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内容运营最全攻略新手必读二

这可能是小孩儿都能看懂的微信运营教程

二、公众号运营

1. 用户(User)

1.1 用户阶段

Venture认为:一个公众号从无到有,对于用户数量和质量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种子用户期、初始用户期、增长用户期,处于不同用户时期,运营的重心也不同,接下来会详细讨论。

种子用户期:公众号刚建立后,第一批关注的人。是最值得信赖、影响度和活跃度都非常高的粉丝。一般是公司同事、亲朋友好友、合作伙伴等。怎么样让种子用户配合接下来的文章活动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始用户期:通过种子用户朋友圈转发,微信群分享,QQ群传播等积累的一定粉丝。

增长用户期:过了初始用户期,该是大力发展粉丝阶段。这时候推广方法力度要更大,见效要快。目标应该制定更高点。比如说从3000粉丝到1万粉丝,2个月时间。这个阶段有时候需要用到一定付费部分。

1.2 用户类型

根据包子把鼻的整理,用户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积极热情:基本上推任何活动文章都有Ta,点赞,提建议等。

冷静观望:低频的互动,也不取关,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打开。

概率用户:最不可控,可能是偶遇关注的一类人,推文掉粉的那批人

同行:做得好的认真琢磨学习,做不好的呵呵一下默默干自己的吧。这批用户基本上可忽略,因为他在与不在你都要好好做。

死粉:那就是死粉

而我们重点取悦的对象,很明显就是前两种,再考虑如何把握住概率用户,当然因为是“概率”用户,不管你做什么,都是概率事件……

1.3 用户运营

所有的新媒体人都必须擅长用户运营

什么是用户运营?首先就是聊天。当然不是让你毫无节操瞎BB,而是在适当的响应时间内(响应速度),说适当的话(互动方式)。

举个栗子:三只松鼠,他们把客户称为“主人”,自己是小松鼠。不是单单口头上说一句主人就叫好互动,而是贯穿于生产销售的整个环节。

无论你是逗比风骚还是满腹经纶,还是松鼠的“主人疯”,总之要树立一个形象,你的互动会显示出你的风格。不管什么风格都好,印象深刻的就是好风格。(很多同行自嘲说自己就是个陪聊的客服小妹,事实如此,哈哈,这都是命啊~)

接下来,要学会分析和管理用户,给用户贴标签(可以利用带参数的二维码),便于分组,便于精准化管理和推送,偶尔做做用户调查,问答互动,以及聊天,其实都是在做用户分析和管理工作。

最后针对微电商公众号用户运营提出一些特殊的必杀技。在用户下单前、下单时、下单后的互动都可以增加粉丝粘性,不是产品挂在那里就挂着等下单发货了。

下单前,可以主动推荐一些对用户来说更靠谱更实惠的产品(搞清楚这个客户痛点在哪,不要盲目推销,客户要的是低价你往死里说贵的那个怎么怎么好,那么就等着_(:з」∠)_吧);

下单时,活动范围内可减免的可以与顾客协商,让TA觉得有利可图了;

下单后,告知客户相关的产品使用说明或者温馨。

举个栗子:客户购买牛排后,主动发一个牛排制作小视频链接,或者告知牛排储藏方法,都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1.4 用户分析

分析是检验运营结果最好的手段。

微信后台自带有用户增长分析:新关注人数、取关人数、净关注人数、累计关注人数。用户属性分析:性别、语言、省份、城市、终端、机型,根据这些分析可以获知你的用户属性。

比如:99%的用户都是女性,那么你的文章理所应当写一些女性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你每次发文章取消关注人数的变化趋势,以此总结你的文章内容或者文章定位等。

比如:99%的用户都是用肾6,那么你上传图片的大小、排版就应该主要以这个机型为准。

2. 内容(Content)

前面讲的两点,内容和活动,都是为了用户服务,我们不断的变换主题,热点追踪,更换形式都是为了尽量满足不同用户的胃口,不停的组织互动,策划活动也都是为了不停去引导那些积极分子,调动冷静观望的用户,以及尽可能大概率的捕捉到概率用户。

2.1 概述

每天具体推送什么内容,内容上的安排还是得有逻辑的,不断的重复能让用户记住平台的特质,比如“一条”的正文排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互联网er的早读课”的正文开头部分,从内容运营的角度来说找到重复的元素,如首图,正文开头部分,正文结尾部分等,对于传播和留存用户是很重要的。运营过公众账号的朋友都知道,一篇文章的“保鲜度”一般是3天,过了3天后若平台没有好的文章接力,粉丝直降是毋庸置疑的事。

2.2 单图文和多图文的选择

在推送形式上,是选用单图文还是多图文,单图文的好处是每天可以让目标用户集中精力读一篇最高质量的文章,但这个还是得因平台不同而灵活变化,对于资讯类的公众号,单图文的推送难免会显得单薄。单图文和多图文的选择依赖平台特性与目标用户。

2.3 二维码

原生的二维码实在没有什么新意,缺乏辨识度,二维码在一篇正文中还是占到了一定位置的,所以更要与众不同,具有新意,经常更换,现在常见的表现方式有长按和指纹(变相长按识别)。

比如36氪的二维码,作为了一种平面设计的元素;好易家的二维码,很明显地凸显了自己做西餐一站式食材的概念。今年指纹长按识别的特别多,第一次使用的时候觉得挺新鲜,用多了也就平淡了。

二维码的标签可以设计成固定一个样式,重复使用,才有品牌感。

2.4 标题

微信运营标题的取名方法非常重要,毕竟标题党存在还是有一定道理。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的总结,规律总结的很好,这个方法论其实可以自己收藏然后去做后续补充,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运营平时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2.4.1 如何体

最基本模式。一目了然全文阐述了个什么问题,读者从标题就会判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内容?文章的价值几何。如何体和即得收益相结合,会更加挠到受众痛点。标题形式可以模仿。

《技术型营销人必看:Airbnb早期是如何用Growth Hack获得更多用户的?》

《现代营销人进阶之路:如何从零开始成为营销技术专家(Marketing Technologist)》

《如何发邮件请求帮助,并获得超高回复率?》

2.4.2 合集型

合集的好处,往往在于它的归纳总结性强,1篇抵单独看5篇。数字的堆积也给人冲击感和饱腹感。如果还有个好的结构,合集型文章读起来更轻松,因为文章被拆分了,有时看二级标题就能get到点。但你的几个方法趋势确实得有用和给人启发。内容水,别人被标题吸引进来,也会失望,适得其反。

《Airbnb告诉你如何用鸡肋换鸡腿:三种分享型经济的典型案例》

《【盘点】重磅推荐!来自Adweek2014年度Digital,Television,Magazine榜单》

2.4.3 带负面词汇的标题

比如:4个常见错误、5件你应该避免的事。这些负面词汇往往让人警醒,想一探究竟,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一些错误的案例来获得启示。

《如果你的简历石沉大海,看看这8个秘籍》

《关于故宫博物院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是不是比《8个简历制作秘籍》、《故宫博物馆的那些事儿》更让你眉头一皱,想点开文章来消除此时的负面情绪?

2.4.4 加一些修饰词

修饰词有2个作用:1.让定义更明确、独特;2.增加读者的情感强度。

《最好最新的案例库都在这里了|Hunt By SocialBeta》,说案例库,聪明的读者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但我上哪儿不能看案例呢?用“最好最新”来说明这个案例库的特色,你才有一点心动吧。

2.4.5 带有急迫感

“你还没尝试过的”、“最新推出的”…人人都有探索精神,兼具反击验证的心理缺口。会立马想验证下我到底尝试过没有,最新推出的东西我知道了吗。而且,让标题充满急迫感,也是召唤行动的一种表示。你会不会想赶快去验证下,这个视频自己看过吗?真的有趣吗?如果还不知道怎么用,教你一个万能模式:动词+所得利益。

《【案例】这么有趣的航空安全须知视频,你看过吗?》

《学会这些英文单词,你就可以在广告圈混了!》。

2.4.5 赋予珍贵资源被读者独家抢占到的感觉

《FaceBook内部员工工作指南》

《Google程序员薪资探秘》

看到这样的标题,读者觉得你给的信息,他能得到,别人得不到。而且,获取这个独有的信息后,读者会更愿意作为传播源,向别人散布知识(不得不承认:好为人师是本性…)。

李靖有一篇影响甚大的文《【李叫兽】如何写微信公众号文章:文章流畅耐读的奥秘》,如何写微信公众号文章已经够吸引社会化营销人们了,再加上文章流畅耐读的利益引诱和奥秘展现,你是否更想点开探秘,然后分享给朋友们?

2.4.6 解释性标题

专访的关键词赋予了文章独特性,也向读者传递价值和探秘感。再加上数字和如何体来补充事实和知识性说明。

《学生团队如何取得35W销售额:专访南京大学欧莱雅义卖团队Mr.Miss》

2.4.7 嵌入专业性词汇

专业词汇能展现文章的专业价值,还能吸引到精准的受众。

年前的时候,我的小伙伴写了一篇《【资源】HTML5工具篇:10个营销人也能轻松使用的在线编辑平台》,那几天SocialBeta的微信平台上粉丝量暴增,交流中得知,很多都是急切需要制作HTML5的行业内人。

有人担心,如果专业性词汇太冷太偏,或者过于晦涩难懂,点击量都没有,后期效果还会有吗?别担心,有些人并不是你的目标人群,新锐或高精尖的概念,吸引到1个专业优质受众,也比2000个无关阅读量的收益大。

2.4.8 善用双关语和俏皮话,增加趣味性

双关语+网络热词是种很好的搭配,他们互相弥补新颖创意与过度流行间的不平衡。

《当《权力的游戏》遭遇“蠢蠢的死法”,连最悲催的“领便当”也变得萌萌哒》这种,虽然很隐喻,但巧妙趣味足以让人消除消耗脑力的不快。还有种方法是善用转折,让标题更有故事情节和悬念丛生感。

《Instagram上50位KOL晒同款女裙照片,裙子迅速售罄,但FTC说违规了》,看前面的事实还以为是卖裙子的水军软文呢,但SocialBeta说水军违规了。

2.4.9 传递能简单习得和立马速成的感觉

人人都很忙的,不一定有时间和意愿去复杂钻研。如果像SocialBeta一样告诉大家《一篇文章读懂营销本质变迁从广告到SDi》、《7步教你玩转LOGO设计》,你会不会信心满满,读这篇文章就立马get成就?

2.4.10福利帖

标题表明,读这篇文章有福利。2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打上福利的标签,还有一种是隐喻,使用“指南”、“面面观”、“入门读物”。

《2014年度礼物榜单—献给不会送礼物星人的福利帖!!!》

《【招聘福利】高端职位专场:新媒体和营销类职位》

《【指南】关于视觉营销利器 Cinemagraph ,营销人应该知道的概念、案例和最佳实践》

《春节充电:36篇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人荐读文章(职场篇)》

当然,这些文章都可以在SocialBeta的网站搜索到。

2.4.11 代入本地化和渠道特性

试想一下《庆丰小吃是如何做电商的》,杭州人会有共鸣去一探究竟,但放到大口吃肉的新疆或没听过庆丰小吃的国外,还会有人关注吗。

知名地标或者有特色的地点也能带动更大地区的狂欢,《三里屯从此多了一家价格很奇葩的酸奶公司》这样的标题吸引到的可不止是三里屯的人。

2.4.12 借热点东风

网上看到一名新媒体营销从业者徐妍说“我们之所以追热点,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追热点。” 流行是一时的,我们可以借热点的东风来造势,但你原本的内容才是本质。

插一句,前段时间《权利的游戏》第五季播出,Uber纽约立马推出“铁王座试乘”服务,是很好的借热点营销(Uber未赞助…),同样,标题也可以借热点来取。

《世界那么大,你哪都别去了,时趣,要你》

《别去优衣库试衣间了,直接来XX的床》

2.4.13 标题具体化

当你内容太多,无法将所有概念都提取到标题里,或者标题太泛泛而不动人的时候。就要选取文中的亮点来制作标题了。

《除了Toms鞋,你知道还有哪些One for One的品牌?》其实讲了8个买一捐一的品牌,但没看到Toms鞋,很多人是不会来看的。

还有《会跳舞的红绿灯:让等待的时光也美丽的6个创意场景》这种,其实6个创意场景都很有亮点,但不能都塞标题里去,所以选1个为代表,让标题具体化。

2.4.14 引导关注

在很多微信订阅号的内容正开头部分常常看到有“点击上方即可关注”的引导关注banner,个人觉得这种方法在最开始的时候使用还是不错的,但现在大家对微信都比较熟悉了,加不加不重要,重点还是你的内容要足够吸引人,与其在微信的开头部分加上引导关注这样能凸显智商的标识不如用一些让用户记住的重复元素代替。比如杜列斯的图图,每期用每期用每期用,然后,大家就记住了。

极光推送如何成为产品内容运营的高手

本着为移动互联网开发者提供高水准交流平台的目的,极光的开发者沙龙活动第十期在上海INNOSPACE举办,为了让与会开发者能够有更多收获,极光邀请了来自极光推送、同道、简书,以及UCloud的运营专家,从运营所涉及的多个角度结合理论和实战为现场参会者带来了精彩的分享。

UCloud平台运营部经理李斌

UCloud平台运营部经理李斌第一个登场,围绕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做好TO B业务运营,他分享了广告、内容和活动运营方面的实践。并针对如何优化内容传播、广告投放和活动转化率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解。李斌分享了自己总结的TO B业务的运营逻辑,并建议以SQL(Sales QualifiedLeads)取代MQL(MarketingQualified Leads),以此作为运营转化的概念。同时,他还分享了UCloud的实际经验,以差异化运营吸引更多客户的偏爱。

极光效果通负责人师庆华

第二个分享的极光效果通的负责人师庆华,针对很多公司在移动广告投放及买量方面的困扰,师庆华以《“数”说广告运营——如何花对的钱买对的流量》为主题详细分析了目前买量市场的问题与困扰,以及极光效果通是如何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完成高效买量的。

师庆华形象地将网络广告投放比喻为王者荣耀开黑,认为在竞价技术、潜在用户挖掘、运营能力、精准标签及作弊甄别方面都需要得到重视,才能打造合理阵容,达到好的投放效果。接着师庆华还介绍了极光效果通在渠道、用户分析、潜在用户挖掘、素材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

同道高级运营经理吕天亮

第三位分享的是同道高级运营经理吕天亮,他的分享主题是《如何切入用户生命周期的每一个营销点》。他分享了自己多年奋斗在市场运营一线的经验,以自身公众号的运营方法为例子,详细讲解了用户生命周期的概念以及如何捕捉和设置营销点,并就具体活动如何找到切入点加强转化分享了实战经验。

前简书内容运营负责人 tama酱

简书初创团队的成员tama酱最后亮相,曾负责简书内容运营的她,目前正在钻研如何将品牌策略与内容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UGC 社区,如何利用内容打造社区特色》的主题,她表示,每个内容社区最初给自己的定位,都会在后来慢慢被用户影响,甚至改变。比如,快手、知乎、抖音等,都是类似的经典案例,被用户影响和改变时,这些社区都及时发现,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从而才能在最后既保留自己的特色,又能满足用户需求。

极光推送沙龙活动的现场不仅有大咖的精彩分享,更是与会开发者交流的平台,会后众多开发者同四位大咖互动交流,收货满满。为了能让更多的开发者有机会与行业内专业人士交流,极光将在2018年继续推出系列线下沙龙活动,邀请移动互联网领域中,不同行业的嘉宾,从技术、运营等多个角度,为小伙伴们带来更加精彩的内容。

跟九零后一起学互联网内容运营

在正式涉足某一领域之前,一定要深刻理解这一领域的本质。对于运营来讲,尤其困难,因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认知,都会让运营变得不同。

所以给人的整体感觉,运营太过复杂,难以定义和做出精简的解读。

在书中,表达了运营虽然复杂,但是依旧有共通的本质,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当你完全掌握了这一本质,其实产品和行业的不同已经是次要的了,只不过侧重点会不同。

结合之前的兼职经历,初步认识了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以及产品运营。

当然各个板块还可以细分出很多具体的工种,不同的板块也会有不同的展现形式,极为灵活。

内容运营,围绕产品特点持续输出与产品关联性强的内容,可以是文字,语音,图片或者视频,表达形式也可以根据产品进行针对性调整,比如趣味性,励志型,走心型等等,最终目标是通过内容让用户获得价值,在使用产品的同时结合内容增加互动性。

用户运营,是通过各个不同平台围绕用户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互动建立起围绕着产品特征而形成的社区社群氛围,保持用户活跃度和粘性是最终目的,当然还有如何拉取新用户,召回老用户等等。

活动运营,产品为了吸引用户的关注与参与,通常以活动的形式展开会让用户有着更直接的感受,在组织策划活动的时候可能需要结合文案,吸引用户参与,也需要结合用户运营,使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活动的热度。所以活动运营更是一种运营手段的综合体现。

产品运营,产品因为更新或者宣传某个细分的功能,通过文案或者活动或者针对性的对用户进行话题引导等一系列手段,将这一产品更新或者功能表现出来,是一个最综合的运营板块。对于运营人来讲,需要更多的对产品有着深入地了解,并且对运营的各种方式都轻车熟路。

以上是自己对于几个运营基本板块的浅显了解。

当然目前的环境下,还细分出了很多新的运营岗位,比如新媒体运营,淘宝运营等等。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保持产品用户活跃度,新用户拉新,老用户召回,并最终在产品上实现转化。

做一段自己的深度思考,运营最关键的点是对用户心理习惯的把控,挖掘产品与目标用户的共鸣点,并让用户在与产品的互动上获得满足感。

唯有爱与用户不能辜负。

互联网内容运营之道运营的基本流程

在项目的管理中,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质量循环理论叫PDCA循环。这个循环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顺序进行项目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D(Do)执行,根据已知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失败的教顺也要总结,并给予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互联网产品的日常运营中其实也是在使用PDCA循环,在执行运营工作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PDCA循环进行相应的改造,就有了如下明确工作的方法。

首先时明确可量化目标

运营的基础是数据,而运营的目标一定是活跃率和活跃用户规模。因此,在运营的一开始到最后,我们都离不开和数据打交道。如果我们对运营的细节进行拆分,针对内容运营,我们就会关注内容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也就是说有多少用户产生了多少内容,这些内容被多少人浏览和评论过。如果是用户运营,我们要明确初始状态的用户规模和活跃用户比率,并且明确运营的目标值是多少,过程中用户流失的情况是怎么样的等。

一旦明确 运营的初始状态和可量化的目标之后,我们需要找到明确的用户群。例如我们要做一次用户流失后的召回行动,就需要明确定义这一批流失用户,并且获得他们的信息,这才能清楚地了解用户的规模、分布、以及使用什么样的召回手段最为有效。

接下来我们会选用正确的运营方法

如果希望提高用户平均浏览量和人均评论数,我们就需要研究内容运营策略。

如果我们更希望用户登录,而不在意他们到底是要发布内容还是浏览内容,又或是玩游戏,那么用户运营策略可能更有必要。如果我们关注到某个运营转化率很低,或者存在模式上的转换可能,那么就要研究用户场景优化和数据策略该如何介入。

当运营开始之后,我们就会进行运营的自验证

这需要数据的支持,运营应该是一个根据而不是根据经验调整工作,通过数据的表现和我们预期进行对比,研究整个运营过程中用户在什么环节出现数据下滑,或者为什么没有达到、超出预期。

最后,根据数据不断修正运营方法、实现运营的迭代和创新

例如在召回行为中不同德召回方法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如果在运营过程中发现邮件召回的效率很低,而短信召回效率很高,那么未来就可以更多的使用短信召回,甚至相同的召回手段,不同的内容也会带来非常极端的差别,那么就需要研究内容上应该怎么优化。

运用工作需要复合的能力

要对用户心里敏感,了解用户需求。又要有出色的数据分析和研究能力,可用数据指导工作。既要熟知内容生产的逻辑,又要懂得用户运营方法。正是因为运营工作的复杂性,方法论才变得容易被概括。

互联网思维决定企业成败的那些内容运营套路

提到小米,很多人都不陌生。这家2010年4月份成立的年轻公司,第一款手机在11年8月发布,4年内将销售额做到280亿元人民币,到如今雷布斯更是身家不菲。

小米一路走来,似乎创造了一个奇迹,这其实要归功于其当时清晰超前的互联网运营思维。

互联网运营是个庞大的概念,学问多多,做得好了,常会带来令人叹为观止的效果。

对企业来说,一切能够进行产品推广、促进用户发现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皆可算作运营。

运营的核心目标

运营核心任务:流量建设、用户维系。

通过围绕用户开展的一系列运营活动,提升网站流量指标,提升用户的活跃和留存。

三大运营:内容、用户、活动!

内容运营呈现网站或产品内容;方法是采集、创作、编辑、审核、推荐、专题、推送等;

目的在于满足用户对内容消费的需求,以此来传递产品的定位和调性;

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用户运营:以用户活跃、留存、付费为目标,针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了解用户结构并将之细分的运营方案;用户运营的核心维系老用户、吸引新用户、刺激消费。

注意细节

用户运营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他需要研究市场导向,用户心理,关注时事,对用户定期跟踪调研。

活动运营:通过开展活动拉动交易的运营工作;双十一等各种节日促销就是赤裸裸的例子。

运营和产品的关系:运营是为产品服务的,二者相辅相成。不要奢望把一无是处的产品运营的人尽皆知(尽管一坨屎经过运营也可能被人疯抢,但那绝不是运营该有的态度),不过缺乏出色的运营力,酒香也只能深埋巷子中。

最后分享给各位三招,助你打造精准用户

一、用户多维化

通过分析众多消费者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等主要信息数据,将抽象思维具体化,更轻松的捕捉精准用户。

二、构建生动场景

即丰富用户体验,让用户黑转路人,路人转粉,乐于为产品买单。

三、产品功能模块更新,提供多样服务。

分析用户数据,如点击率、停留时长、访问深度、人均浏览页数、跳出率等,借此完善产品,针对不同得用户群体,提供不同的产品内容,有点类似于狡兔三窟的味道。

最后说说微信是如何打败传统运营商的。

微信刚出现时,功能也就是简单地即时通讯,而且投入不菲,因此一开始并没有被广大运营商当回事,这当然是老马乐于见到的。

很快运营商们发现,除了打电话,用户基本很少再用短信,更别说彩信语音,尽管他们那时还是振振有词地说:短信收入没毛病,当时很多人笑笑不说话,如今也确实是什么都不用说了。当然,运营商如今还是那副德性,网络提速让他们在流量上不愁吃穿,只不过这岂非又是过去式重演?

PS:你遇到过最奇葩的运营是什么?

大学生求职互联网内容运营职位的介绍与选择下篇22

上篇我们讲了运营职位的分类、薪资、职业路径,没看过的读者点击下方链接即可查看,本篇我们分享一些关于运营职位剩下的三个话题:五、运营的技能与工具(下篇)六、如何判断我适合做运营吗(下篇)七、运营职位如何入门(下篇)

【正文】

五、运营的技能与技能工具

上篇中我讲了两大类8种运营岗位,每种运营的分工不同,所做的具体工作也有所差别,但是工作中使用的主要工作技能还是通用的。

那么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人来说,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能力,需要学习哪些基本的工具呢?

(一)运营需要具备的能力

1. 内容运营与文案能力

首先界定一个概念,什么是内容呢?虽然我们对这个词很熟悉,但是清晰的界定,有助于头脑中对于内容运营产生更加具体的理解。

内容,就是依托文字、视频、语音、图片等媒介,让我们有所收获的信息。比如今日头条的一篇文章、或者微信读书的一本书,一张微博的图片,喜马拉雅的一条语音,快手上的一条短视频,这些都是内容。

人们日常对于信息的需求,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所以,通过生产内容来吸引用户、实现企业的目标,就成为运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所以,对于一个内容运营人员来说,内容的生产能力、筛选能力、传播能力都是比较重要的。

(1)文案写作能力:

内容生产能力,从广义上是比较宽泛的,比如电影制作、摄影、语音说书都是内容生产能力。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指的就是文案写作,这也是大多数人都容易掌握的能力。本人说的内容能力更多指的是文案写作的能力。这是工作中运用到的最多的能力。

当然,这里的文案能力与我们在学校写作文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学校的作文更多是一种文学性的写作,而文案写作有很强的目的,要引导用户完成特定的目的,比如转发分享、点赞、购买等。因此,文案要具有很强说服力。

在运营这个岗位中,常常要用到的一些文案,比如产品说明与介绍、活动规则、短信推广的短文案、app客户端push的文案等。这些文案各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初入行的人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学习模仿,看大家是如何做的,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其中的规律。

(2)内容筛选能力:

如果你所在的企业是一个强内容运营的企业,比如像传统的门户网站搜狐网、新浪网,财经媒体、科技媒体比如36氪,或者在强内容团队做微信公众号或微博的运营,那么,你需要具有敏锐的发现好内容的能力,这时候需要的不是创作能力,而是挑选内容,挑出那些用户最喜欢看的内容。这时候需要的是研究用户喜欢的能力和对于内容传播性的敏感度的能力。

(3)传播能力:

传播学有一个经典的线性传播模型: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其实,这个模型在今天的实际传播中仍旧是非常适用的。

对于内容运营人员来说,一定要关注传播的效果,也就是发出的文章是否得到了广泛传播,这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所以,内容的传播能力也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内容传播又是最为困难的事情。除了借助强大的渠道以外,另外一个引发传播性的方面,就在于内容引起用户的共鸣方面。这实际上,还是涉及到内容的创作能力,或者内容的组合(通过把已有的内容重新组合整理)。

【在以上三个能力方面,每种能力都是比较重要的,对于内容运营来说,这都是工作的核心技能,如果能够综合运用这三种能力,那么,内容运营这条路上,你会更加出色。】

2. 活动策划与执行能力

活动运营是运营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团队或公司面临短期业绩压力的情况下,活动往往是一个快速突破的手段。所以,对于运营人员来说,活动的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一定要强。

活动策划,包括确定活动的目的、活动的主题、活动的规则、活动的时间进度、活动的资源、以及活动可能的风险点和备选方案等的通盘考虑。假如你要做一个针对大四毕业生的留念活动(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就可以参考上面的几个点去考虑。

活动策划过程中,对于约束条件一定要重视,就是这个活动是否可落地?时间是不是来得及,资源有没有,人员够不够?这些都要考虑进去。否则,你的活动方案再好,落地不了,这个工作就是白做的。相反,如果你的活动方案并不是那么具有创意性,但是可落地,也要胜过前者。

在活动运营中,做好备选方案(预案)很重要。企业中,活动的策划人,往往就是活动的落地人。绝大部分时候,这两者都是合二为一的,所以,在策划阶段,你就要考虑到活动执行者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对于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做好备选方案,有了备选方案,当活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切换。就可能有效避免中途的失败。

活动策划能力很重要,执行能力更是重中之重。活动的执行能力,包括在活动前和活动中的执行。

在活动前,你可能要寻求设计人员开发活动页面、活动物料,寻求开发人员开发活动页面,寻求市场部门或者外部资源方的推广资源支持等。这其中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如何争取到合作部门同事的支持,保证活动的进度,都需要良好的沟通协调。

在活动中,不仅要时刻关注活动的进度,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调整修补,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与用户沟通的的工作,不仅包括主动与用户的沟通,了解他们对于活动的态度建议,还包括用户因为参加活动遇到问题时主动的咨询。这就需要部门内同事、下属,或者客服部门的配合。这其中方方面面都有很多细节的事项、甚至是非常琐碎的事项,都需要综合把握,这都是对于你执行能力的考验。

3. 数据分析能力

对于一个产品人员或运营人员来说,数据分析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数据直接反应你的工作成果,对于内容运营来说,内容的阅读率、转发率、分享率是对于内容最好的评估。对于活动运营来说,活动的参与人数多少、转化效果如何,是考察你的工作成果甚至是能力的一个直观的反映。

所以,运营人员要具备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其实对于运营层面的数据分析工作,并不是那么复杂和难以操作。工具excel就足够了,一般所做也就是使用柱状图、饼图、曲线图来体现增长率,进行简单的同比和环比分析。

其实,这里重要和困难的不是对于数据如何操作,因为数据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数据量也不大,对于运营人员来说,重要的是从数据背后去分析原因和结果的能力。比如,某次活动的增长是不是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是超预期的还是低于预期的?活动效果如果超出预期,要问是因为什么因素,是因为哪个环节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这个措施对于后期的同类工作是不是可以有通用的借鉴作用?如果活动效果不好,那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很多时候,这些分析,都必须结合数据才能有一个更为可靠的分析。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运营的数据分析,重要的是分析事件本身,而不是过于把精力放在对于数据的操作上。所以,大家不要有误区,一听到数据分析就觉得比较难,比较高大上,自己搞不了。

4. 产品能力

运营人员应该具有一点产品经理的能力,比如画原型、画流程图、思考用户体验等。

关于这一点,很多人可能会有点疑惑。但是,学长要告诉你的是,产品和运营的工作虽然有较大的差别,但是,无论产品经理还是运营面对的都是用户,这个基本工作对象是相同的,那么,很多考虑问题的基点就是相同的。

从实际的工作内容来说,运营在做一个活动的时候,活动页面的需求是自己提出来的,那就需要落实到流程图和原型上,这时候不能去找产品经理说,你给我做一个这个流程图和原型。这时候对方愿意与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沟通成本也很高。所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再好不过了。

另外,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你逐步学习建立产品思维,对于你的升迁,对于你成为管理者也有极大的帮助,试想如果你有一天成为一个管理产品和运营的leader,如果只懂运营不懂产品,和两个方面都懂一些,哪种情况更有利呢?

(二)运营需要学会的工具:

运营人员需要根据具体不同的运营职位学习一些相应的工作技能工具。

对于内容运营来说,可能需要学习一下PS(photoshop),这一点不是必须的规定,而且企业招聘的时候往往也很少提出这个技能要求。但是就学长的经验,掌握这个技能是极为必要的,因为无论微信还是微博运营,都需要为内容配图,这个过程中,一张图片简单的处理,如果你会ps就会是一分钟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不会,去求助设计人员,这个时间成本就比较高。

对于活动运营来说,思维导图一定要学会使用,一般用X-mind就够了,它可以帮你理清思路。另外,要做时间排期的话,可以了解一些项目管理的工具,比如Microsoft Project,就学长的经验,用excel就足够了,但是,你要了解项目管理工具的思维。

对于数据分析来说,可以了解一些数据分析的平台,比如talkingdate、诸葛io、growing io,神策数据等,主要是了解运营人员分析数据的思维框架。具体的工具,对于初阶的运营,学会用excel就足够了。不过,有机会接触公司的数据库,那么学习一下sql语言,无论对于自己实际的工作,还是以后找工作都是一个大的加分项。

当然,如今大数据非常火热,如果你以后想在数据分析这条路上发展,可以学习SPSS软件,甚至学习一门数据分析语言,比如R或者python语言。但是,如果不是要走这条路,对于运营来说,excel就够了。

另外,就如上面提到的,一个运营需要学习产品经理的一些工具和思维。工具方面,比如做流程图的visio,做原型的axure都可以学习一下。这些工具的使用其实都比较简单,有的花费1-2个月就可以学会,有的花费一天就可以学会。

其实,让大家学习工具,一方面是为工作做准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了解这种工具背后的思维方式。当你学会使用工具之后,这种工具背后的思维就会对你既有的思维形成新的塑造。这种塑造可能会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你可能都不会体验到它的妙处,实际上它却能悄无声息的帮你解决了很多问题。

总之,对于技能工具来说,多学一点没有坏处,技多不压身,而且,更多的技能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套用那句俗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用在这里一点都不虚。

六、如何判断我适合做运营吗?

关于是否适合一份工作,在产品经理的选择这篇文章中,我就说过一个大的原则:没有谁适合与谁不适合的问题。问题在于你愿不愿意去尝试,去努力。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很多你认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只是*你认为*做不了。这是一种自我设限。

当然,非要给出一些判断和参考依据的话,还是从兴趣和动机两个方面来说:

1.兴趣方面:

兴趣方面的判断,主要靠实践和尝试。不过,运营不像产品经理,如果没有一个实际的工作环境,尝试起来可能不太容易。不过,还是有一些参考建议给到大家。

我觉得主要去看两个方面自己是否有兴趣,第一个是内容方向,第二个是活动方向。在这两个方向去尝试做一些事情,看自己如果比较感兴趣做,我觉得就可以去选择运营这个职位。

内容方面,你可以学习尝试写一些东西,比如为某个产品写一个产品说明,就某个社会热点话题写一篇文章,或者根据别人的观点组合一篇文章,如果你对这样的事情不厌烦,至少能够完整的完成。我觉得你就可以考虑。

活动方面,把自己代入工作角色,最简单的假设你现在开了一个淘宝店,你要开展一次促销活动,这场活动如何做。你能通过思考、网络搜索,形成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比较有意思,那么说明你是有兴趣的。

2. 动机方面:

在上篇产品经理的岗位选择中也提到过,现实世界总是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不可能什么事情都顺遂你的心意,而且常常是与你期望的结果相反。所以,很多时候,根据兴趣来做自己的人生选择是一种奢侈。对于工作来说,更多的时候,我们采取“干一行爱一行”的态度,会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更好。

对于运营职位的选择动机,我觉得薪资仍旧可以一个重点考虑的因素。虽然在前面我说过运营的薪资会比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要低一些,但是比起传统行业的很多同等职位,薪资还是高出很多。从这个角度,我觉得大家也可以考虑运营职位。

七、运营职位如何入门?

关于运营的入门,也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来做一些事情。

1.理论方面:

可以看一些书籍或者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看一些运营的文章,不过,我觉得还是以系统的看书比较好。这里推荐三本书:

推荐一:《参与感》黎万强

这是小米早期的运营负责人黎万强写的一本关于小米运营的心经,这本书会帮你你形成对于运营这个岗位最直观的感受。让你了解做运营是一种什么体验。

小米从2010年创立,发展到今天的独角兽企业(马上要上市),作为手机行业的一个门外汉,到今天的销售额名列前茅,运营方面还是可圈可点,曾经在一段时间,小米的运营被人们奉为至宝是有它的道理的。

推荐二:《从零开始做运营》张亮

这本书侧重于对运营整体框架的介绍,会帮你对运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推荐三:《运营之光》第二版 黄有璨

这本书重点在于运营思维和运营方法的介绍和运营整体框架的介绍,很多运营方法可以直接拿来采用,可以作为运营一个很长阶段工作的案头书。

2. 实践方面:

实践方面也可以从内容和活动两个方面选一个切入。

(1)内容运营方面:

可以研究一些所谓爆文的写法,标题的写法,互联网文案的写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李叫兽的公众号,翻翻历史记录,会找到一些互联网文案写作的文章,比如X型文案和Y型文案。

这里重点在于研究,看看企业需要的文案怎么写,互联网文案的写法是什么,看看一些写的好文案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模仿应用。

这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尤其是文字写作,对于大部分人是一个高门槛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稍有突破,就会比别人更有职场竞争力。

(2)活动运营方面:

活动运营方面的实践,可以采取上篇介绍的研究app产品的方法,下载一类产品,比如互联网金融,或者阅读类app等,看看这一类的产品,上面都有哪些活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都有哪些模块,它的活动规则如何写的,活动的机制是什么,你是否能够思考出它背后的逻辑,然后把这些思考总结写下来。

这些实践尝试不仅可以作为对于运营职位入门的一些基础工作,也可以作为面试时候的谈资。当你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谈出这些东西的时候,你面试的成功几率就会直线上升。

做内容运营如何建立互联网运营知识体系

想学运营,首先你自己要了解知道运营,运营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常见的运营方法、工作内容和流程,打造属于自己的运营知识体系。

1、运营的定义

一切能够进行产品推广、促进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都是运营(指互联网产品运营)。

运营目的:让产品活得更好、更久。“活得更好”是通过推广、活动等一系列的手段提升产品运营数据指标;“活得更久”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研究完善产品功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2、运营核心任务:流量建设、用户维系

流量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推广、活动提升网站的流量指标,指标包括PV、UV、转化率等,SEO是提升流量的重要手段;用户维系是围绕用户开展的一系列运营活动,提升用户的活跃和留存。

产品运营包括三大类: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

3、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是指通过创造、编辑、组织、呈现网站或产品的内容;内容类型包括图片、文字、视频、音频;运营手段包括采集、创作、编辑、审核、推荐、专题、推送等;内容运营的核心是持续制作、编辑及推荐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

内容运营的目的在于满足用户对内容消费的需求,以此来传递产品的定位和调性;一定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的。

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a、获取信息性质,新闻资讯类文章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如: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等;

b、生活娱乐性质,明星娱乐新闻可以打发无聊的时光,比如微博、糗百、游戏等等;

c、知识学习性质,了解外部科普知识,增加见识,比如知乎、果壳、学习网站、逻辑思维等等

d、消费决策性质,通过别人专业人士的推荐,来决策自己的消费,比如什么值得买,小红书、豆瓣评分等等

内容运营的目的还是传递宣传介绍产品,自媒体内容就是宣传介绍自己,一样的性质,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产品,了解认识我们的产品,并使用我们的产品。

4、用户运营

用户运营是以网站产品的用户活跃、留存、付费为目标,针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掌握用户结构,细分运营方案;用户运营的核心是开源(拉动新用户)、节流(防止用户流失与流失用户挽回)、维持(维持已有用户的留存)、刺激(促进用户活跃甚至向付费用户转化)。

用户运营需要研究用户心理和行为,把握运营现状,跟踪活动,关注用户事件;定期用户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加强和用户的沟通,通过对各渠道的用户的进行检监测,配合数据分析,提升用户运营数据指标。

5、活动运营

活动运营是通过开展活动拉动运营数据指标的运营工作;活动运营内容包括活动方案撰写、活动流程设计、活动规则制定、活动成本预估、活动预期收益、活动效果统计、活动改进措施。

首先要确定活动目的(品牌传播、APP下载量还是订单量),然后思考活动的相关文案策划(活动文案、活动流程和活动规则),再者协调各部门资源(市场部资源合作、技术部技术支持、财务部资金供应等),最后活动结束要总结分析(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过程中哪些做的不好,效果怎么样都要总结分析)。

6、运营和产品的关系

支持书中的观点:产品和运营紧密相关,是相辅相成的。运产品要了解功能开发、测试、上线后功能和设计对用户有没有更好用,如果没有使用,要考虑其原因;要掌握产品的流量数据变化,掌握所有可以提升运营数据的手段,了解做的工作对指标有没有帮助,是否还可以持续提升效果,是否需要将运营手段固化为产品模块;永远不要奢望可以对一无是处的产品进行运营;永远不要以为产品的设计完美到无需运营。

广州筷云(股份)电商专为企业解决互联网+咨询、技术方案和平台运营。

广州筷云电商的互联网+方案涉及:智慧农业、智慧商店、智慧社区、工业互联网应用、跨境电子商务生鲜食品行业、商业零售(连锁)、产业(批发市场)、互联网金融、泛房地产、汽车后市场、健康/珠宝行业、餐饮娱乐行业、美业O2O市场等多个领域。

广州筷云电商专为企业打造B2B、B2C、C2C、O2O等不同商业电商平台模式。

大学生求职互联网内容运营职位的介绍与选择12

关于这个主题共有7个部分,由于篇幅较长,分为上篇和下篇来写:一、什么是运营(上篇)二、运营的发展与成长路径(上篇)三、运营的薪资情况(上篇)四、运营的工作内容(上篇)五、运营的技能与工具(下篇)六、如何判断我适合做运营吗(下篇)七、运营职位如何入门(下篇)

一、什么是运营

运营,是互联网企业的三大主要岗位之一。但是,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这个职位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岗位。在一个初创的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不能没有产品和技术,但是运营人员可以暂缓招聘。因为在产品还没有上线的时候,运营的施展空间往往很小,此时设置这样的职位是资源成本的浪费。运营的工作基础,是依托于已上线可使用的产品。

不过,当公司的产品一旦上线,运营就是极其不可或缺的,在产品和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尤其如此。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发展越大,越是需要配备更多的运营职位。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中型和大型公司里面,运营的岗位会更多。

那么什么是运营呢?互联网行业有一些说法,学长记得有一个说法比较贴近运营的实质,运营就是在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关联的一切手段。

因为任何互联网产品,都要有一个最低的目标,就是一定要有用户量,哪怕没有收入,但是只要有人用,一切就有可能。这个是从互联网诞生之始,业界就一直持有的一个逻辑。很多公司就是在这种逻辑下成长起来的,无论是三大门户还是腾讯、京东等。

在互联网早期,互联网产品不丰富,一个能够帮助人们提高效率或带来便利的产品往往靠产品特性就能带来自然的用户增长,但是,如今产品超载,同类产品层出不穷,竞争激烈,只有部分非常有特点的产品才能做到可观的自然增长,对于大部分产品来说,需要运营的深度介入,才能帮助产品实现用户快速增长的目标。

这就有了应用各种运营手段而产生的运营工作,比如:活动运营、内容运营、产品运营、社区运营、新媒体运营、流量运营、社群运营等。相应的也就有了这些运营工作相对应的运营职位的设置。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运营在汉语体系中,是一个非常口语化的词语,人们使用的场景和频率本来就比较高。因此,在互联网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中,也往往被人们常常使用。比如人们常常说企业的运营,还有传统行业说的运营,但是,这都与互联网中的运营有很大的区别的。

企业的运营,它的范围更加广泛,涉及到企业的业务成长的管理,概念的外延会更加宽泛。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个特定的范围界定。我们这里仅仅说的是互联网行业中的运营(及运营职位)。

二、运营的发展与成长路径:

运营岗位的从业者,也有一条明晰的基本职业发展路径:运营助理——运营主管——运营经理——运营总监(COO)。

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尤其是文科类或者技能属性不强的专业的同学,运营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这个岗位的起步门槛相对来说并不高。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掌握相对比较容易。所以,如果你不是技术开发人员,对于产品又没有兴趣,那么,运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运营这个职位的工作,要做出大的成果又不太容易,如果你进入互联网行业之后,往往对一些现象级的刷屏传播活动赞叹不已,比如常常刷屏的网易系活动。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少数,绝大部分人做的事情,并不会都能够产生这种效应。当然,如果你能够有类似的案例,那么,在职场江湖的地位就会迅速提升。不过,大家也不要灰心,这个世界,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常规的工作,产出常规的成果,也没有必要因此而焦虑。

当然,如果你入行一段时间后,发现不喜欢运营这个工作,也可以再进行职业转换,转去做产品经理。或者,运营工作本来就有很多的分类,你可以去尝试不同属性的运营职位。

三、运营的薪资情况:

相对来说,运营的整体工资水平要低于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不过,差距也并不是很大。对于运营的工资情况,我们可通过招聘网站大致了解一下。

拉勾网的数据可以做一个大概的参考,一般来说,助理级别的薪资水平从4k-8K之间(月薪),主管级别的10k-18K之间,经理级别的从20K-35K之间,运营总监30-60K甚至更高。当然,这些范围只是提供给大家一个基本的参考,企业中的情况千差万别,工资情况也是差异巨大,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新媒体运营,同样一个名称的职位,有的公司会给到10k+,有的只给到4-8k,这个背后的差异,更大的可能是基于这个公司对于新媒体运营的理解和重视度。如果这个公司觉得新媒体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会给予高薪资来招聘能力更强的人。

相反,如果企业觉得新媒体是个可有可无的工作,往往是并不重视这个部分,可能招聘一个人的目的,只是为了把微博和微信管理起来,觉得我们不能少了这个部分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去了后面这个工资低,不重视新媒体运营的公司,就是一个比较差的选择。你既无法拿到一个更高的薪水,而且,由于公司不重视,你没有资源去做事情,也很难出成果。所以,从工资收入和个人发展的双重角度来说,对于同一个岗位,大家尽力去工资更高的那个企业面试就职。这样的机会可能更少,需要花费一些等待的时间成本,但是,这种等待成本,是值得的。

(图文无关)

运营的工资水平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的公司之间,而且表现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甚至不同属性的运营岗位之间。同样一个运营职位,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薪资水平的差距会在2-3倍,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这种差距更大。这种差距与你做的实际工作和能力无关,仅仅是因为处于不同的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要去北上广深杭的原因。

另外,从运营的属性来看,不同属性的运营工作之间的工资也会有差异,新媒体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之间的工资也会略微有差异。不过,这种差异没有地域和公司之间的差异大。

四、运营职位的种类、工作内容

关于运营职位的分类,前面已经提到过,在这里再细致的讲一下,对于每个类别的运营,具体工作内容还是有区别的。

就目前企业中实际存在的需求和设置情况,主要的运营工作和职位有:产品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新媒体运营、流量运营、社群运营。

对这几个运营职位归类的话,可以归为基本类和手段类两类运营职位。前面四个可归为基础类运营职位,这是一个公司优先需要配置的职位,所以,这几类岗位的总体市场需求也相对更多。后面4个可归为手段类运营职位,这些职位有的公司有设置,有的公司可能没有,所以,总体的市场需求会小一些。

另外,上面分类中的几类运营,既是一个职位名称,也是一个工作任务名称。比如活动运营,既可以作为职位名称理解为活动运营主管(经理)之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活动运营这样一种具体的工作。其他几种运营也一样。

下面就逐个来说一下这些职位实际的工作内容,以便于同学们做参考。

(一)基础类运营(职位):

从运营的基础岗位来说,产品是运营的基础,用户是运营的对象和基本目标,所以,这是两个基础的职位。活动和内容几乎是一切运营中都需要用到的最为基本的手段。

1.活动运营:

活动运营,就是借助于各种活动来提升产品数据、达成一些短期目标快速实现的运营工作,它是一种偏短期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活动选择有促销活动,红包活动,优惠券活动、抽奖活动等等,这些都是活动运营。

一个完整的活动运营,包括活动开始前的方案的策略、物料准备、活动开发等工作;活动进行中活动的执行、活动监控与优化迭代;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与效果评估。

因此,大家可以看出,活动运营是一个对时间性要求非常强的工作,对于运营人员来说要有很强的时间进度把控能力,积极的沟通能力和资源协调的能力。

活动运营一定是非常关注数据的。活动做得如何,最终要通过数据报告体现出来。所以,对于运营人员来说,要有基础的数据分析能力。不过,作为大学生同学来说,也不用特别担心。这些都是一些基础的容易掌握的能力。

2.内容运营

内容运营,其实就是持续关注内容从生产到消费再到流通和传播的全过程,并通过自己的撰写、编辑、组织加工、外部渠道传播等一系列手段去更好的促进这个过程的发生。【1】

如果简单通俗一点说,内容运营,就是通过写文章、发文章、让用户看你的文章来帮助产品实现传播和转化的工作。只不过,这里的写文章不是狭义的文学创作,而是范围更加广阔的文字写作,而且主要是服务于企业目的的。比如,微信公众号发文章、发微博就是典型的内容运营工作。

在现实的企业中,内容运营其实更为复杂,也更为功利,内容创作并不是每个人、每个公司都有能力的,很多人和公司做的信息的搬运工——复制、粘贴、整合。但是,这也不妨碍他们借此达到企业的目标。比如今日头条,自己完全不产生任何内容,但是,它通过技术手段,给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内容,同样可以成为内容领域的巨头。

所以,内容运营并不简单是写的问题,学会如何把握人性心理,写出或者整合出有传播性的内容。这才是更为重要的能力。

对于内容运营来说,需要关注的指标是,内容的阅读率、传播率、分享率、转化率等指标。

3.用户运营

用户运营,就是对产品的用户群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精细化的运营,一般的做法,首先进行用户的研究,了解自己公司产品的用户属性,包括用户的通用属性,比如人口特征、地域分布、男女比例等,还有用户的特有属性,比如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的生命周期进行针对性的运营。比如,对于新用户、老用户、忠诚用户、流失用户分别采取什么运营手段来获取用户价值最大化。

开展用户运营工作的手段,可以利用活动运营和内容运营等基础的手段。也可以利用社区、社群等平台。

其实用户运营是一切运营的出发点,因为,一切运营的目的,就是维护好用户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让用户和产品形成持续稳定的链接。

用户运营一般关注的指标通常有用户留存率、用户的活跃度(包括日活DAU和月活MAU)等指标。当然,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体现收入的终极指标——ARPU值,也就是每用户平均收入。这里更多的是用户“质”的指标。

4.产品运营

产品运营是一个工作内容相对宽泛的岗位,它的实际工作内容,既可能包括用户运营的工作,也可能包括活动运营和内容运营。它主要是基于提升产品数据这样一个核心目标出发的,这里的数据可能是用户数量,也可能是收入指标。总之,在这一目标之下,具体的运营手段并不是最重要的,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好猫。

产品运营需要更多的了解产品特点和产品的生命周期,采取适合当下阶段实现产品目标的手段,这可能是短期的活动运营,也可能是持续的内容运营,也可能是用户成长体系的建立,长期运营机制建立,比如积分体系、会员体系、推送机制的建设等。

对于产品运营来说,需要关注的数据指标,包括下载量、注册量、活跃用户数、付费用户数、忠诚用户数等。这里更多的是用户的“量”的指标。

(二)技能型运营(职位):

1.社区运营:

社区运营是基于各种BBS、贴吧、论坛应运而的运营工作。因为这些产品,曾经在互联网特定的时期,聚集了大量的用户,而用户就意味着流量,就意味着更多的点击量和广告收入。

对于一个类似社区类的产品来说,如何保持用户的活跃度和黏性,也是需要进行运营的,这就需要有好的内容来让用户消费,比如贴吧的帖子,或者快手的视频,也需要好的激励机制,让用户有一直留下来的意愿(留存)。

所以,社区类的产品一般会有这样的岗位,比如知乎、豆瓣、快手等。当然,有些偏重使用内容来吸引用户的产品,往往也会建立产品内部的小的自有论坛,因此也会设置这样的岗位。

至于社区运营的工作内容或手段,仍然是前面说过的两个基本工具:活动和内容。当然,对于一个社区来说,用户激励机制和成长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荣誉体系、积分体系等。

2.社群运营

随着微信成为国民级超级app,微信群成为我们每天都会离不开的交流空间,也成为一些企业运营关注的对象,对于微信群的运营,实际上就是社群运营主要代表。

其实在微信群之前,就有各种各样的QQ群,只不过,QQ群一般的运营主体更多的是个人,没有被企业所重视。到了微信时代,因为微信随时在线的特点,就使得一些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对群的运营重视起来。

所以,通常的社群运营,就可以简单理解为如何把一个个微信群运营起来的工作。微信群的发展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从热热闹闹的创建,大家都比较踊跃发言,到很多人的潜水,逐渐冷淡。

但是,毕竟一个个群后面都是一群特征属性非常相似的人群,如果让一个群能够保持持续不断的热度,而不是短期的热度,这样的群,对于传播企业的声音,实现企业的目标,还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微信社群的运营,主要涉及到群规则的制定,群氛围的维护,群的活跃度的提升等一系列的工作。这需要提供有价值的内容,需要话题运营能力。

3.新媒体运营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而言的一个概念。新媒体运营主要是通过微信、微博、贴吧、头条号、知乎等新兴媒体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

由于互联网媒体传播的低成本、快速性、广泛性等特点。这使得它们往往可以做到以极低成本吸引大量用户关注的目标。比如如今的直播答题,通过一场100万奖金的直播,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吸引百万级别的用户。这就是新媒体的魅力。

目前主要的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主要是微信订阅号的运营和微博的运营。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内容媒体的运营,比如今日头条的头条号,腾讯的企鹅号、百度的百家号、知乎等等。

新媒体运营的关键,实际上还是在于内容,就是通过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再逐渐把这些用户转化为企业自己的产品的用户。由于新媒体的上述特性,如果运营得当,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且,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的组织,对于盈利的追求和降低成本的追求,如果有免费的流量获取渠道那当然求之不得的。

4.流量运营

从宏观方面来说,一切运营的目的,核心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流量的问题,这也是产品和用户运营中的“拉新”概念。

流量这个概念在如今的话语体系中,一般有两个场景,一个是我们说的手机流量,这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概念。而这里我们说的流量,实际上是一个虚指,指的是那些通过内容、交易、活动等聚集起来的人,比如微信有近10亿的用户,对于微信平台自身来说,更多的是一个用户的概念,但是对于微信之外的人来说,这就是巨大的流量。

流量的运营有免费流量的运营,也有付费流量的运营。免费流量的运营,比如新媒体中微信、微博的运营、贴吧的运营、知乎的运营,主要就是通过提供优质内容,从这些大的平台吸引用户来到自己小的产品的工作。

付费流量的运营,主要是互联网广告投放。比如基于搜索引擎的SEM,基于应用商店流量的购买,以及各种渠道流量的购买。所以,付费流量运营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拿钱买卖资源的工作,因此追求的是如何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流量的问题。

以上虽然对于运营和运营职位进行分类,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里面提到的工具、方法,都是交叉使用的。你成功进入一家企业之后做的具体事情,与当初招聘你的时候的要求并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比如你是产品运营,进去之后,可能会让你研究用户,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企业招聘你的目的,实际上是服务于业务提升的,只要能达到这一目的,手段和岗位设置并不重要。这种情况在中小型公司很普遍。

所以,当你进入一个企业,发现做的事情,和当初JD介绍上很不一样的时候,不要诧异,也不要排斥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这也是对于你的职业路径的一种可能尝试。另一方面,我们解决问题,更要学会从一个全局来考虑,而不是从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所以,对于运营人员来说,综合学习上述各种运营工作的技能,从总体上来解决问题,这才是你要努力的方向。整体思维,也是你成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再说一下:

关于运营职位这个话题,共分上下两篇,这是上篇,下篇——运营的技能、工具与入门,见下一篇文章。

参考文献:

1.《运营之光》第一版,中心出版社,黄有璨;

初灵信息子公司拟设合资公司从事视频内容运营和大数据运营

初灵信息(300250)6月11日晚间公告,子公司视达科拟使用自有资金与宋福生、崔凯共同出资500万元设立新疆视达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最终以工商核准为准),其中视达科拟以自有资金出资人民币255万元,占合资公司51%的股权。该合资公司将主要从事西部地区和中亚国家的视频内容运营和大数据运营服务。

优秀的产品内容运营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什么叫运营?一切用于连接用户和产品,并产生产品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手段,都叫产品运营。一名优秀的产品运营,应该具备以下5点特质:

1. 尊重用户的喜好

做活动运营的同学如果太主观,对于自己喜欢的活动形式特别喜欢,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形式,即使是有数据验证受用户欢迎,效果很好,有成功案例摆在面前也会置之不理。

从事内容运营的同学,对于平台上内容的选择会有自己的主观意见,这种主观意见会影响到对内容的推广和引进上。

一个人本身应该是主观的,要是不主观的话那就代表自己没想法了,只是要懂得合理控制主观意愿的表达。

2. 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实现方案

虽然对于运营的工作我非常理解,但是很多事也不是产品经理所能左右的。运营同学如果能够熟悉各种技术实现方式,灵活使用,这样在无需发版本,降低技术开发难度的前提下,也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产品经理和运营最大的矛盾之处就是不能按时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矛盾也不是不可调和的。熟悉互联网的常见的一些技术实现方式,对于日后的运营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3. 了解技术开发难度 

让运营同学了解技术开发能力,看似这要求有点太高了,不过我的意思也只是说有个大概了解,比较粗浅的就行。运营了解技术有个好处是给技术提需求的时候能够更有尺度,对于某些功能的技术开发难度心里大概有个估算。有些时候产品经理可能会比较恼火,版本的开发周期已经很短,但是运营却提出了好多需求,开发时间显然不够。

反过来说,运营懂技术有一个益处就是当产品经理去跟他沟通需求,阐述驳回需求的理由时,他能更好地理解,这样会很大地降低沟通成本。  

4. 了解社会资讯,关注竞品动态

其实这点不仅是针对运营的同学,对于所有从业者来说都一样,只是我觉得对于运营来说格外重要。其它职位,如设计、技术和测试的同学,如果不喜欢看互联网行业资讯,只要练好自己的专业能力,这碗饭还是可以吃的很好。  

对于内容运营来说了解行业动态,可以知道哪些内容最受用户喜欢,竞品们现在都在推什么内容。对于自己平台内容的选择也是一个参考,比如说推荐的内容跟随热点,制作一些紧跟社会热点的专题活动等等。  

虽然我们讲平台要有自己的个性,但跟随社会热点也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说除了互联网行业资讯外,也要关注一下社会新闻。

5. 提高执行力

活动运营和内容运营主要的两项工作:前者在策划运营方案的时候,根据自身业务情况把活动做好,比如说采取什么方案;后者,对内容运营来说,体现在内容引进的数量和内容更新的频率上。

周末是用户付费的高峰期,新引进的内容如果没有其它顾虑,能在周五下班前上线最好了,这样用户就可以在周末期间看到这些内容,早上早赚钱嘛。在工作中,因为周五临近周末,有的人可能已经计划好周末的安排,工作状态不佳,所以很多时候会拖到下周再更新。

不要懒惰,换句话说就是要有高效的执行力。实际过程中你会发现,运营同学勤快点,效果确实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