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書按: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93年的营销编辑七天,每年都会在自己的开年笔记上写上这段话自勉。在这个信息爆炸,热点层出不穷的时代,“营销有道”依然适用。
后来者居上,并不是一句玩笑话。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位90后女生七天,成功营销的方法论。
今日作者 / 七天
值班编辑 / 王倩云
我是一名93年的营销编辑,在图书公司工作3年,做过几十本新书营销,去年4月和一个小伙伴合作了一个公号,现在已有5w+的粉丝。
所有故事要从我组织的某次读书会讲起。当时,一位读者刚好是做玫瑰花生意的老板,他说,“你能不能为我的玫瑰花写一个品牌故事呢?”
老板付费让我为这个品牌定制了一个营销案,我拿着这笔钱从一个四线城市连社保都不能按时交的公司离了职,提着行李箱和全部家当来到了北京,成为了一家图书公司的营销编辑。
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讲故事者,但也的确是凭借讲故事的本领拿到了第一笔资金,完成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
而图书营销,通俗一点来说,也正是为一本新书讲述一个故事,甚至多个故事,让所有看到这本书的潜在读者因为被某个故事感染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所谓的营销方法论,或许更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做过的有效且反复的营销动作。
01
首先是为产品赋能
赋能的意思是:它本来不能,你让它能。这是一个新兴的互联网词汇,非常的有力量,也非常有希望。我所理解的赋能,是从流量思维到用户思维的一个过程。流量思维是在图书上市前期,也尽可能广泛的,曝光量强的标签来为新书定位,让产品成为一本值得大家期待的作品。
在为新书定位之后,从巨大的流量中找到目标购买人群,再以用户思维来留住目标人群,诱导购买行为。
对于一本书来说,读者在多处平台中看到了它,有兴趣购买,那你要以优质的内容来说服读者,可以是一句走心的语录,也可以是一段满含激情的书评。
02
成为举一反三的热点制造机
有很多同行聊天时会提到,为什么写了那么多篇文章,却一点效果都没有,又或者这个热点我追了,完全没有反响啊!黎万强的《参与感》记录小米的成功史,书里有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站在风口的什么位置,想往哪个方向,也是很重要的。
举个例子,以前我们新书上市时,正巧碰上何洁与老公离婚。还有一个热点,“丧偶式育儿”。我们把两者结合一下,在官微发布了一篇文章《跟何洁一样,中国妈妈90%在“丧偶式”育儿栽了跟头!》,把新书信息放在文章最后。这篇文章在何洁离婚热点发酵的一周内,达到了百万阅读量,微信转载超过800家。新书上市一个月内就销量喜人。
《参与感》
03
争取跟优质媒体合作
在选择宣传渠道的时候,争取跟优质媒体合作,这些平台可以间接地变为新书背书的平台。
这其实也符合二八定律(即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与其大撒网去寻找几十家小媒体发稿,不如着重精力搞定少数影响力和覆盖面更大的几家优质媒体。
比如在做东野圭吾的新书营销时,在传统的小说营销资源之外,尝试着跟拥有更多中产阶级用户的吴晓波频道的合作,以及跟着力构建地方媒体平台的ZAKER APP的合作。我们不仅凭借东野圭吾的IP资源争取到了banner的推荐和曝光,更从侧面烘托出东野小说阅读的广泛性,一次直播就获得了将近10w人次的关注。
04
与跨界资源强强联合
自从海尔新媒体放飞自我,在微博上引领了蓝v(微博上机构、企业、媒体等认证标识为蓝色“v”)搞事情的活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微博蓝v进行了跨界活动。而前不久的掌阅邀请王俊凯代言的热点事件,也以话题#阅读的力量#联合了多家蓝v以及营销微博号主等多家平台进行了宣传曝光。
其实蓝v联动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麻烦,只要有合适的话题和契合度,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发起。
比如,东野圭吾的新书《假面山庄》上市时,完成媒体发稿后,我们又跟进做了一个猜凶手的九宫格,主题为“想和畅销天王东野圭吾一较高下吗?”同时在导语中加上了剧情简介和新书话题,加上转发赠书活动,很快吸引了一大波东野圭吾的粉丝,以及转发过程中对新书内容产生兴趣的新读者,通过蓝v 联动完成了一次成本极低的营销活动。
05
让优质内容产生势能
让优质内容产生势能,自发传播和被传播,出版人卢俊老师曾经说过:出版业是为数不多靠内容置换营销通路的行业。
也就是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信息流转节点对出版业的需求,大部分都来自优质内容的需求。
比如自我管理类书籍,可以选择接地气的问答体加上干货内容的形式,言情小说类书籍,可以选择与感情的价值观进行靠拢,我曾经做过一个大女主的古言小说,写了一篇《你对待前男友的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的文章,并在文案中植入了部分剧情,最后上升到一个当代女性价值观的探讨,在几个微信情感平台进行了自然转载,形成了一个小范围内的自然传播。

除了本质的营销工作外,工作之余我跟一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做起了公众号,在10个月的时间里把公号的粉丝从2w做到了5w,写作80多篇文章,字数将近20w。
在开始写公号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文章能被《读者》《哲思》《青年文摘》,甚至“十点读书”,《人民日报》等平台转载。
还因为写公号,我有机会去采访了女神朱茵。还写了一篇关于Jony J的文章,获得他本人点赞。
七天采访朱茵的现场照片
写公号带给我的收获,比我期待的要多,当然,我们的平台做得也并不算成功,不够有情绪,不够有爆发点,甚至很多时候,文章读起来都比较费劲,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不是那么有路人缘。
但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公号平台里,我相信生命力持久的作者,是靠内容驱动的。靠套路和招式包装的作者,很容易在时间的洗牌中落伍和被淘汰。
伊坂幸太郎曾经说过一句话:“比起读者想看什么,我更倾向于自己想写什么。小说只要能抵达一个人的心灵,就足够了。”写作,或许也是如此吧。
最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很多同行发出“打开率低”的抱怨,或者是“公号粉丝增长就是一切”的炫耀和自我陶醉,我都会时刻警醒自己——
哪怕是图书营销这样一个在图书出版大环境中看起来冲在最前沿的岗位,需要的营销素材,仍需要用实质性的内容来支撑。
还有两个作为营销编辑最在意的方面,如何写出10w+和如何做好营销活动?
我在微博、微信、知乎写出过10w+的图书营销文章的经验是:
在写营销文章时,一定要了解好各个平台的风格,比如知乎体就是“如何评价……”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2017年初的时候曾经在知乎写过一个《大便哪种状态表示身体最健康?》,借文章推荐了公司一本关于讲肠子的科普书,没想到获得了8000赞,收藏达6000多次。
而微博上要跟热点信息结合,利用读者面对热点新闻的好奇心或者焦虑感写出有传播度的内容。
微信则更多地由情绪主导,想要形成传播,第一步要想到的,或许是读者想要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时,所配文字的关键标签,转发的文章,都在释放某种信息,简单来说,要么就是这件事我懂了,转发说出我的看法,以彰显我的专业度,要么就是这件事我不懂,我觉得转发出来能让大家都学到点新知识。
此外就是坚持写,坚持输出,坚持得到反馈,可以把每一篇营销文章当作一个“最小化可行性产品”。
一本普通书和畅销书之间,隔了多少场营销活动?
我刚到营销岗位上的时候,跟着团队在清华大学做了一场新书发布会,嘉宾是俞敏洪,效果热烈。可是后来做过的一些发布会,媒体费花了近万,读者来了寥寥十几人。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究竟一本新书有没有必要做新书发布会?”
传统“填鸭式”的新书发布会已经不能满足图书营销的需求,营销跨界、读者服务、线上直播等新元素的融入,在丰富新书发布会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也不得不让图书营销自问:新书发布会到底是办给谁看的?如何才能实现营销投入与销售收入的同比回报?新书发布形式的创新求变只是迎合潮流,还是要立足于根本内容?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不是每一本新书都需要办新书发布会,有可能线上分享或者直播更适合一本书的调性传播。
比如我们去年出的一本美食书,也以“你心中是否有个念念不忘的味道?”为主题,与将太无二北京的10家餐厅进行了合作,在店内消费满一定数额可获赠新书一本,在网站订购新书后出示截图,到店即可领取一份免费的菜品。
活动期间,新书话题在微博上增加了200多万的阅读量,线下也收到了读者发的晒图。尽管没有掀起过多的话题,但作为一次线上线下全平台的跨界,也算是做了一次吃螃蟹的人。
在我并不算成熟的营销方法论中,我认为做图书营销,最核心的技能,不是创新,而是更有效率地模仿。
无论是电影营销还是互联网营销,越有资本介入,就越有层出不穷的创意做得花枝招展。图书营销作为最穷的营销工种(理论上来讲),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优质的丰富的已有的营销活动中筛选出可以与手中营销图书结合的营销动作,并在可执行的范围内尽可能改良成图书的营销计划。
我大概这样来做营销活动的节奏,供大家探讨交流。
新书上市前2周,迅速分析同类畅销书的营销方式,搜集可使用的营销素材,如名人推荐,媒体背书等,做出产品定位,分析用户画像,并且开始准备媒体资料包,资料包包括新书信息,新书书封,新书海报和产品特色图,书单,微博九宫格(可以包括赠书九宫格,语录九宫格,书单九宫格等多种形式,在不同营销期进行投放或根据不同媒体需求进行选择),上市新闻稿,营销文案,书评或编辑手记等丰富的补充性营销内容。
新书上市一个月内,网媒平媒发稿,微博赠书,微信发稿等常规动作可以及时开展,同时观察数据变化,将排行榜,豆瓣新书榜,微博微信搜索量,转发量等数据汇总,可进行二次营销,并争取与优质媒体达成合作。例如《精进》一书上市一个月内,就与天下女人,实习僧,职场充电宝,吴晓波频道等多家垂直类或面向大众的优质媒体达成了线上合作,在2个月内合作了13场线上分享,曝光量达千万以上。
新书上市一个月后,如果新书销量趋势有潜力,可着手准备线下发布会,或筹划线上的主题活动。并时刻关注节日节点和当下热点,寻找调性符合的跨界品牌合作。
新书上市一个月到两个月内,在现有营销的基础上,增加更加丰富的营销内容和分类,比如书单,互动测试,甚至是安排一些主题访谈。根据图书调性和可调动的人脉资源来配合。
复盘总结,将一次营销活动中可复制和可借鉴的动作进行归纳总结,并发现做得不到位和疏漏的地方。把复盘当成营销的最终章,才是少走弯路的营销之路。
在三年的营销编辑成长之路中,我所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从人生和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不要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一定要理性地记录和总结。或许不成熟,总是在完善,慢慢形成自己的职业认知体系,一点一滴记录下来的,是我个人的百科全书。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每年的开年笔记,我总会写上这句话,为我所喜欢的图书营销行业,为我所深爱的,在工作中得到的修炼与成长。
做書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编辑大法提升秘笈
发稿网软文代写、微信营销、微博营销、报纸广告、视频置顶、百度问答等多种互联网广告行业。发稿网平台有上千媒介编辑、专业写手、段子手、营销专家,为企业、公共机构和个人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将创意、智慧、技能转化为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发稿网平台凭借多年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积累,发展遥遥领先同行业其他软文平台。