缘的受众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传统媒体受到自媒体的挑战。受众成为“新闻源”,微内容兴起,加剧了碎片化传播,也存在可信度低、法律不规范、信息良莠不齐等问题。

记忆思路:定义+特点+评价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内容生产和交换平台,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

特点A人数众多,极易形成病毒式传播,营造社交媒体的网络狂欢B自发传播,用户自主传播,传受角色模糊。

评价: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的发展,社交媒体是基于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才得以发展的,社交媒体使话语权下放,有利于营造“意见的自由市场”,是舆论监督的有利阵地,但社交媒体的弱社交关系较多,且言论多样,易出现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

记忆思路:定义+2特点+评价

全媒体

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四种发展模式A全媒体新闻中心模式B“报网合一”模式;C“台网互动”模式;D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模式。

评价:“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

记忆思路:含义+4发展模式+评价

今天是睡前一背第37天,新闻学第17天,

社交媒体网络营销案例分析

1. 微信营销是目前最为成功的社交化营销案例,在腾讯强大巨量的用户群基础上,微信从社交工具向营销工具进行转换。微信营销分为腾讯的自主营销和开放式的营销。微信的自主营销主要是微信工具钱包下的一些营销工具,包括手机充值、理财通、Q 币充值、生活缴费、滴滴出行、火车票机票、电影票、吃喝玩乐、彩票等。其中滴滴打车的营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 2013 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出行的重要因素,更多的人选择滴滴打车,为叫车方便、安全且支付方式更加便捷,避免了没有零钱的尴尬。

2 腾讯的另一种营销方式是开放营销, 开放式的营销则腾讯以自身巨量的用户数据为平台和资源,为其他的电子商务企业所提供的营销平台,例如微信群营销、朋友圈营销、微信公众号营销等方式。具体的方法包括业务咨询、业务办理、相关文章推送的服务。而微信群也成为一些企业为客户和代理商进行交互动的平台,成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朋友圈则是免费的广告平台。从 2012 年 3 月份到 2012 年 9 月份微信用户增长到了 2 亿。由此可见,微信用户的飞速增长,为社交化营销提供了扎实的用户群体,使得微信营销成为病毒式的营销。也使得更多的电子商务企业看到了微信营销的商机,从而加入到微信营销的行列之中。

3 戴尔营销案的若关系营销案例,戴尔进入中国凭借着一系列的营销策略二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大涨,分析其营销策略,戴尔通过弱关系融入消费者的社会网络,在弱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互动、交流,构建强关系,达到扩展影响力的效果。以新浪微博为例,戴尔中国关注的用户,包括了名人、企业、资讯类微博等。如李开复、蔡康永等名人微博,阿里巴巴、百度、企业微博,新浪科技、新营销杂志、新财富杂志等资讯类微博。通过关注这些微博,戴尔中国作为微博账户,可以与其他微博用户进行互动,关注他们的最新活动,了解他们的信息,并且可以及时参与相关的话题,发表意见或进行讨论。

建立消费者的信任。戴尔与消费者之间信任的建立包括了戴尔信任消费者和消费者信任戴尔两个过程。通过戴尔信任消费者,重视消费者的评论、留言,给予消费者积极的反馈,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达到提升品牌的效果。

从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比例在降低 ——全球媒体趋势

路透新闻研究所近期发布了《数字新闻报告2018》。今年,媒体、平台的重点都在发生改变,媒体更加注重高质量内容和读者付费;技术公司除了算法,也在工作中融入信任度、内容质量的概念,以回应外界对技术平台信息可靠性的要求。

文:Mlab

来源:头条媒体实验室

今天先来看看新闻在社交媒体的发展有哪些新的变化:

核心结论

  • 使用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人数不再持续增长,反而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如美国、英国、法国。
  • 消费者开始追求更私密(以及尽可能减少冲突)的空间去交流,使用通讯应用看新闻的人数在上升,如WhatsApp。
  • 巴西、西班牙、美国用户最关注新闻的真假,而德国、荷兰用户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较低。
  •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内容发布者(75%)和平台(71%)有最大的责任来解决假新闻问题。
  • 新闻聚合App的消息推送不断增多,一些用户开始抱怨遭到信息轰炸。
  • 在线新闻的平均付费人数有所增加,北欧的增幅明显。
  • 对于隐私的担忧推动了广告拦截软件的激增。有超过四分之一(27%)受访者的设备安装了拦截广告工具。
  • 美国人和欧洲人希望看到更少的在线新闻视频,而亚洲人倾向于看更多新闻视频。
  • 播客在全球越来越受欢迎。播客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33%)几乎是英国的两倍(18%)。智能音箱继续快速增长,为音频新闻开创了新的机会。

社交媒体依赖减弱

路透新闻研究所的调查覆盖五大洲,将近40个国家。过去七年间,路透新闻研究所追踪了几个主要国家的新闻来源,使用社交媒体阅读新闻的增长势头强劲。然而,今年许多国家的这种趋势已经停止,甚至开始呈下滑趋势。

以美国为例,用户每周从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比例从2013年的27%稳步增长至峰值51%,之后大幅跌至今年的45%。在英国,2013年至2017年使用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比例从20%上升至41%,随后开始下跌。而巴西2016年就出现了下滑趋势。

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比例;右上图例从上到下分别为:巴西、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下降趋势基本上完全是由于Facebook改变新闻推送造成的。美国用户使用Facebook获取新闻的比例降低了9%,年轻群体使用Facebook获取新闻的比例降低了20%。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下降并非出现在所有国家。马来西亚和捷克用户使用Facebook获取新闻的比例就大幅增长。不过多数国家还是呈现颓势。

(2018年初各国用户使用Facebook获取新闻资讯的比例;左列为国家或地区,右列为与2017年相比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Facebook的用户比例自2015年起就总体保持稳定,但用其获取新闻的比例发生了下降。这就说明,要么是用户主动减少了使用Facebook获取新闻,要么是因为Facebook为增强亲友互动、限制假新闻改变了算法,从而减少用户信息流中新闻的数量。同时,用户使用其他平台(如WhatsApp、Instagram和Snapchat)获取新闻的增长态势。

下面两个表显示的是2014年起在12个国家追踪的社交媒体与新闻的调查数据。

(用户使用各社交平台获取新闻资讯的比例)

(使用各社交平台的用户比例)

Facebook在2018年1月改变了算法,旨在加强“有意义的用户互动”,但造成了新闻内容大量减少。之后,诸多媒体表示获得的引荐流量大幅下降。其中,Little Things在2018年初倒闭,Little Things认为Facebook的算法改变为公司倒闭的关键原因。

(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新闻网站从Facebook获得的引荐流量)

其他平台抢占新闻市场份额

使用WhatsApp获取新闻的用户数量与2014年相比翻了两番,WhatsApp在许多国家取代了Twitter的地位。不过在不同国家,用户使用WhatsApp获取新闻资讯的情况大不相同,如在马来西亚占比为54%、巴西48%、德国14%,而在美国仅占4%。

(用户使用各社交平台获取新闻的比例)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平台的增长是因为内容发布者改变了策略,不再那么依赖Facebook。比如说,更多媒体公司使用了Instagram上的故事模式。Instagram故事已经吸引了全球3亿的日活用户。BBC也热衷于使用Instagram,已经拥有480万的Instagram粉丝。

同时,在2018年2月的佛罗里达校园枪击案中,Snapchat还成为了重要的新闻来源,因为Snapchat展示了随后反枪支抗议的地图。Snapchat Discover(Snapchat的新功能)如今在许多国家都获得了18-24岁群体的青睐,在美国、法国和挪威的占比分别为17%、13%和32%。

  • 男,20-29岁,美国

“我发现,原来对于我来说Facebook就是一切,但现在Snapchat和Instagram都在迎头赶上,比Facebook用起来还要方便。”

(Snapchat上学生枪支抗议的地图和BBC的Instagram主页)

如今WhatsApp让新闻传播更方便、让发布者能更好地和用户互动。此外,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大量的媒体机构在用WhatsApp尝试播客、新闻群组、小测试和音频笔记等功能。

为什么用户不再那么依赖Facebook获取新闻?

调查显示这是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户反感Facebook上没有营养的争论和不可靠的新闻,同时他们发现其他平台更加方便,更能保护隐私且不容易造成误解。

公认的一点是,随着自己的Facebook人际网不断扩大,人们不再那么愿意公开分享内容。因此,他们转而在通讯软件上聊天,因为和自己聊天的是“真朋友”。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社交网络的“环境崩塌”(context collapse;人们不能根据社会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言行),这一现象也可从以下调查对象的采访中窥见。

  • 男,20-29岁,德国

“我不常用Facebook了,因为我不想和Facebook上的“朋友”有密切联系。这些人对我不再重要。我和我的好朋友通过WhatsApp交流。”

  • 女,30-45岁,美国

“(WhatsApp上的)信息是发给某个特定的人的,而不是公开给所有人看的。”

调查对象提到了会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寻找故事,但他们随后会把内容的截图或标题(不含链接)分享到WhatsApp上的群聊里讨论。这样做部分是因为想要避免过激的政治辩论:

  • 女,30-45岁,美国

“自从过去几年政治大环境变了之后,我就不再频繁用Facebook了,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政治观点。”

  • 男,20-29岁,巴西

“在WhatsApp上,尽管你可能不同意你朋友的观点,但朋友间仍能相互尊重,每个人都能自由发表观点。与Facebook相比,和朋友在WhatsApp上探讨新闻的气氛要轻松多了。”

扎克伯格承诺要修补Facebook的漏洞,重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Twitter的CEO Jack Dorsey将清理水军和减少网络骚扰列为公司的重点任务。Facebook和Twitter能否重建信任、重塑用户交流模式,明年将至关重要。

Facebook认为降低某些新闻内容的优先等级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必要环节,但调查结果显示Facebook需要小心谨慎。用户仍然很重视获取新闻内容,他们只是想要获得更加可靠、要紧的新闻。受访者表示,讨论正移向其他平台,Facebook最终可能会死于内容空洞。

编译:刘天睿 付君萍

从D&G辱华事件 看社交媒体时代飞速成长的明星公关团队

涉嫌歧视中国传统文化的D&G宣传片截图

作者丨TOP君

来源丨TopMarketing(ID:TMarketing)

前天是Dolce&Gabbana杜嘉班纳(以下简称D&G)这个意大利轻奢品牌在中国最红的一天,热搜榜上一眼望去全是D&G。

图片来自微博@我有一只狗吉吉

不过也可能是最后一天,因为D&G的辱华行径已经犯了众怒。

事情起源于D&G为今晚九点在上海举办的大秀而拍摄的广告片“起筷吃饭”,内容为一位中国模特用筷子吃意大利食物。片中的中国模特表情难看,姿势怪异,并且广告片配音故意使用“中式口音”,并称意大利食物“伟大”。

广告片发出之后即被网民指出涉嫌种族歧视,Dolce&Gabbana的设计师Gabbana在与网友的争辩中公然辱华,称“the country of shit is China”。

图片来源于微博

这位设计师的行为触犯了国人的底线,也直接影响到了今晚在上海的大秀,豆瓣鹅组的网友开始统计原定出席大秀的中国明星,并制作出了一份名单。

图片截自豆瓣

这时候离大秀开场只有不到十个小时,考验明星公关团队的时候到了。

陈坤团队第一个在微博发声,表示不会出席今晚的D&G大秀。

有粉丝在微博爆料,陈坤已经到了上海机场,在接到D&G辱华的消息后,立马坐飞机回了北京。微博中还附上了一张陈坤对粉丝说自己要回去了的动图。

在几个小时之内,所有原定参加D&G上海大秀的艺人都在微博表示不会出席今晚的活动。

章子怡还在微博用表情包怼了一把D&G。

在这一波表态之后,网友又将目光转回到了迪丽热巴和王俊凯身上,因为两人都是D&G的品牌大使,如果公关团队在操作上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国民感情。

迪丽热巴团队在此次公关事件中表现优异。粉丝透露迪丽热巴从下午的腾讯直播开始,就不再穿着D&G的服装,随后第一时间拒绝出席今晚的品牌活动,还直接在微博发布了和D&G的解约声明。

这一举动为迪丽热巴挽回了一些因金鹰节而失去的大众好感度。

另一位D&G品牌大使王俊凯也紧随其后发布了解约声明,并且是两份,一份给品牌,一份给公众。

从辱华消息被爆出到明星全部退出不过短短几个小时,这一次几乎所有参与明星的公关团队反应都极为迅速,不仅在第一时间就做出行动,还为艺人赢得了好名声。

由此次D&G辱华时间,小编联想到了上周末因为金马奖而引发的明星集体发声事件。

在那次事件中,大部分参与的中国明星都在微博维护中国主权,就算没有参与的明星比如蔡徐坤、张艺兴等,也在微博表达了爱国情感,而没有转发共青团微博的林彦俊和陈立农则被公开指责。

微博对于明星来说就是一个公关战场,在经过这么多的事件之后,明星公关团队成长飞速。

相较之下D&G的公关用“车祸”来形容也不过分,不仅没有对中国消费者真诚道歉,还以盗号这样的愚蠢理由来掩饰自己的辱华行径,最后在明星和模特的共同抵制下,今晚的上海大秀成功取消。

经过此次事件,希望D&G品牌,也能向明星公关团队学一学,学会尊重每一位消费者。

最后奉上筷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

央视春晚2014年公益广告:《筷子篇》

Agency:麦肯 上海

-完-

农产品如何运用社交媒体营销 农产品电商自媒体新闻营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几年来中国进一步发展农业,在农产品的营销销售上都了做很大努力,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的农产品选择从社交媒体以及电商平台来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产品知名度,为农产品打造全新的发展渠道和发展方向。那通过社交媒体农产品要怎么做营销呢?

随着电商产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逐渐通过这一平台找到了很好的营销渠道,而微博微信作为比较灵活且用户庞大的社交软件,人群更容易接受新的营销模式,愿意尝试网上订购送门到家的服务,其社交属性可以圈粉可以互动,可以引流到电商平台,进而产生经济效益转化。

一、依托农产品地域特产优势 精准目标消费者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地域特色产品,就是我们俗称的“土特产”,土特产是独一无二的,因其拥有独特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包括土壤、光照、降雨量等等,销往外地如果获得外地人的垂青,那么市场是极其广阔的,充分利用农产品的地域优势和产品特点来定位产品。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找到精准的客户流量,精确计算投入产出比。抓住产品的目标消费者少走弯路,合理利用成本,达到最大化效益。

二、挖掘营销点打造优质文案

营销手段的多样化应用,结合产品实际,可打情感牌、文艺流,利用短视频,美图设计、H5等工具,采用活泼生动、视觉直观且具有冲击力的形式,结合各个节假日,推出抽奖互动、打折优惠等方法,还可以蹭新闻热点、利用名人效应等,推出专题文案,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可以迅速有效地扩散开来,很多文案动不动就破万是很正常的现象。

三、提高产品的文化层次内涵

农业文明是人类历史最悠久的瑰宝,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农业文明更是辉煌璀璨,最大的表现就是二十四节气,它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与易经、中医等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其知识含量和文化覆盖面极广,影响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农产品可完全结合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健康养生、出行旅游、节日习俗等结合起来,既高雅又接地气,这样的文案含金量是极其高的。(本文由178软文网转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